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新冠肺炎疫情居家期间,有些中学生沉迷网络,不但影响学业,更易患上近视。想要了解沙市区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我们应选用的方法是( )
A.观察
B.实验
C.测量
D.调查
2、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子叶为玉米种子的萌发提供了营养物质
B.在水分、温度和空气都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就会萌发
C.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定会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
D.植物生长需求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钙的无机盐
3、小红用显微镜的10倍目镜和10倍物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然后她换成40倍的物镜继续观察,观察到的变化是( )
A.视野中细胞数目减少
B.视野中细胞数目不变
C.视野中细胞数目增多
D.视野中细胞数目可能增多也可能减少
4、下列选项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昆山明镜荡水利风景区
B.太仓天镜湖中的所有鱼类
C.张家港梁丰生态园内的所有生物
D.常熟虞山上所有的植物及其无机环境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PM2.5含大量有害物质,若超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M2.5自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两层细胞
B.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
C.绿色出行可减少空气中的PM2.5
D.植树造林是控制污染物的根本措施
6、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B.假设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不一定与结论一致
C.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D.在得出结论后,还应该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7、下列常见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蜗牛
B.鲤鱼
C.喜鹊
D.青蛙
8、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
A.水
B.无机盐
C.有机物
D.氧气
9、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活的海带能够吸收海水中的碘元素,这一现象主要与海带细胞中的______结构有关。(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膜
10、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
A.马、机器人、病毒、牛
B.章鱼、生石花、水、长颈鹿
C.牛、昆虫、酵母菌、山雀
D.樟树、病毒、草、钟乳石
11、在人体消化道中吸收钙的主要场所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2、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
B.蚯蚓使土壤疏松
C.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D.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13、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
B.图中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
C.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③和④所代表的物质分别通过叶脉的导管和筛管运输
14、为了提高大树移栽的成活率,园林工人给一些刚刚移栽的高大树木进行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中的( )
A.树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韧皮部
15、绿色植物在晴朗的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A、B、C三种
16、一片完全叶不包括( )
A.托叶
B.萼片
C.叶柄
D.叶片
17、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18、用显微镜观察根尖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 )
A.目镜10×,物镜40×
B.目镜5×,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10×
19、如图是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其用于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以下物种之间的关系,前后描述一致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共生关系
B.“杂草与农作物争夺水分”——竞争关系
C.“新冠病毒寄生在人体内”——捕食关系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寄生关系
2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以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类。
22、下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和②属于 血管,其中流的是 血。
(2)形成尿液时,首先是血液通过[ ] 过滤到[ ] 内,形成原尿。再通过[⑤] 被重吸收,最终形成尿液。
(3)①与④内两种液体相比较,④中不含有 。
(4)④与⑤内的两种液体相比较,⑤中不含 。
(5)①与⑥内两种液体相比较,⑥中含量减少的主要物质是 。
23、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是:分生组织、_________、营养组织、和机械组织。
24、下图示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_________,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从而确保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__。
(2)b过程叫做细胞的__________,该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___________,进而构成不同的__________,从而形成完整的植物体。
(3)细胞的______________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25、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
26、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沿 按一定方向传导,这种可以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做 。
27、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应确保探究因素只有_________个变量,其他条件都应_________,这样的实验叫做_________.
28、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问题: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化学反应,人类对它由疑惑到认知、再到利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海尔蒙特、普里斯特利、英格豪斯、谢尼伯、梅耶和季米里亚捷夫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们相继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逐渐帮助人们开始探寻光合作用这个神秘而伟大的生命活动。但对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一直不得其解。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先把绿叶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然后选取一个叶片,让其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将这个叶片取下放在隔水加热的酒精中脱色,再用碘蒸气进行处理。最终发现曝光的区域呈深蓝色,遮光的区域则没有颜色变化。
1883年,美国的恩吉尔曼把一些好氧并能运动的细菌放入盛有一条丝状绿藻的溶液中并制成装片,放在没有空气且黑暗的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丝状绿藻,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在此之后,美国的科学家鲁宾、卡门、卡尔文等人通过更精确的方法对光合作用进行了更为深入地研究,人们才逐渐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光合作用的发现不仅彰显了人类的智慧,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解释生活现象,应用于农业生产。
(1)文中所示,萨克斯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装置能够使叶片脱色且科学安全的是( )
(2)你认为萨克斯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恩吉尔曼做的研究中,好氧细菌只向被光照射到的叶绿体部位集中,说明光合作用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场所在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B.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C.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D.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5)了解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就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农业上有很多使作物增产的措施都与光合作用有关系,你知道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吗?请你任选一个来说明。
作物增产的措施 | 原理 |
①合理密植,调整作物种植的密度 |
|
②间作套种,不同高度与形态的植物立体种植 |
|
③增加温室大棚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 |
|
④延长温室大棚的照明时间 |
|
29、填表:请从下列备选答案中挑选表中相对应的答案填在横线上注意:(填序号)
①生素A ②维生素B1 ③维生素C ④维生素D
维生素的种类 | 缺乏时的症状 |
_____ | 夜盲症 |
_____ | 坏血病 |
_____ | 神经炎 |
_____ |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
30、______既是人体组成物质,又是供能物质
31、将下面左侧所列器官与右侧构成它的主要组织连接起来:
32、慢跑比打篮球每小时耗氧量多。( )
33、图是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一个经典的实验:他在一个密闭的钟罩内放一只老鼠(图A),在另一个密闭的钟罩内放一只老鼠和一盆植物(图B),两只老鼠的大小、健康状况相似,且都供给足够的食物和饮水。他发现图B与植物在一起的老鼠能够长时间正常地生活,而图A钟罩里的老鼠则很快死去。请分析回答:
(1)图A老鼠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B老鼠能长时间活着,普利斯特利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下列的哪一点_________。
①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了有机物
②绿色植物可以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混浊的空气
③盆栽植物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2)若是将两个钟罩都放在黑暗处,首先死亡的老鼠是__________。
(3)地球的大气圈也相当于一个密闭的空间,人类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燃烧各种各样的燃料更胜于生物的呼吸,要消耗更多的________,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针对当前的空气污染和严重的雾霾,你有哪些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身体星鱼形,体长3米,背呈浅蓝色,头部有一吻,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
①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假设:I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II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③获取证据:
村民甲的证据:I_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民乙的证据:I_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________(选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