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构想适用于( )
A. 少数民族地区 B. 香港、澳门和台湾 C. 经济特区 D. 全国范围
2、“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两年里,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清军的软弱无能影响庆祝活动。
B.慈禧身体健康,举国欢庆。
C.清朝的盛世局面与社会安定。
D.清政府的腐朽、落后与无能
3、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面对于20世纪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
B.鲁迅创作了《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
C.1942年,毛泽东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D.革命文艺的蓬勃发展与抗日救亡的时代潮流密不可分
4、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这幅图出现在( )
A.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所关注的焦点。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 以下中国近代化探索运动中涉及有民生问题的有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抗日战争期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A. 瑞金
B. 广州
C. 延安
D. 南京
7、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
C.海丰县农民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8、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下列选项中与该会议不相符的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C.决定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9、“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
A.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改革开放的地域向纵深发展
C.建立经济特区
D.实施改革开放
10、2018年3月29日上午,第五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烈士陵园安葬,“战机护回程,忠魂归故里”。与此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甲午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11、下图是1918年沈伯尘创作的漫画《南北战争》,挥刀握枪的争斗下是从头到脚被踩着的男子,他身上写着英文“people”和中文“中〓人民”,“国”字丢了。该作品( )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12、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的是
A. B.
C. D.
13、新中国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
③开展“大跃进”运动 ④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1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和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16、1949年9月,为筹备建立新中国而召开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7、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帷幕。与这次改革相关的是
A.土地私有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8、下图是解放战争中某一战役示意图,①所示城市获得了和平解放。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9、促使如图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②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行
③经济特区的设立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从1953年起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D.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1、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砥砺前行的盛会。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其中__________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23、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而城市改革的重点是______。
24、“___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___________”制度的实施有效的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5、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___________,召开时间___________年。
26、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并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大贡献。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在此期间,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8、我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最为丧权辱国的条约是_______。
29、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经过反复试验掌握了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着重要贡献;中国药学家_____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0、《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_给英国;《马关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
31、请写出南京条约的内容。
3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某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 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 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 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________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6)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____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了严重的失误,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劫了中国农业的犬发展。
【历史认识】
(9)从这几次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在制定土地政镱时的依据是什么?你从中能碍到什么结论或启示?
33、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民主人士张元济重游中南海勤政殿,不胜感慨地说:“与这个勤政殿一别已52年了,上次来是光绪帝召见。新政行了不久,发生了政变。康、梁远去,而他(指光绪帝)被禁天牢。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
材料二:
(1)材料一中“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我们把材料二中的三个事件放在一个专题里复习,请你给这个专题命名。
(4)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