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请回答:
(1)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正丁烷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3)向溶液中滴加
溶液至过量,现象是___________。
(4)写出尾气被足量
溶液吸收处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现有下列物质,请在横线上按要求归类(填序号)
①H2 ②He ③KOH ④CO2 ⑤H2O2 ⑥CaCl2
(1)只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
(2)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4)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5)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6)不含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__。
4、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mol·L-1、2.00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K、308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 T/K | 大理石规格 | HNO3浓度/mol·L-1 | 实验目的 |
① | 298 | 粗颗粒 | 2.00 |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__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___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② | ___ | ___ | ___ | |
③ | 308 | ___ | ___ | |
④ | ___ | ___ | ___ |
(2)实验①中过程如图所示,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填写选项中的字母,下同)
A.0-E B.E-F C.F-G
(3)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___。
A.蒸馏水 B.氯化钠固体 C.氯化钠溶液 D.浓盐酸
5、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而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设计了一套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1)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_______
(2)现U形管中有500mL的稀硝酸(足量)与铜丝反应,当收集到2.24 L(标准状况)NO后停止反应,测得反应前后铜丝质量减少了xg,向剩余溶液中加入VmLa mol/L的NaOH 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忽略装置内残留的气体)
6、在一定条件下,将H2和N2置于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H2、N2和NH3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1)反应开始10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2)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
(3)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填字母)。
a.N2和NH3的浓度之比等于1:2
b.NH3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3(NH3)=2
(H2)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图中10~20min内曲线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
(5)25min时作出的改变是__________,此时正__________
逆(填“>”“<”或“=”)。
7、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
A.当X与Y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1
B.在混合气体中X的质量百分数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X、Y、Z的浓度之比为1:1:2
(3)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
A.恒压时充入Ne
B.适当升高温度
C.缩小容器的体积
D.选择高效催化剂
8、如图所示,组成一个原电池。
(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
①Zn电极是__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
②Cu电极是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
(2)由铜、铁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铁是______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写离子方程式)。
9、根据编号①~⑩代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Ⅶ | 0 |
1 | ① |
|
|
|
|
|
| ② |
2 | ③ |
|
| ④ | ⑤ | ⑥ |
|
|
3 | ⑦ | ⑧ | ⑨ |
|
|
| ⑩ |
|
(1)能显+1价,还能显-1价的元素是____(填元素符号):②的分子式是____
(2)⑥与⑦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甲,其电子式为____,向甲中滴加足量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⑦、⑧、⑨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为____(填化学式);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4)①、⑤、⑥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常见盐的化学式为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
(5)高温灼烧由⑦与⑩形成的化合物时,火焰呈____色。⑧可用于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的制备,工业上冶炼该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6)元素⑨的单质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10、下列是中学化学中熟悉的物质,请用序号完成下列问题。
①O2 ②NaHSO4 ③NH4C1 ④H2SO4 ⑤Na2CO3 ⑥Na2S这些物质中,
(1)只含共价键的是___;
(2)只含离子键的是___;
(3)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___;
(4)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
11、在所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为,金属性最强的为
。(______)
A.正确 B.错误
12、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1),以环己醇为主要原料制备环己烯.
已知:
| 密度(g/cm3) | 熔点(℃) | 沸点(℃) | 熔点(℃) |
环乙醇 | 0.96 | 25 | 161 | 难溶于水 |
环乙烯 | 0.81 | ﹣103 | 83 | 难溶于水 |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 (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图2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口进入(填“g”或“f”).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
13、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mol/(L·s)。
(2)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_mol/L。
(3)反应开始到10s,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10s之后,该反应达到________________状态。
14、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除NiO外,还含有少量的FeO、Fe2O3) 为原料生产Ni2O3的流程如下:
(1) “酸浸”时,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 “氧化Ⅰ”时,加入双氧水的目的是_____。
(3) “沉镍”时,检验Ni2+沉淀完全的操作是_____。
(4) “氧化Ⅱ”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15、I.在锌与某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中,实验员得到下面的结果:
| 锌的质量(g) | 锌的形状 | 温度(℃) | 溶解于酸花的时间(s) |
A | 2 | 薄片 | 5 | 400 |
B | 2 | 薄片 | 15 | 200 |
C | 2 | 薄片 | 25 | 100 |
D | 2 | 薄片 | 35 | 50 |
E | 2 | 薄片 | 45 | 25 |
F | 2 | 粉末 | 15 | 5 |
(1)写出基态Zn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该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仔细观察A~F的实验数据对比,你可以得到关于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结论,用此结论,计算:55℃时,2g锌薄片溶解于酸中需花 _____s。
II.某可逆反应在某体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0~4分钟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X、Y、Z均为气体)。
(3)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
(5)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a.每消耗1molX,同时生成1.33molZ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Z的浓度不再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6)由下图求得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7)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e,容器内反应速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