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约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B.出生于重庆的90后优秀男演员肖战,在其成名作古装剧《陈情令》中把主角之一魏无羡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C.她在这次年级演讲选拔比赛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校队,担任一辩。
D.10月16日凌晨,神舟13号载人飞船发射之时,成都双流太平镇宇航员叶光富父母家里,三十多位亲人聚集一堂,紧盯电视屏幕,无不屏息敛声,默默祈祷三位宇航员顺利升空。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绮丽(qǐ) 冗(rǒng)杂 连翘(qiào) 怒不可遏(è)
B.腈纶(jīng) 拾级(shè) 脑畔(pàn) 出类拔萃(cuì)
C.追溯(shuò) 氛(fēn)围 纤指(xiān) 矫首昂视(jiǎo)
D.惬意(qiè) 骠骑(piào) 作梗(gěng) 挑拨离间(jiān)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飞机盘旋,炮火轰鸣,这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B.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C.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D.电影《战狼2》预告片中的部分片段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悄然( qiāo ) 荒谬(miù) 溃退 (kuì ) 锐不可当(dāng)
B.要塞(sài) 瞥见(piē) 仲裁( cái ) 歼灭(qiān)
C.翘首( qiáo ) 荇(xìng) 寒噤(jìn) 寒颤(zhàn)
D.屏息( bǐng ) 诘问(jié) 教诲(huǐ) 素湍绿潭(tuān)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最后一句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____,其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
(2)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把酒话桑麻。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 , 。
(5)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抒发守边将士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6)陆游《游山西村》中既描写农村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有一定哲理的句子是: , 。
7、阅读下面的图片和文字,完成题目。
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当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事实证明,这一预言是非常有远见的。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请根据图片和文字内容,说说这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长征的哪一件事?这件事的结局如何?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 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着陆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就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②对此,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纷纷表示祝贺、赞叹。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据悉,这家研究所参与了“天问一号”所携磁力计的研制工作。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罗卡尔对媒体说, 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海外祝贺“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人民日报》2021年)
【材料二】
①整个着陆中,“天问一号”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 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9分钟”。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 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②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 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我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 当 ‘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需要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说。
(摘编自《“天问一号”本领强》《光明日报》2021年)
【材料三】
①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着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况且, 即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
②此外,其它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通过探测金星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 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 而绝非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
③从科学价值来看, 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会有帮助。 比如为什么同在太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如果能找到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光明日报》2021年)
【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祝融号”火星车将在“天问一号”着陆一周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B.“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C.“祝融号”在火星上应对复杂的路况时,科研人员要在实验室中让火星车模型先进行模拟行驶试验。
D.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
【2】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整个着陆中,“天问一号”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
【3】材料三加点词语“一些”有什么作用?
通过探测金星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 技术难度也比较大。
9、请以《不能忘记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结合自身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班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