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亢奋kàng 连翘qiáo 精湛zhàn 戛然而止gá
B.省亲xǐng 缄默jiān 龟裂guī 草木荣枯kū
C.恬静tián 糜子méi 冗杂rǒng 销声匿迹nì
D.好逑hào 阐释chán 栖息qī 风雪载途zài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B. 颓唐:衰颓败落。 琐屑:细小、琐碎的事。
C.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寄人篱下:指依靠别人过活。
D. 任重道远:比喻任务繁重,而无法完成。 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句是( )
A. 周末去滨江路游玩的人很多,大人们漫步江畔,悠闲自得,孩子们则在免费开放的室内沙场堆城堡、玩滑梯,乐此不疲。
B. 四季周而复始,潮流的风向却在自然和怀旧的经纬中冲撞变化着。
C. 广大青少年要目空一切,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D. 韩国“岁月号”客轮拥有防破坏设计,但这样的设计并非天衣无缝,一旦有水漫入某些隔间,船体也会迅速下沉。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当它发怒起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像悬在天边的云。
B.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起源。(《小石潭记》)
那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D.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佳肴》)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教,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体裁是乐府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B.诗歌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描写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一句中“惜不得”的意思是宫使把炭抢走了却并不珍惜。
【2】请自选角度赏析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
6、根据提示默写。
①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③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⑤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敢随俗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就下面两道题目任选一个作答。
(1)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别生气了,现在骂也没用了。重新开始吧。”
“哪能不气愤呢,英诺肯季•帕夫洛维奇!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我每天都要紧张地劳动八个小时啊!这帮寄生虫真该死!”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
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中的“他”是谁?他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指的是什么事件?
(2)在《傅雷家书》中,作者在给儿子写信时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8、苦乐年华
路遥
①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像他这样十七八岁的后生,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龄,可是他每顿饭只能啃两个高粱面馍。现在这一点吃食只是不至于把人饿死罢了。如果整天坐在教室里还勉强能撑得住,可这年头“开门办学”,学生们除过一群一伙东跑西颠学工学农外,在学校里也是半天学习半天劳动。
②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这一段时间是孙少平最难熬的。每当他从校门外的坡底下挑一担垃圾土,往学校后面山地里送的时候,只感到两眼冒花,天旋地转,思维完全不存在了,只是吃力而机械地蠕动着两条打颤的腿一步步在山路上爬蜒。
③但是对孙少平来说,这些也许都还能忍受。他现在感到最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他已经十七岁了,胸腔里跳动着一颗敏感而羞怯的心。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学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一样享受饭菜。这不仅是为了嘴馋,而是为了活得有尊严。他并不奢望有城里学生那样优越的条件,只是希望能像大部分乡里来的学生一样就心满意足了。
④可是这绝对不可能。家里能让他这样一个大后生不挣工分白吃饭,让他到县城来上高中,就实在不容易了。少平知道,家里的光景现在已经临近崩溃。
⑤唉,尽管上这学是如此艰难,但孙少平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⑥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他在这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
⑦除了这种漫无目的地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铁的书,可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故事,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这本书到底究竟是怎么回事。
⑧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本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⑨天黑严以后,他还没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打麦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漂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村庄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青春的胸膛。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章,有删改)
【1】概括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简析第②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孙少平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的具体内容。
【4】根据你读书的体验,说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孙少平震撼的原因。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苟子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
——胡居仁
点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贝多芬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