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这些历史故事能从下列哪部书中读到
A. 《红楼梦》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水浒传》
2、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
④在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有一幅历史名画,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汴河一带的景象。这副名画是
A. 《步辇图》 B. 《洛神赋图 》
C. 《清明上河图》 D. 《天王送子图》
4、明末农民起义军中被称为“闯王”的起义队伍领袖是
A.陈胜
B.张角
C.黄巢
D.李自成
5、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开国皇帝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提倡节俭 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隋朝末年,一位商人要去大运河的中心城市,请问他的目的地是
A.涿郡
B.洛阳
C.扬州
D.余杭
7、“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材料描述的是哪一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A. 曲辕犁 B. 翻车 C. 筒车 D. 指南针
8、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
A.勾栏 B.驿站 C.邸店 D.瓦子
9、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吴民之中,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这主要反映了
A. 官吏贪赃枉法
B. 土地兼并严重
C. 民众不堪重负
D. 农民流离失所
10、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唐朝衰亡思维导图的空白处应分别填写( )
唐朝衰亡及影响 |
| 藩镇割据 |
黄巢起义 | 致命打击 | |
朱温建后梁 | 唐朝灭亡 | |
| 政权分立 |
A.陈桥兵变 重文轻武
B.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
C.安史之乱 重文轻武
D.陈桥兵变 五代十国
1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下列属于唐朝人民改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B.
C.
D.
12、北宋的都城是
A. 长安
B. 临安
C. 大都
D. 东京
13、郑成功曾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睽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A. 香港
B. 新疆
C. 台湾
D. 西藏
14、乾隆年间,大臣胡中藻因写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而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 D.重视科举制度
15、“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的对联主要称颂
A.张骞出使西域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6、若要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锦衣卫东厂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中书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时中国出现的繁荣时期被称为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18、“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以上表述主要是肯定了商鞅变法
①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奖励耕战
④建立县制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9、下列属于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是( )
A.曲辕犁
B.水排
C.翻车
D.耧车
20、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
A.越窑、邢窑
B.越窑、定窑
C.汝窑、邢窑
D.汝窑、定窑
21、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 ________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2、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创作了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________。
23、唐朝灭亡:_____年,朱温建立了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4、______年,铁木真统一______,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______。
25、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______年西夏灭亡。
26、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_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27、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29、唐朝发明的节省人力的灌溉工具是________。适于深耕细作的工具是________。
30、康雍乾时期,为加强知识分子思想领域的控制,大兴________。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32、列举唐玄宗时期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3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篇)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材料二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2)材料二中清政府收到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指的是哪一条约?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探索篇)
材料三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3)基于材料三的现状和认识,以李鸿章为代表有志之士代表哪一政治派别?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任意写两点)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材料四 甲午战败让中国人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4)材料四中,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指什么事件?这次学习产生了什么影响?
(抗争篇)
材料五据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仪式上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5)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写出两例近代民族英雄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