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不断绝的重大支撑。②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 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人民群众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重心就会发生转移。③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使得我们骨子里本身就具有了传统的情怀或气质,这是我们得到归属感的依 ,更是我们血脉相 的财富。④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户口本上的故乡在哪儿,还需要知道自己灵魂的故乡在哪儿。
A.会 靠 成 B.会 托 成
C.汇 据 承 D.汇 托 承
2、(词语擂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B.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迭风云变幻,人生选择丰富多元,这样一个新时代给青年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C.你的笑容如晚霞般怡人,在川流不息的时光中神采飞扬。
D.不同派系的权力之争,使这个集团四分五裂,分崩离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元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历史写下了惊心动魄的又一篇章。
B.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他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C.“少年强则国强”,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雄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D.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而脱贫攻坚重在行动,乡村振兴义不容辞。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何苦而不平 苦不堪言
B.急湍甚箭 甚矣,汝之不惠 不求甚解
C.杂然相许 悠然见南山 豁然开朗
D.居天下之广居 居无何 居安思危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磨”“洗”“认”一系列动词,生动表现作者对赤壁之战旧物的高度关注。
B.折断的铁戟沉沙久远而未销蚀,引发作者对历史上此地发生的战争风云的感慨。
C.大乔、小乔深锁于孙权修建的铜雀台,暗示曹操兵败的命运,作者的假设很大胆。
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的主题通过“小物”来体现,以小见大,委婉别致而又深刻。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
①国破山河在, 。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 。
③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白头搔更短, 。
⑤山河破碎风飘絮, 。
⑥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⑦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 。
⑧《老山界》一课在写夜宿雷公岩里写到夜的寂静是以声写静,更显夜的“寂静”。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吗?请写出两句来。 , 。
7、结合语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来信提到批评家音乐听得太多而麻痹,确实体会到他们的苦处。同时我也联想到演奏家大多沉浸在音乐中和过度的工作或许也有害处。追求完美的意识太强太清楚了,会造成紧张与疲劳,反而妨害原有的成绩。你灌唱片特别紧张,就因为求全之心太切。所以我常常劝你劳逸要有恰当的安排,最要紧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
一切做到问心无愧,成败置之度外,才能临场指挥若定,操纵自如。也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丧失了spontaneity[真趣];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凿的痕迹,就变为庸俗的工艺品而不是出于肺腑,发自内心的艺术了。我觉得你在放松精神一点上还大有可为。不妨减少一些工作,增加一些深思默想,看看效果如何。
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几年来常嘱咐你的——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
(1)选文中,傅雷给了儿子哪些建议?
(2)在傅雷看来,理想的艺术具有哪些特质?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2】请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3】细读选文第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4】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5】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9、上面蒋勋的《这个人就是母亲》一文的结尾,作者说“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你读了此文想也有所触动吧?请想想你需要做的生命的功课是什么?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