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太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

  • 2、东京依汴水建城,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东京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丝绢、纸、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的香料与珍珠。材料表明(     

    A.宋朝海外贸易繁荣

    B.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

    C.东京商业气息浓厚

    D.交通决定经济的发展

  • 3、以下是辽夏金的管理制度(部分)。

    政权

    管理制度

    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西夏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留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

    由此可知,当时少数民族政权(       

    A.采用传承与借鉴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B.与汉族政权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C.彻底抛弃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D.呈现出全面封建化的历史趋势

  • 4、明朝后期,大量的农民放弃农业耕作,进入城镇谋求生计,这使得农民数量减少和手工业、商业从业者增多,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农民为基础的行业的金字塔结构出现松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

    D.社会稳定推动长途贸易发展

  • 5、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压抑儒家,但突出了道家和墨家;批判诗文,可着意表彰小说和戏剧;鄙视文人大传统,转而发掘民间小传统。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使民众接受了西方的政治理念

    B.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C.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D.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

  • 6、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并与唐初武则天先后从长安迁都洛阳,北宋则更进一步将京师移向开封,以靠近运河干道。唐宋之际中国古都有一种自西向东迁移的明显态势,这主要缘于(     

    A.地理环境影响了国都位置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统治者对运河交通的重视

    D.北方动乱不断加剧

  • 7、里耶秦简有大量内容丰富的政令和文书。《里耶秦简·户籍》中详细记述了百姓家庭人口信息及承担的赋役情况。另《秦简·内史杂》记述官员“有事请殴(请假),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这反映了秦朝(       

    A.注重提升国家的治理水平

    B.秦律严苛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C.重视户籍管理以征收赋税

    D.开始出现政令文书管理模式

  • 8、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考古学的成就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下列考古重大发现中能够证明中华有五千年文明的遗址是(     

    A.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

    B.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C.云南元谋的元谋人遗址

    D.浙江杭州的良渚遗址

  • 9、北宋统治者以“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为执政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下列史实能予以印证的是(     

    A.增强尚书台作用

    B.枢密院调兵与“三衙”统兵

    C.采用了募兵政策

    D.地方官员以密折向皇帝奏事

  • 10、如表可用来揭示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是(     

    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

    实行“均输法”

    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

    实行“青苗法”

    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

    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

    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

    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

    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

    实行“保甲法”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

    实行“市易法”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

    颁布“方田均税法”“保马法”

    A.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损害农民利益

  • 11、下图是某场战役示意图。这场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 1800 多次,摧毁了大量敌人据点,打破了日军的“囚笼”。该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淮海战役

  • 12、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为此,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现共产主义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进行战略转移

  • 13、某同学为写一篇小论文收集到一些资料(1)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让中国人看清了西方列强的真面目。(2)五四运动的爱国热潮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的观念转变。请为他的论文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题目(     

    A.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救亡之路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C.中国近代外交面临严重困境

    D.中国传统文化被全盘的否定

  • 14、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灭六国后,以原来秦国通行的字体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以小篆为规范化字体,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变化(       

    A.表明中国古代文字走向成熟

    B.消除了各地商品流通语言障碍

    C.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D.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 15、五四运动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且内容大多低俗毫无趣味;五四运动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且多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大众传媒的这些变化(     

    A.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

    B.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使民主科学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 16、据记载,在南宋都城临安形成了产销中心,当地的民谚曾这样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并且还有记载说,自东门外放眼望去,全都是菜地,根本就没有民居。这说明当时(     

    A.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明显发展

    C.经济领域出现了区域性分工

    D.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主要部门

  • 1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采用圆署会议决策某一事项。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会议结果以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议定。同时,行省官员还要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由此可知,行省制度的确立(       

    A.实现了对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

    B.防止了行政官员的腐败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 18、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宣称“我们不应再走欧美、日本的错路”。毛泽东热情的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其必将普及于世界。一些老同盟会会员,也在这时开始转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推动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B.辛亥革命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面貌

    C.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已经展开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开始

  • 19、1930年,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形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燃“星星之火”的是(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召开八七会议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发动秋收起义

  • 20、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科举制(     

    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B.弱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C.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

  • 21、唐文宗曾颁布诏书曰:“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其后君主也多有类似诏书。唐诗中亦写道:“(两税法)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这折射出当时(       

    A.中央政府权力式微

    B.两税法加剧了人民负担

    C.赋税制度亟待调整

    D.政府政策执行得不彻底

  • 22、清代前期,松江府等水稻产区,由于“种花费力少而获利多,种稻工本重而获利轻”的原因,种花者达十之七八。奉贤、上海、南汇等地也大都以一半以至十之七八的土地种棉花。这(       

    A.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适应了丝织业对原材料的需求

    C.造成了清代人口的大量减少

    D.反映了农业生产出现消退迹象

  • 23、“玄宗之末,版籍浸坏……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消除了社会的贫富不均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

  • 24、1873年,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经由华蘅芳等人翻译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赖尔在其理论中批判了作为主流学说的“灾变论”对地质进化的解释,认为它忽视了事物量的变化和渐进过程,把“超自然力”看成是引起灾变的原因。由此可知,赖尔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A.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

    B.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

    C.动摇了传统主流思想

    D.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海外贸易非常繁荣,________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_______,开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时期。

  • 27、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________贸易也相当活跃

  • 28、理论形成

    (1)形成过程

    酝酿

    1979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提出

    ________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确立

    1984年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通过。

    (2)含义

    ①前提:一个中国。

    ②含义: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________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 29、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是《____________》。

     

  • 30、(1)1927年4月12日,________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2)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________任军长。

    (3)1971年9月, ________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4)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________被写入党章,2012年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多个方面。

    (6)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________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灭亡了波斯帝国。

    (7)西欧封建社会的________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8)622年,穆罕默德迁居________,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9)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________王国,4世纪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10)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 31、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______________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 32、藏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___________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 33、万隆会议:1955年________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战后________中国提出“________”方针,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 34、巩固统一的措施

    (1)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设立________

    (2)在地方管理上

    ①元朝实行________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________,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________,简称________。除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________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对于吐蕃地区,则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________进行政教合一的管理

    ③元朝设________________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________的管辖

    ④元朝还在________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国家,自秦帝国建立后,历代王朝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边疆管辖,促进民族融合。按主题“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完成表格(填写数字1234等)

    ①雅克萨之战

    ②宣政院印章

    ③十三行遗址

    ④西域都护府复原图

    ⑤步辇图

    ⑥伊犁将军府

    ⑦平定郑氏政权

    ⑧金瓶掣签

    ⑨粟特人形象的唐代陶俑

    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东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东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西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西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不符合主题的措施

     

  • 36、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 37、北宋时期门第观念减弱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 38、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中重要的制度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情况。

  • 39、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洪秀全作了怎样的酝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