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毕业却不就业,虽然身无长物却又极为挥霍,上海日益壮大的“啃老族”令中国社会孝道传统经受严峻考验。
①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谋求发展的动力之源,年轻人敢于迎接挑战,选择自主创业是值得肯定的,即便交点学费,也不足为训。
②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③图书与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图书的数量又是如堕烟海,要通过图书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择其经典来阅读和研究。
④在梅兰芳的子女中,梅葆玖是唯一继承梅派艺术的人,他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其地位在当今京剧界可谓炙手可热。
⑤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⑥父亲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口若悬河,仿佛他有满肚子的衷曲要告诉我一样。
A. ②⑤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③④⑥
2、老师想在教室里挂一幅对联来鼓励同学们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C.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D.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3、某机构连续五年的统计数据显示,19:00—20:00这一小时的事故车祸量比其他任一小时高出多个百分点,由该统计得出结论:这一个小时是司机注意力最为低下的时间段。
如果以下叙述属实,可以对这一结论形成反驳的有( )。(不定项选择)
A.该小时的司机和其它小时的司机不是同一批人。
B.关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研究,需要七年以上的观察。
C.该小时路上行进的车辆数量较其他小时平均多出数倍。
D.该小时被观察到的事故率增加是因为小事故数量的增加。
E.该机构无相关从业经验,该统计数据不是由权威机构做出的。
4、下列和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而今安在哉
C.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D.何为其然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些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圆大学梦。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D.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
2016年10月13日下午,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著名摇滚、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将奖项授予“非文学界”人士。
鲍勃·迪伦10岁时便自学了口琴、钢琴和吉他,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物·迪伦为艺名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
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前往纽约,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思里,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鲍勃开始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执着地相信自己是其中的一员。他让诗歌走出文学殿堂,以一种大众的视角重新来到民间歌谣中,以现代音乐形式进行传播,从而让诗歌又恢复了那种万人传唱的生气。他创作了一首美国民谣史上的经典作品《大雨将至》,这首歌第一次将民谣和诗歌结合了起来,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以致于牛津大学最权威的“诗歌教授”里克斯认为迪伦“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迪伦的歌词就是他的诗,年轻人在他的歌声和歌词中沉溺!
1965年,鲍勃·迪伦第一次以一种接近摇滚的方式来表现民谣,被当时的听众视为民谣界的叛徒,但今天,这摇滚民谣已在美国蔚然成风。
鲍勃·迪伦在他的忆录中写道:“你想要写的歌曲源于生活。”1963年到1964年间,他写下一首又一首关于黑人民权运动、关于反战、关于青年对时代的困感与焦虑的歌曲。如迪伦创作的著名歌曲《答案在空中飘扬》,提问发人深思,影射美国越战,在当时成为了整个民权运动的圣敬,鲍勃·迪伦的歌曲关乎民权、关乎爱情、关乎政治、关乎宗教,内容厚重真实,远离虚幻,让内容僵化的传统民谣走进了新时代,并开创了民谣的辉煌岁月。
迪伦全身心融入生活,关注历史,这让他写出的歌词能够震撼他当时所生活的年代,经久不衰。他的歌词不是简单的流行话语,他以丰沛的诗意和真挚饱满的词汇来表现人性、叩问人生,他用一生的创作阐释了人类生命的意义,他的歌词跨越了国界!
70年代,鲍勃·迪伦开始涉足其它诸多领域。鲍勃·迪伦曾出版过他的歌词合集;他还是位优秀的传记作者,2004年鲍勃·迪伦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出版,一路畅销:他的回忆录《编年史》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节;1971年他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小说《塔兰图拉》;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他的绘画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2008年,鲍勃·迪伦获得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
诺贝尔奖组委会常务秘书萨拉认为,鲍勃·迪伦的诗词可以和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莎孚的作品相媲美。1997年,鲍勃·迪伦第一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的1998年到2002年间,鲍勃·迪伦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菜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10年2月他受邀参加奥巴马夫妇在白宫组织的纪念民权运动的大型音乐会,但他对唱歌之外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不参加演出前的宴会,也不愿和自己级别最高的粉丝奥巴马拍照留念,他只给了奥巴马一只苍老的手和一个微笑。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该不该颁给歌手鲍勃·迪伦成为各国人民争议的话题。《纽约时报》撰文写道,“瑞典文学院选择一位流行音乐人赢得世界文学界最高的荣誉戏剧化地重新定义了文学的边界,引发了对歌词是否与诗歌具有同样艺术价值的讨论”;畅销小说《十九分钟》的作者乔迪·皮考特尖刻地写道,“我为迪伦高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也可以获得格莱美音乐奖?”
