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重庆一模]重庆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当然我们不能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所有芸芸众生,但我仍然很高兴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B.许多旅行家在描写极光时往往语焉不详,只说些“无法以语言形容”之类的词。

    C.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D.80后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修筑营垒,退守

    B.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D.吾为若   德:感激

  • 3、下列对课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在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 4、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是(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5、依此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⑴就在新当选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巴勒斯坦又发生了针对以色列人的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巴以冲突再次升级,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紧急赶往耶路撒冷,会见巴以双方领导人,从中_______ ,以平息可能重新恶化的局势。

    ⑵自从印度洋海啸发生以来,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目前,对受灾国的紧急救援工作以基本结束,工作_______ 已转向灾后恢复和重建。

    ⑶1月15日,海峡两岸民航业者在澳门经过 _______,就2006年台商春节包机业务安排达成共识。

    ⑷1月16日上午,732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省政协委员,肩负着各界人士的_______,带着与时俱进、加快山东发展的良策,走进了庄严的山东会堂,参加第九届省政协会议。

    A. 斡旋 重心 沟通 重托   B. 周旋 中心 沟通 嘱托

    C. 周旋 重心 勾通 嘱托   D. 斡旋 中心 勾通 重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节选自钱钟书《谈中国诗》,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是最先出现抒情诗,然后出现戏剧诗,没有史诗。

    B.中国诗是早熟的,因为中国人在创作中没有“史诗头脑”。

    C.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与押韵的禁律限制有关。

    D.中国诗是以简短著称的,但并不妨碍收缩后产生的韵味。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仅仅停留在对本国诗本身宗派或时期的划分上,是不能“尽职”的体现。

    B.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不能全面认识本国诗,对本国诗的研究有局限性。

    C.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不能对其作出很好的概论,缺乏居高临远的观点。

    D.如果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就能对本国诗歌作出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国读者或者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才有可能提出关于中国诗印象的问题。

    B.诗的发展有普遍规律,一些文学史家认为,其顺序是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C.中国的辩证法使黑格尔羡妒,旨在说明同一时期的中国哲学可与西方哲学媲美。

    D.把中国诗比作“樱桃核”和“二寸象牙方块”,是对中国诗篇幅短小的形象表达。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交代了谈中国诗要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明确了论述的原则。

    B.选文用中国绘画来举例,证明“早衰”现象在中国文化里并不是个案。

    C.作者用了反语的手法,说明了中国人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自作聪明。

    D.选文对比了中西方诗歌的篇幅,认为诗歌篇幅的长短影响韵味的传达。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在运用夸张极言山峰高耸之后,李白先用写“_________”出山崖的陡峭险峻,再用“________”形容山泉奔泻的迅猛。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现了曹操当年写《短歌行》时的情景,展现了曹操意气风发、能文能武的英雄形象。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物抒怀,用“__________”写出了莲花的傲然不群、不可侵犯,之后又在与爱菊花和爱牡丹的比较中发出了“_________”的感叹。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为鼓励同学们做事要善始善终,学校向师生征集标语,《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的非常合适。

    (2)《离骚》中的“________”用白芷这种香草来比喻诗人美好的品质,而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________”揭示了这样比喻的原因。

    (3)杜鹃又称子规,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意象。古人常用它表达哀怨凄凉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论语》)

    (2)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4)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_______,泛爱众而亲仁。(《论语》)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3)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5)《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寥寥数语便把行人步履的艰难、神情的惶悚,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两句从时空角度着笔,将老病孤愁的情感融入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两句给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柿蒂: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一八说:“杭土产绫日柿蒂、狗脚,……皆花纹特起,色样织造不一。”②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聚焦望海楼、护江堤、伍员庙、苏小家等杭州典型景点,点面结合,描写独到。

    B.颔联“入”“藏”二字用语极好,联想奇特,声色交织,超越时空,给人以审美愉悦。

    C.颈联描写杭州风俗特产,运用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杭州的风物之美。

    D.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与白居易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比较接近。

    【2】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本诗尾联的构思有一致的地方,但也有差异。请结合本诗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鲤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建白。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沈鲤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B. 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C. 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D. 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服阙是指正处在服丧期,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等足按照严格的亲疏远近来制定的,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B. 中官是古代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也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一人;有时也星位或星区名;另外,中官还是“宦官”的别称。

    C. 讲筵一般是指讲学讲经的处所,有时候也特指天子的御前讲席。筵是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

    D. 冠婚指冠礼和婚礼,冠礼表示男女育年至一定年龄,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天子诸侯,多提早行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鲤富有远见。当叛贼占领归德又西逃后,他叮嘱驻守大臣一定要严加防备,以防叛贼再次来袭。不久,叛贼果然又来了,但看到城中有防备,就离开了。

    B. 沈鲤关注民生。皇帝担心旱灾想要派遗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沈鲤认为此举会给带来负担就建议下令停止祈祷,皇上赞许并接受了他的提议。

    C. 沈鲤忠君爱国。他退休回家上书感谢皇恩时不忘陈述时政流弊,当皇帝派人到他的家里的时候,他上奏感谢的同时仍旧不忘谈论时政要务,关心国家安危。

    D. 沈鲤耿直光明,他的老乡是主考官,他没有去拉关系,他为官讲学的时候也不结交权贵。沈一贯称病在家,奏章多在家里拟定,沈鲤认为这是不符合常规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

    (2)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如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人生不是演出,它从来没有彩排;

      人生的价值,不是由长度而是由深度来衡量。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