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克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清末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材料意在强调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A.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动近代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D.使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

  • 2、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这些石碑上的“条款”来自

    A. 《查士丁尼法典》 B. 《汉漠拉比法典》

    C. 《权利法案》 D. 《资本论》

  • 3、近代以来,腐朽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下面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能源中,符合环保标准的是(  

    A煤炭

    B石油

    C电力

    D核能

     

  • 5、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A.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促使新中国成立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6、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 7、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记载:“在周口店山洞里发现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他们已经知道选取砾石或石英,打击成为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生产工具来使用……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他记载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8、如图是一幅关于欧美社会保障制度的漫画,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社会保障制度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B.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社会保障制度使广大高收人者受益

    D.社会福利规模的扩大使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 9、邓小平曾在1984年6月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10月又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放沿海城市

    C.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D.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 10、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先提出改革的苏共领导人是( )

    A. 列宁   B. 普京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 11、下图是一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献,下列对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它由马克思发表

    B.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C. 它发表于1917年

    D. 它的发表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 12、“《宣言》不仅是一份标志着美洲与宗主国英国正式分离的政治文献,还在于通过这一文献,当时美洲自由主义者的政治观念得到了充分表达。”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向罗斯福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

    A.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B. 对工业的调整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 14、“三场带来变革的重大运动结束了中世纪时代。第一次运动是最早于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城邦出现的文艺复兴,这是一次文化的重生。”这一“文化的重生”事件的实质是(   

    A.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关注现实生活与个人发展

    C.宣传自由、平等、法治、科学

    D.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 15、下图是某教师在讲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所画的简图,图中“E”是指(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

  • 16、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采取什么措施实现制其钱谷

    A.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B.设置通判加以制衡

    C.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D.将地方精兵收编到中央禁军

  • 17、下图出自 1543 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D.人们追求生活的情趣

  • 18、今天的英国国王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政治制度源于(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人民宪章》

  • 19、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 20、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700多年前曾有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来到中国,反映他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这部著作是

    A. 《大唐西域记》

    B. 《马可•波罗行纪》

    C. 《荷马史诗》

    D. 《威尼斯商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2、为克服分封制的弊端,秦朝建立后,在地方推________,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的统冶;元朝建立后,实________,开创了省级行政区划的先例。

     

  • 23、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 ),大大如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1995年1月,( )正式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 24、____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1867年,瑞典化学家____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1869年,美国人___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____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___,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 25、________是埃及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________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 26、从分散隔绝到联系紧密,今天的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

    ⑴促成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_____________的发明使人类真正进入了航空时代.

    ⑶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 27、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______,特别是东南地区。

  • 28、公元前3世纪___________(人物)开创了封建帝制,20世纪初,___________(事件)的胜利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29、________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是《________》。

     

  • 30、原因: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 )严重制约了这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目的: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曾告诚贵族:“与其等待自下而上改革农奴制,不如自上而下改革它。”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古代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文艺复兴的先驱

    (3)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4)在美国实施“新政”,挽救危机

  • 32、改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强大的内动力,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战国时期,哪一次改革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哪一次少数民族改革促进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3)世界近代史上,哪两个国家的改革促使这两个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成为这两个国家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请写出其中一个国家改革的主要内容?

     

  • 33、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提到: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二 臣窈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敬。国会者,君与民共论一国之政法也。盖出自三权鼎立说,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故人主与千万之国民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述,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

    (2)材料二中“立宪法、开国会”等观点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要求,为此,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3)据材料三,并回顾新文化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 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重大事件?这次变革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革命又是指什么?此后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

    (3)从经济角度看,以上两次革命将人类社会分别带入到什么时代?

    (4)两则材料说明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