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北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描写劳动生活的诗句中,不能反映农人劳作繁忙的一句是(   )

    A.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D.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智能时代,信息来得很快,又很充分,这让传统外交运筹帷幄的时间几乎减少到零。

    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要有咬文嚼字的习惯,养成一个字都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C.她把悲痛和快乐都一样处理,能够感知却不沉溺其中,做什么都是举重若轻的样子。

    D.动物的游戏行为如此复杂,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实在是令人拍手称快

  • 3、下列句子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 19361019日,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 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听您讲课,也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

    C.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 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 4、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留恋母校   侵犯领土       指出缺点

    B.人格缺陷     审查计划     开展思维

    C.声明作废   履行职责       竖立大旗

    D.事务繁杂     细心照顾     传颂事迹

  • 5、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史官,后掌管弹劾、纠察官员的过失诸事,御史有权弹劾皇帝的过失。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这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性格形象,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形成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生活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格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则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性格。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中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崇《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天宝年间人均粮食达到了700斤。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为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盛唐时代和平繁荣,性情更为平易开朗,其深入浅出的诗歌风格与《国风》比较接近。

    C.李白“万古愁”的咏叹虽然感情沉重,但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更为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D.唐代儒释道三教并用,诗人可以从多方面汲取营养,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一定的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盛唐时代,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B.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借用玲珑剔透的意象表达饱满的内心感受,体现了盛唐气象宏大浑厚而又精微敏感的艺术特征。

    C.盛唐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从而使盛唐气象呈现出鲜明开朗、形象飞动、想象丰富、情绪饱满等特征。

    D.唐朝实行科举取士,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门阀士族长期垄断政治的局面也因此被打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D.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的景色。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清脆动听;紧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之大,非但未衬托出词人自身之渺小,反而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间接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 __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 ________”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3)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通过上下文意的互相交错、渗透、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比如“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三峡》中侧面烘托山势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老人孩子都悠闲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干”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的心态,类似庄子在《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了阿房宫的豪华奢靡。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了比较。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抒写戍边将土思念家乡但未获胜仍不得还乡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官吏们击鼓敲梆聚集百姓,频繁发号施令,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怎能繁衍生息、生活安定呢?

    (2)鲍照面对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以水喻人,写人之贵贱穷通各有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诗人常以“对举”的方式让数字入诗,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和“万”。班级即将举行“杜甫诗歌鉴赏会”,小明准备用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来讲数字的“对举”入诗。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送别是古诗常见题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2 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     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寒叹

    萧立之

    一月春寒缩牛马,束桂薪刍不当价

    去年霜早谷蕃熟,雨烂秧青无日晒。

    深山处处人夷齐,锄荒饭蕨填朝饥。

    干戈满地此乐土,不谓乃有凶荒时。

    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为命牛亦冻。

    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

    [注] ①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马毛缩如猬”;杜甫《前苦寒行》:“牛马毛寒缩如猬”。牛马被冻得把毛蜷锔起来,像刺猬一样。②意思是“桂”还抵不上“薪”的价钱。③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充饥,饿死首阳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即扣题,点出春寒降临、酷冷难耐的天气;“缩牛马”渲染春寒严酷。

    B.“去年霜早谷蕃熟,雨烂秧青无日晒”进一步追述“束桂薪刍不当价”的原因。

    C.“干戈满地此乐土,不谓乃有凶荒时”两句借景抒情,写深山人家遭遇凶荒。

    D.耕牛被冻死,邻家老翁恸哭失声,就像死了儿子般,字字血泪,感人至深。

    【2】请简要分析诗人“叹”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潁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摧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栽,进勛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徐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B.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C.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D.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出阁,即出阁读书,皇太子出阁造明朝培养太子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出阁有隆重的讲学仪式。

    B. 服除,守丧期满。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期满后就官复原职。

    C. 青词,又称绿章,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嘉靖因帝笃信道教,常让臣下写青词同进献。

    D. 飞鱼服,是补色为飞鱼图案的袍服。被赐予飞鱼服是极大的荣宠,后多为东厂和锦衣卫头领所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阶很被皇帝看重。廷推他做吏部尚书,皇帝不愿他离开左右,没让他任职;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钱多次和他谋划边境亊宜。

    B. 徐阶非常关心边事。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皇帝大多同意了。

    C. 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罢手。

    D. 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又想借仇鸾事件扳倒他,都没有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汉字组成中有着直观体现,比如这个“赢”字,就蕴涵着令人叹服的智慧。从“赢”字你感悟了哪些道理?请根据图内的内容和寓意并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