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40年代,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 )
A.辽沈战役 B.武昌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2、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
B.成立同盟会
C.开展革命活动
D.创办黄埔军校
4、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 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B. 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 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 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5、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6、黄炎培先生在《永远纪念着的一九四九年》一文的副标题写道:“‘人’的地位被发见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7、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如表格所示),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
项目 | 2013年 | 2019年 |
国民生产总值 | 35389.3亿元 | 57493.0亿元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4150.2元 | 24179.8元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3307.8万人 | 3846.7万人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实施了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8、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打了几个漂亮的战斗,其中不包括
A.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B. 强渡大渡河
C. 飞夺泸定桥
D. 冲破四道封锁线强渡湘江
9、2016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中国近代史上已经关注并提出了“民生”。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B.农民所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全民所有制
1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代结束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美建交
12、与“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三个关键词相关的是( )
A.近代开端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家统一
13、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说到底就是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脱贫摘帽,全面实现小康
14、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5、“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请你判断习近平主席所做的这首词追思的是谁?( )
A.黄继光
B.雷锋
C.焦裕禄
D.王进喜
16、它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新式学校,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它指( )
A.天津武备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北京大学
17、如下图所示的历史遗址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见证,它最早遭遇劫难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8、对如下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生于1997年
②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③是一国两制政策的再次成功实践
④使香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包括:(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他,历史上褒贬不一。他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留下千古骂名。他在近代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业,探索自强道路而不懈努力,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他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关天培
21、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22、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______”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______”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
23、_______年9月,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_______起义。
24、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的变化:将抗战时期的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1947年颁布___________(内容看书),随后制定___________。
25、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革命期间首先发动的反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________。
26、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27、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_____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制度。
28、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 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 | 意义 | 存在的问题 |
| 走合作化道路 | 标志着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_____________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 由于工作过于粗糙、急促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偏差。 |
对手工业的改造
|
|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
29、2002年,_____________(会议)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_____________(会议)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0、由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因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这一法律文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地主阶级的事件是________,因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3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面对如此情况,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2、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联系方面的活动,外交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实力。请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1950年进行的保家卫国战争的司令员是谁?
(2)依据所学写出材料中1955年“团结反帝”会议上我国提出什么外交方针。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的史实。
(4)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1972年“破冰之旅”的含义是什么。“破冰之旅”的标志是什么?
(5)写出材料中1997年“洗血国耻”的史实一例。
(6)结合所学归纳我国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3、从人治到法治、从神权到人权、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讲话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潮流。请回答:
(1)历史上最早的依法治国开始于哪个国家?标志是什么?
(2)历史上最早的民主政治的代表出自于哪个国家?代表性人物是谁?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其名称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句包含了从建国到现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功绩。
材料四:“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请回答: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主要功绩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
(3)材料四中强调“从今以后”全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为实现这一中心工作,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中的“画了一个圈”的含义是什么?举出画出的最早的一个地区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它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5)举例说明我国历史上发生的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写出时间和运动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