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外国人伊万出生于1821年,在40岁那年,他由农奴变成了法律上的自由人。促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人是(     

    A.彼得一世

    B.拿破仑

    C.亚历山大二世

    D.路易十六

  • 2、“1860年前后,占世界人口2%的联合王国,其现代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工业生产潜力的40%—45%。”材料中的“联合王国”是如图中的

    A.A B.B C.C D.D

  • 3、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其中一组图片内容为《民报》发刊词、武汉新军使用的火炮、大总统誓词,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外争国权,实业救国

     

  • 4、古代盛世是指统一王朝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下列盛世局面的出现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光武中兴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文景之治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资治通鉴》对她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当时竞为之用的“英贤”有

    A. 卫青、霍去病

    B. 魏征、长孙无忌

    C. 房玄龄、狄仁杰

    D. 姚崇、宋璟

  • 6、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三代坚强的领导集体与核心。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贡献是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过路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提高了国际地位

    C.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过路

    D.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7、范文澜在评价某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潰。”这一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大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运动

  • 8、以下四位人物中,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人物是

    A.瓦特 B.哈格里夫斯 C.斯蒂芬森 D.爱迪生

  • 9、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诸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或“治世”局面。这对我们当今构建社会的重要启示有(  )

    ①关注民生,积极发展生产力

    ②重视人才,努力发展教育事业

    ③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④政局稳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0、张之洞指出:“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他的哀叹源自

    A. 鸦片战争战败   B. 英法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签订   D. 八国联军侵华

  • 11、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新舰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工业革命

  • 12、某一事变后,中国已不是过去的政治格局了。对抗多年的国共两党,终于公开和解,就达成抗日统一战线开始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西安事变   D. 蒋介石“庐山谈话”

     

  • 13、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 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 实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C. 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D. 主张“多党政治"

     

  • 1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是开展革命事业的重要保障。下列军队名称与相应历史时期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

    国共合作时期

    B.八路军、新四军

    全民族抗战时期

    C.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战争时期

    D.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时期

    A.A

    B.B

    C.C

    D.D

  • 15、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说:“战争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等少数几国外,全欧洲几乎加入这场战争……然而,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而俄国人的退出,催生了新世界……”文中提到的“催生了新世界”是指(  )

    A.战后形成和平稳定的局面

    B.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繁荣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

    D.美国成了世界霸主

  • 16、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北京人的生产与生活 B. 原始农业的产生

    C.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D. 国家的产生

  • 17、特别通过实行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下列哪一国际组织把它当作目标?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 18、人口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下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南北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对比(人口单位:万户),对此表述有误的是

      朝代

    区域

    西汉

    唐朝

    南宋

    人口

    占全国比例

    人口

    占全国比例

    人口

    占全国比例

    南方

    247

    19.8%

    392

    43.2%

    1122

    62.9%

    北方

    998

    80.2%

    515

    56.8%

    662

    37.1%

     

     

    A.人口南迁是南方超越北方的因素之一

    B.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

    C.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D.人口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 19、下列组织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联盟 C.三国同盟 D.欧洲联盟

  • 20、如下图所示的是某历史人物的简要生平。由此可见,他(       

    ●艰苦探索

    ●投身革命

    ●推翻帝制

    ●联俄客共

    ●革命未成

    A.提出“实业救国”主张

    B.将维新变法推向高潮

    C.开启中国近代化运动

    D.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作品各一部。

    (1)章炳麟宣传革命思想

    (2)鲁迅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1919年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 22、欧洲的联合: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________。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________

  • 23、开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的事件_____

  • 24、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________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________委员会,简称“________”。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________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________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 25、从分散隔绝到联系紧密,今天的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

    ⑴促成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_____________的发明使人类真正进入了航空时代.

    ⑶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 26、观察图二,把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A.北约总部 B.华约总部

     

  • 27、人类历史上,一些人遗臭万年,厌恶战争,关心人类的命运。他提出的著一些人流芳百世。写出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_________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__________

    (3)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英雄:____________

    (4)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改进者:_____________

  • 28、________(事件名称)使全球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995年,________(机构全称)的成立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 29、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________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________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________年,苏联解体,标志着________终结。

  • 30、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_____扩张,梦想恢复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疆界、地位和尊严。_____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到出路。_____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_____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和开始标志。

     

  • 32、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对应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北约总部所在地

      B.二战中,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破灭之处

      C.二战中最先投降的法西斯国家

  • 3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为巩固国家统一,基本解除了北方哪一少数民族的威胁?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民族关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清政府为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或官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式有哪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

    材料一   唐朝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时代。太宗时期就确立了三教并行的国策,对于佛、儒、道一体扶植;以博大的胸怀去吸收异族外域文化,实现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共存;奉行“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开明民族政策,使大唐帝国的威望空前鼎盛;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交往,中外交流的增强,丰富了各自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摘编自朱伟东、邵志国《论初唐的社会和谐及其成因》

    【文化革新】

    材料二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革命文化】

    材料三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画卷,也是解读革命文化的独特文本。

    图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10月)

                                     图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月)

    【传承创新】

    材料四   “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2021年讲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历程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的心,成为一条难求的年度爆款。今年除夕夜《只此青绿》登上了春晚舞台,以舞蹈之美引领观众步入充满现代意义的中华美学殿堂。

    ——CCTV13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尽显江山多娇

    图三王希梦《千里江山图》 图四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充满自信”有何历史意义?(任意2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新文化运动在前期和后期分别“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请指出材料二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请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在漫漫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两点即可)图二所示毛泽东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歌颂的是什么战役?

    (4)请根据材料四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和源头分别是什么?

    (5)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想一想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什么能“征服观众的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