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 现在你不要去找他,他现在正在考研究生。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金秋时节的家乡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都笑开了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不能阻遏。
B. 日本鬼子受到重创,狼狈溃退。
C. 凶恶的敌人锐不可当,向我军阵地扑来。
D. 清末革命军一起义,腐败的清廷毫无招架之力,瞬间就如摧枯拉朽般地被推翻了。
3、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种子不能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石缝里。石缝里的种子吮吸着天然的雨露,酝酿着一场生命的盛宴。最令人诧异的是,石缝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这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A.juè shǔn liàng xùn B.jué yǔn niàng sūn
C.jué shǔn niàng xùn D.juè yǔn liàng sūn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诏”指皇帝发布的命令,“冠”指古代汉族男子到20岁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周作人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周亚夫军细柳》就出自三十篇的“世家”篇。
C.绝句一般为四句。律诗是近体诗,通常有八句,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D.《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
5、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浑欲不胜簪”中的“胜”的意思是: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景象,有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B.颔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亡国之悲与思乡之情。
C.颈联反映战争带来的巨大痛苦,表现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D.尾联通过稀疏的白发来表现诗人的忧愤之深。
6、古诗文默写(11分)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吴均)
② ,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⑤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赠从弟》
7、《傅雷家书》这样一本书信汇编,你觉得采取哪种阅读方法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守电话的母亲
邓迎雪
(1)母亲拿着手机,愁眉苦脸地走进家门。手机不知怎么就静音了,来电话没有铃声,刚才找人修,也没有修好。
(2)“这多耽误事啊。”母亲坐在窗前的老藤椅上,望着暮色沉沉的窗外,懊恼地自言自语。
(3)千里之外的儿子几乎每晚都会给她打电话,这手机不响,怎么能接到他的电话?接儿子的电话,对她来说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了。儿走千里母担忧,儿子无论多大,在她心里都是孩子。虽然想念他,挂念他,但她很少打电话。儿子工作忙,有时晚上还加班,她怕打电话耽误他正事。于是,每天晚上,她就像一只待在巢里的老鸟,期盼着那动听的铃声。其实在电话里娘俩每天也总是那些内容,她问他今天怎么样?累不累?工作还顺吗?儿子总会嘱咐她在家保重身体。这样的话每天说,她依旧是津津有味。儿子的电话让她踏实、心安。
(4)“唉!可真倒霉!”母亲摊开粗糙的手掌,看着那个出了毛病的手机,眉头紧皱。
(5)坐了一会儿,眼看天慢慢黑了,她赶紧起身去厨房。
(6)吃饭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母亲把手机摆在饭桌上,边吃饭,边盯着手机,这样一来电话,她就知道。往常她总是看着电视,吃着饭,如今一心不能三用,盯手机就是她的主要任务。A吃完了一碗饭,她起身匆匆去厨房盛饭,走几步又扭头看看,等她盛了饭出来,眼睛就像探照灯似的,“刷”地一下,先找手机,看看有没有动静。
(7)吃过饭,她紧握手机,斜倚在沙发上看电视。往日这个时候,是她最悠闲清静的时光,边看电视,边等儿子电话。可今天她的心都在手机上,根本没有心思看电视,以至于电视剧演半天了,她也没看懂剧情。这让她有点心烦意乱,起身关了电视。
(8)今晚,客厅里的灯好像格外亮,雪白的光线倾洒下来,房间里像落了一层雪,耀眼地白。她忽然意识到,光线太亮,来电话时手机屏幕的亮度也许不够。她庆幸自己及早想到这一点,干脆起来关了灯,房间就悠忽一下陷在黑暗里了。
(9)母亲摸索着走到阳台,又坐在老藤椅上。坐在这里,她才听到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雨声淅淅沥沥,透着初冬的些许凉意。她把手机放在膝盖上,盯着手机,一动也不动。窗外昏黄、湿亮的灯光照进来,使她看上去像一尊雕塑。
(10)下雨的日子里,人最爱怀旧。母亲又回忆起儿子小时候,她最喜欢把他搂在怀里,给他讲故事。儿子每次都听得入迷,黑亮的眼睛望着她,圆圆的小脸上全是专注。后来,她会的故事都讲完了,就给儿子现编,往往那故事编得漏洞百出,儿子也听不出来,仍旧听得津津有味。想到这里,她笑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多少年过去了,儿子长大成人,展翅高飞了,而她也已走入暮年。
(11)正这样东想西想,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来。母亲就像个百米冲刺的运动员,以迅疾的速度按下接听键,高兴地叫着儿子的小名:“小暄啊,吃过饭了吗?”
(12)儿子有些奇怪:“妈,你今天怎么接电话这么快,我刚拨通你就接了。”
(13)“那是赶巧了。”B母亲笑盈盈地说,手中的手机好像会变魔术似的,让她顷刻间眉开眼笑,满脸的皱褶一下子绽放开来。
(14)两人在电话里聊了些家常,母亲就催促儿子赶紧挂电话,说今天忙活一天了,早点休息,注意身体。
(15)挂了电话,母亲才觉轻松了许多,不用再惦记着接电话的事。她回到客厅打开灯,打开电视。电视剧正插播广告,母亲躺在沙发上,听着电视里的声音,有些犯困,眼睛渐渐闭上了。在进入梦乡前,她心里迷迷糊糊地想,明天要去买个新手机,不能误了电话……
《做人与处世》2016年24期
【1】根据提示,补全相关内容。
手机出现故障,母亲懊恼——________,________——阳台怀旧,母亲感慨时间匆匆——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分析第(3)段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按要求赏析句子。
A吃完了一碗饭,她起身匆匆去厨房盛饭,走几步又扭头看看,等她盛了饭出来,眼睛就像探照灯似的,“刷”地一下,先找手机,看看有没有动静。(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B母亲笑盈盈地说,手中的手机好像会变魔术似的,让她顷刻间眉开眼笑,满脸的皱褶一下子绽放开来。(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4】选文第(6)(7)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实在的一段话:“你背不下来的书,总有人能背下来;你做不出的题,总有人能做出来;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总有人今天努力做完……那么,你想去的学校也只能别人去了,你想过的人生也只能别人过了。”这场疫情犹如一面照妖镜,照出了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知乎上有一个数百万人关注的热门贴子:自律带给你什么?有一个集中的回答:自律者出众,不自律者出局。
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作文,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