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丹东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  

    ①把分散的手工业组织起来 ②公私合营

    ③引导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 ④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2、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马陵之战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澶州之战

  • 3、那是一个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的年代,当时的口号是“一天等于二十年”“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些口号反映出当时(  )

    A. 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   B. 生产力水平有所发展

    C. 经济建设违背客观规律   D. 我国经济发展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 4、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南昌的是( )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道路

    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 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能够从侧面反映出(     

    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B.市民文化的发展形式

    C.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D.经济重心向南的转移

  • 6、“冀中抗日战鼓响,报子营有个李大娘。李大娘,热心肠,爱护子弟兵美名扬。她对伤员胜亲人,伤员把她当亲娘。养好伤,返战场,冲锋杀敌添力量。”这表明

    A. 李大娘非常爱护自己的儿子

    B. 日本兵在冀中平原烧杀抢掠

    C. 八路军与人民群众团结抗战

    D. 国共合作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 7、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时期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②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③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所替代,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8、小王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有文字如图所示,可推知他关注的是哪个地方的管辖措施

    1、西域都护

    2、安西都护府

    3、乾隆平叛

    4、伊犁将军

    A.台湾

    B.东北

    C.新疆

    D.西藏

  • 9、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A. 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C. 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

    D.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 10、1972年尼克松访华,事后写到:“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带来的历史影响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美建交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关系开始由敌对走向建交

    D.万隆会议促成亚非团结

  • 11、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南昌起义——中共独立掌握革命武装

    B.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2、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 13、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其中民族主义精神的提高主要表现为

    A.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D.全面抗战的开始

  • 14、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中国抗战

     

  •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任人宰割

    B.分享胜利

    C.和平崛起

    D.洗雪耻辱

  • 1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拥挤

    ③住房困难

    ④失业人口增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7、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八一九事件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苏联的解体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下台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18、 近代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关于战争与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

     

  • 19、1870年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与劳动力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这种集中

    A.加快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B.导致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 20、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美洲史论》中写道: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比西、法、德、英、意五个国家加在一起还大一倍半”,“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伊达尔哥

    D.华盛顿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不同的历史阶段,一些军事集团的存在就会威胁着世界的安全。

     

  • 22、除去封建王公和土兵外,还有__________参加印度民族大起义。

  • 23、知识点一 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1、18世纪初,沙皇________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________。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 24、明朝宋应星的《________》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________》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 25、1842年,中英签订《_________》,规定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____年,中国政府收回包括香港岛在内的所有香港地区。

  • 26、“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仔细观看如图并按要求完成填写。

    材料一 

    (1)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贡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27、恩格斯称________为“现实主义大师”,《人间喜剧》也被誉为________

  • 28、冷战的表现:军事上:         ——              

     

  • 29、万隆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________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 30、填空题

    22.(1)西汉史学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解放战争中奠定了解放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3)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是艺术家识热情感的自然流滴。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他的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这首交响曲篇幅宏大,感情奔放。1888年,荷兰画家梵高在阳光灿烂的法国南方创作的《》以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收集有关赫鲁晓夫的资料,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赫鲁晓夫。

     

  • 32、文革期间,我国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是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取得的三项科技成就。

  • 33、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古代的辉煌、近代的屈辱和现今的走向复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开放繁荣的社会景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景象在手工业方面有何表现?

    (2)中国近代史可谓是一部屈辱史。19世纪40年代,首次打开中国国门的是哪一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进程有什么影响?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想。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提出的两个“一百年”时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统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国家统一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首创统一)

    材料一  大约距今(2019年)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个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

    材料三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材料中“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什么?

    (巩固统一)

    材料四  至元元年(1264年),总制院设立。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唐太宗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之故,更名宣政院。

    ——《元史.百官志三》

    (4)材料四中“唐太宗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推动了唐蕃之间哪一友好交往事件的发生?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宣政院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五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5)材料五中,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六  (兄弟二人割据叛乱,残酷压迫天山南北回部各族民众。)“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同资,财物)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15

    (6)面对材料六中出现的问题,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

    (期待统一)

    (7)目前祖国尚未完全统一,“台独分裂势力”还很猖獗,请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