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全宋朝319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材料表明宋朝
A.文人治国 B.强干弱枝 C.守内虚外 D.积贫积弱
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赞美的是民族英雄
A. 岳飞 B. 文天祥 C. 郑成功 D. 戚继光
3、唐代艺术名作《送子天王图》的画家是
A. 阎立本
B. 吴道子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4、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十二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5、有专家认为,“买东西”这个词源于唐代。你知道他的理由是什么吗( )
A. 唐朝长安人买物品只能到东市和西市这两个地方去
B. 唐朝时期才有“东”和“西”这两个字
C.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常与东边的日本和西边的欧洲做贸易
D. 唐朝商业发达
6、学习历史要学会制作卡片,积累知识。以下是某同学学习清朝的文学艺术后制作的一张卡片,根据卡片的内容,判断该剧种是
A. 昆剧
B. 越剧
C. 豫剧
D. 京剧
7、“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A. 实行股份制
B. 赎买政策
C. 廉价收购
D. 无偿没收
8、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这一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贡献是 (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实现国家统一 C. 七下江南 D. 社会经济发展
9、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市舶司机构 B.澎湖巡检司 C.中书省 D.广州十三行
10、宋经济下列古钱币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是
A. B.
C. D.
11、将“589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隋朝的统一 B.开通大运河 C.开创科举制 D.唐朝的建立
1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女王所说的长城,是秦朝开始修建的,但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修建的朝代是
A.明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3、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统一全国是在( )年。
A.公元581年
B.公元589年
C.公元605年
D.公元618年
14、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苏州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B.宋朝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D.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15、“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 元朝时,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事务
C. 明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16、导致下表所示人口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 人口数(单位:万人) |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 约5291 |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 约1699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17、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D.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8、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唐代反映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求婚情景的名画是( )
A.《飞天图案》
B.《清明上河图》
C.《步辇图》
D.《金刚经》
19、电视剧《贞观长歌》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B.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C. 唐太宗派大军打击东突厥 D. 唐太宗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0、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步辇图》就是位于其中,其作者是( )
A. 吴道子 B. 欧阳询 C. 顾恺之 D. 阎立本
21、暑假即将到来,许多同学准备利用假期旅游考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陶冶性情。李萌同学计划前往我们的省会城市——南京,请你帮助他搜集相关资料。
(1)灵谷寺。寺中玄奘纪念堂供奉有唐朝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玄奘西行前往____ 求取佛经精义,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当地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 (2)江南贡院。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科举制度____创立,唐朝完善,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但发展到明清时期,只许在____的范围内命题,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
(3)明孝陵。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的合葬陵墓。他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____,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 (4)宝船厂遗址公园。1405年起,明政府先后七次派____乘坐这里生产的宝船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
(5)《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____ 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丢失了近代以来的第一块领土____ 。 | (6)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并颁布 ____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22、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的建立的全国性的____。元朝的版图“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民族交融:
①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____。原先进人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
②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____。
23、创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_____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4、将图②《清朝疆域(1820年)示意图》填写完整:
25、党项族:(1)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_____的一支。(2)建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史称____。(3)统治:仿效_____,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
26、南宋的抗金英雄是——
27、下图中人物是_____。
28、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设立册封制度: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1653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__________”的封号;康熙时,册封班禅五世为“___________”。
(2)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___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3)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________,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4)颁布法律:1793年,清朝颁布《______________》,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谕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_______、外交等事务;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___________,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5)六世班禅与乾隆皇帝: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六世班禅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此后还到达承德避暑山庄为乾隆皇帝祝寿。乾隆皇帝特意下令在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________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__________庙供他居住。
29、《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它的作者是________。
30、《红楼梦》这部________强、________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至今,被译成多种文字。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社会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答案。
(1)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用人唯贤,使唐朝国力增强,史称_________________。
(2)唐玄宗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_______。
(3)持续八年动乱,导致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他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他是_________________。
33、新华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新闻在线】
材料一:2014年4月14日,大型群雕《鉴真东渡》在江苏扬州大明寺鉴真广场正式落成。据了解,《鉴真东渡》雕塑连底座高7.8米,宽13.8米,雕塑再现了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的情景。
材料二: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西行的目的地天竺是佛教发源地,玄奘曾在天竺那烂陀寺游学。2014年5月14日,一场主题为“在佛陀脚步之上”的展览在香港开幕,展品就包括出土自那烂陀寺的“文物”。
【问题探究】
(1)请完成表格。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
事件 | 身份 | 目的地 | 途中遭遇 | 是否结伴 | 是否归国 |
玄奘西行 | 僧人 | ① | 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 否 | ⑤ |
鉴真东渡 | 僧人 | ② | ③____次东渡,前五次失败,历经磨难 | ④ | 否 |
(2)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3)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情感体验】
(4)我们从玄奘和鉴真的经历中能学到哪些精神?
(5)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