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植物的生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不科学的是( )
A.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散失
B.不能踩踏草坪,避免因土壤板结造成小草根的呼吸作用减弱
C.房间内适当养一些绿植,可增加空气湿度
D.用冰箱存放蔬菜瓜果,可提高呼吸作用强度
2、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果实由⑥胚珠和⑦果皮组成
B.外界条件适宜种子就能萌发
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②胚芽
D.①②③④组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3、如图为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构成种子的胚,是新植株的幼体
B.结构④为玉米种子提供营养
C.③胚芽只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叶
D.玉米种子的⑦遇碘液会变蓝色
4、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如图是大豆和玉米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种子的切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8的位置
B.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基本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胚和种皮
C.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4胚乳中
D.玉米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和果皮的是3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5、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B.“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D.“雨露滋润禾苗壮”——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
7、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对光时,应使用先用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的中央
B.观察时,应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C.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目镜
D.视野中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若想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8、下列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狼
B.鹰→蛇→蛙→昆虫→草
C.草→兔→狼
D.草→蝗虫→细菌、真菌
9、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看到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核
D.叶绿体
10、2023年是农历癸卯兔年。下列关于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
B.恒温动物
C.有喙无齿
D.卵生哺乳
11、南丰蜜桔是江西省的名贵特产之一,下列与蜜桔果实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
A.洋葱表皮
B.西瓜瓤
C.一朵花
D.一棵树
12、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23对,经细胞分裂产生的新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A.23条
B.12对
C.46对
D.23对
13、对下列四种动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概述正确的是( )
A.水螅——腔肠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B.河蚌——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都有外套膜和角质层
C.蛔虫——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
D.蚯蚓——扁形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14、能为动植物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的转换器是( )
A.叶绿体
B.细胞核
C.液泡
D.线粒体
15、生产中常利用环剥树皮的方法来增产,环剥后树干形成的枝瘤如图所示,下列对枝瘤形成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B.枝瘤因茎中导管运输有机物受阻而形成
C.环剥树皮使枝条上端营养物质积累更多
D.剥下的树皮中包含的输导组织是筛管
16、我们在吃甘蔗时,首先要把甘蔗坚韧的皮削去,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则被吐掉。这描述了甘蔗的哪些组织( )
A.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D.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17、为了探究影响花生种子发芽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该实验设计不恰当的是( )
组别 | 温度/℃ | 光线情况 | 空气 | 种子数/粒 | 水量 |
甲 | 25 | 向阳处 | 充足 | 50 | 足量 |
乙 | 5 | 向阳处 | 充足 | 50 | 不足 |
A.水量太少
B.温度相差太大
C.种子太少
D.违背单一变量原则
18、沙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可以扎入沙土十几米深,它的根能长那么长是因为( )
A.根冠部分的细胞不断增多
B.成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
C.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D.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19、浮萍是一种生活在水田、池塘等水体中的小型植物,仅有几片小叶和须根组成,但它是一种被子植物,主要依据是( )
A.能生活在水中
B.有根、茎、叶和种子
C.有种子,种外有果皮包被
D.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20、下列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草原上所有的牛羊
B.农田中全部的田鼠
C.竹林中全部的竹叶青蛇
D.沙漠及沙漠上全部的生物
21、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______、分裂和分化分不开;在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
22、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A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B.细菌的有无;C.肉汤的多少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
A.是自然发生的;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3、植物一生中吸收的大量的水分,除了供___________的需要以外,还在生物圈的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24、我们所吃的鸡蛋的消化从__________开始,所吃的米饭的消化从_____________开始。
25、从叶片的结构分析,各种气体是通过___________进出叶片的,它由___________细胞控制开闭。
26、某蔬菜基地今年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使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于土壤中 的水分和空气中的______.
27、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蓝蓝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示蓝蓝所使用的显微镜及所绘的洋葱表皮细胞.请分析: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和 .
(2)转动时,使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 ] .
(3)制作装片时,为使观察效果更好,可用 对标本进行染色处理.
(4)把制作好的临时标本放上载物台后,要用标本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的中央.甲图中,选择标有 ×的物镜,可观察到更大的物像;
(5)乙图中,蓝蓝绘图时出现了失误,多画了叶绿体,少画了 .
(6)乙图中,细胞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的结构是图中的 .
(7)若乙图细胞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辛辣物质存在于[ ] 中,其内的液体叫 .
28、食物链的开始总是植物,即食物链是从___ ___开始的,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 。(选填生产者或分解者或消费者)
29、对于一只蜜蜂来说,同巢的蜜蜂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关系,它与其它巢的蜜蜂之间主要表现出___关系,空气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因素。
30、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构成。其中,肝脏是_____中的一部分,它分泌的_____有助于乳化脂肪;小肠、胃属于_____中的一部分,其中,_____是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31、植物果实的各部分结构主要是花的相应部分发育而来,请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对应的序号填进括号内。
32、绘制生物图应该使用铅笔,较暗处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细点越多 (___)
33、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不同,其中食物链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种食物链一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4、实验探究题
利用4m2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30只),家鸡3组(每组1只)这些材料设计一个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进行分析。
(1)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绿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2)作出假设: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①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纸板上。②每隔2分钟统计蝗虫剩余的_____,共统计10分钟,统计结果假设如下表。
环境 时间 | 2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0分钟 |
红色 | 28 | 20 | 11 | 5 | 2 |
绿色 | 30 | 29 | 28 | 28 | 27 |
白色 | 29 | 20 | 12 | 5 | 1 |
(4)实验结果:_____。
(5)不同的环境颜色是本次实验中的_____。
(6)结果绿蝗虫的身体呈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结论:生物可以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