在迪伦获奖的消息公布后,瑞典学院称一直联系不到现年75岁的音乐人鲍勃·迪伦。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2日发送电邮请求鲍勃·迪伦的发言人拉里·詹金斯对获奖做出回应,但截至23日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复。有消息说,迪伦目前正在巡演出。
鲍·迪伦是个不平凡的人,他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迄今为止,他发了40多张音乐专辑,创造了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
也许,鲍勃·迪伦不需要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需要鲍勃·迪伦!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在1895年11月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基金会”,文学奖是其中之一,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②《时代杂志》:“鲍勃·迪伦所创作的歌词是优雅的,他所关心的课题是永恒的,不管在哪一个时代,都只有少数诗人的影响力可以超越他。”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鲍勃·迪伦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就对民谣产生兴趣,最终开启了美国民谣时代。
B. 作为歌手,鲍勃·迪伦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其歌词如诗句一样为人称道,这使他被公认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
C. 由于鲍勃·迪伦在歌词、传记、回忆录、小说、绘面诸多方面的贡献,他获得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
D. 本文撷取鲍勃·迪伦人生的若干片断,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
【2】鲍勃·迪伦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面对颁奖争议,你觉得歌手鲍勃·迪伦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请结合材料谈谈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灭亡之因时说,若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
(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谆谆告诚后主,宫中之事咨询郭攸之等人之后再施行,必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之后,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指出如果不及时纠正这种态度,必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贤者比一般人能坚守舍生取义的原因是“ , ”。
(2)杜甫《登高》中集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用“ , ”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新事物层出不穷,并终将胜过旧事物的哲理。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比喻,抒写了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深沉苦闷。
(3)荀子《劝学》中与当代人终身学习的理念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不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中形容战争残酷和破坏深重,运用拟人手法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草作比喻的手法作出了解释。
(3)《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解释作者写这篇奏章的意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互文手法,从侧面表现了边塞的苦寒。
(2)在《观刈麦》中,白居易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最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惭愧。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收兵后,呈现在眼中的则是“___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①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路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
【1】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环境。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浩瀚无垠,近中秋时节,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B.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C.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这样写,扩大词句的内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
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不同流合污、独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宠辱皆忘、归隐田园纵情山水的悠然、愉悦的心情。
【2】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是如何刻画词人形象的?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城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必及韩、魏矣 难:难免
B.而二子无喜志志:心思
C.智伯不悛悛:悔改
D.晋绝不祀 绝:灭亡
【2】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以伐四卿 以:凭借
B.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 以:用
C.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以:把、将
D.子何以知之 以:依据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非反而何
这种情况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
B.臣见其视臣而趋疾
我看到他们一见到我就快步走开了
C.为之期日而遣之
为此确定了具体日子后送走了他
D.襄子将卒犯其前
赵襄子将最后攻击智伯军的正面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絺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
【6】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动作描写语句。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年,弹指一挥间。2012年,党的十八大隆重召开,10年来,我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玉兔登月、天宫实验舱建成、C919翱翔蓝天等等,我们实现了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勇毅前行、成就辉煌的十年。这是自信自强、充满韧劲的十年。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那些承载着喜悦、希望和感动的年度时刻,唤醒你我心中的时代记忆。
我们见证着着十年的发展,每一个感人的瞬间都留下了世代的烙印,包括我们的成长。
以上材料对我们成长有何启示意义?结合这10年科技发展的杰出成就,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