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成都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23年,C919大型客机进行商业载客首飞、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中国2023年成绩单如此耀眼,一个个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得益于一代代奋斗者的开拓进取。这说明(     

    ①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②实现梦想需要人们的踏实肯干

    ③中国梦的本质就是科技腾飞梦④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技为中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依靠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全面复兴……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意味着我国(     

    A.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顺利完成

    C.经济由高质量发展向高速发展转变

    D.需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3、小刘同学在学习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后,整理了以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B.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C.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D.坚持厉行法治,就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司法、公正执法、全民守法

  • 4、下列是我国公民问候语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①改革开放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世界

    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③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

    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不断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近年来,中非合作持续拓展不断深入;中非加强战略磋商协调,不断巩固和深化中非政治互信;面对粮食安全问题,中方提供粮食和技术援助;中非双方持续扩大风能等清洁能源合作……下列关于中非合作相关推定恰当的是(     

    ①中非合作不断深入→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维护合作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中非双方加强对话协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③提供粮食和技术援助→主导非洲的粮食安全→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扩大风能等清洁能源合作→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6、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的价值观存在着显著差异。生为中国人,我们有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是(     

    ①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②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

    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④源于中国独特的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是(     

    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②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④肩负使命、勇担责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经过百年奋斗,今天,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国梦。中国人的自信主要表现在(     

    ①对国家有认同②对文化有底气③对世界有作为④对发展有信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我国航天科技取得辉煌成就后,一些海外华人说:“我们中国的飞船飞得多高,我们海外华人的头就会抬多高!”这充分说明(     

    A.中国人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

    B.祖国的兴衰荣辱和个人息息相关

    C.祖国发展了,社会成员就能提高幸福指数

    D.个人的发展是国家进步的重要保证

  • 10、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A.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B.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C.平等团结互帮互助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 1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新时代妇女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两次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立法机关深入研究,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过程反映(     

    A.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B.我国已经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建设法治中国最重要的是要让立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12、某地改革开放展:改革开放的成就——“梅花扑鼻香”,改革开放的过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改革开放的现状——“黄金无足色”,改革开放的未来——“仍须傲霜雪”。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梅花扑鼻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②“仍须傲霜雪”——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黄金无足色”——要分清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只看问题

    ④“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3、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一举措(     

    A.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B.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C.改变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D.改变了我国人口基数大的现状

  • 1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彰显“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思想。这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A.全过程人民民主

    B.人民当家作主

    C.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D.协商民主

  • 15、漫画启示我们,做自信的中国人要(     

    A.对国家有认同

    B.对文化有底气

    C.对发展有信心

    D.对人类有贡献

  • 16、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民族团结(     

    ①各族人民需要齐心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需要在民族自治地方贯彻“一国两制”的重要制度

    ③需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繁荣的方针

    ④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基本义务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17、“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一古语强调的理念是(     

    ①与民共利②国家繁荣③人民至上④公众参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党代会历史上第一次将法治建设独立成章加以战略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建设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是因为(     

    ①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②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④法治是人民的不懈追求,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9、2023年9月1日,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11天共收到85870人提出的105142条修改意见。这表明(     

    A.良法体现了人民意志,反映人民呼声

    B.建立民主基础上的善治是良法的保障

    C.公民积极行使立法权,法律意识很强

    D.厉行法治要求人民积极参与民主监督

  • 20、从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落实”一个也不能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句句话语,一个个行动,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心怀“国之大者”,也诠释了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基本内涵中的(     

    A.社会稳定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故事”的主讲人,习近平总书记让全世界看到一个活力盎然的创新中国。

    判断:  

    理由:  

  • 2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理由:

  • 23、   冲击立法会大楼,肆意损坏立法会设施,涂污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撕毁并焚烧基本法;围堵香港中联办大楼,污损国徽,喷写侮辱国家和民族的字句;扯下某建筑物前悬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扔入海中……近期以来,一些激进分子以“反修例”为名,在香港制造了一系列极端暴力事件,遭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

    甲:暴力乱港真可恶,我要罢课表愤怒。

    乙:一国两制不容犯,反对分裂护国安。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材料一:绳不拧紧容易断,人不团结做事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民族的身体力行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早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坚定意志,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加强团结、促进发展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动。

    材料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于2014年9月28日至29日刘延东宣读了《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

    某校九年级3班正以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请从民族团结的角度谈谈你对绳不拧紧容易断,人不团结做事难这句话的理解。

    2请你列举两种不同的少数民族民俗。(不得与示例重复)如:傣族——泼水节

    3作为当代青少年,你会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25、请阅读表格中的新闻:

    新 闻

    体现的相关知识

    屠呦呦率先发现青蒿作为抗疟首选药物并提出用乙醚提纯,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①  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学雷锋活动暨扬州市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揭牌仪式在瘦西湖熙春台暖心启动。

    ②  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中宣部授予“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培育和践 ③ 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韩国乐天集团同意让出地块部署萨德系统,中国民众坚决反对,全国各地纷纷开始抵制乐天,抵制韩国货品。

    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④。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上述表格中画横线的内容。

    (2)我们青少年要融入社会,不仅要关心身边事,更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请谈谈你打算如何亲近社会?

     

  • 26、   在新冠疫情之际,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无畏无惧、奋勇拼搏,共同谱写了感人的战疫壮举。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都是追梦人。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战胜困难化危为机,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1)“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所追逐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我们坚信,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请阐述这种自信的根本所在。

    (3)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能为实现所追梦想做些什么?

  • 27、材料一   2022817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立与举措。通过脱贫攻坚奔小康,各族群众有了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材料二   20227月中旬,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1)请你解析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密码。

    (2)请你分析为什么“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请你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写下自己的行动宣言。

  • 28、材料一: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中国制造的问题在于大而不强,“我们的机床占到世界的产量38%,但是我们高档的数控机床基本得靠进我们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码头上高吨位起重机的钢丝绳得进口,我们的铝产量是世界第一,但飞机上用的铝我们得进口。我们给每人每年平均做3套半衣服,但是这么大的出口服装基本上都是贴牌。”

    材料二:“中国制造2025”就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 造向绿色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

    (3)你认为国家应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溃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