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鲜为人知,其“沉浸式”的视听体验深受广大观众青睐。
B.眼睛如同摄影师的镜头,同样的山水,定格的瞬间不同,捕捉的信息就迥乎不同。
C.因为最新证据的出现。原米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
D.奔腾不息的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如千军万马涌向远方。
2、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对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我们可别先乱了阵脚。
B.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C.春天像小伙子,花枝招展的,跑着,笑着。
D.展览会上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倜傥 云宵 恍然大悟 截然不同
B.决别 莅临 花团锦簇 人迹罕至
C.企盼 静谧 翻来覆去 人声鼎沸
D.造仿 搓捻 油然而生 小心冀冀
4、下列有关名著《骆驼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刻画了各色人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人物画与世态图,同时也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杨太太和曹先生,同样是让祥子拉包月的雇主,杨太太讲究人道主义,能给予祥子温暖的关怀,曹先生让祥子拿着拉车的钱,干着奴仆的活。
C.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善良可悲的小福子。
D.小说结尾祥子从一个诚实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耳朵里有不可言说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B.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C.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D.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6、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凫水 哺乳(bǔ) 神采奕奕(yì)
B. 惩诫 瞑目(míng) 畏罪潜逃(qián)
C. 魁梧 怅然(zhàng) 怪诞不经(jīng)
D. 驯养 嗔怪(chēn) 大相径庭(jing)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斑斓 烦燥 大廷广众 微不足道
B.默契 荒辟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C.草率 峭壁 妇孺皆知 深恶痛绝
D.愧怍 深霄 浩浩荡荡 锋芒毕露
8、文言文阅读。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1】解释加点字词语含义。
(1)故: (2)子:
【2】翻译句子。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3】《管宁割席》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割席断交”,意思是割开席子分别坐,多比喻朋友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出管宁是个怎样的人呢?
9、填空
(1)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弟子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6)《<论语>十二章》中阐述了时光易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8)《<论语>十二章》中论述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_______________。
(10)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谢谢你,生命中的第一次暴击
①初中时代,我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学渣,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排行榜的倒数三位,每科成绩都“渣”得让老师不想承认教过我。但老天爷为人关上一道门时,必然要为其开一扇窗。就因为爱读课外书且喜欢说话,我写的文字被当成范文念给班级同学听,更有几次作文被当成年级范文的经历,这是我得到过的与学习相关的不多的喜悦,它像星光一样散乱微弱,我却把它当成骄阳。
②那些日子,我就像哈利·波特坐在看得见自己梦想的镜子前,被自己想象中的虚幻影像迷醉着,痴迷于写作,忘记除了作文,还有别的学业。
③就在这个时候,我迎来了生命中第一次暴击,其冲击力度,至今想来,还隐隐有牙痒之感。
④那是初三上学期,学校要举行一场作文大赛,为全县中学生作文大赛选拔人才和作品。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⑤比赛的日期一天天临近。
⑥但班里的气氛却并不浓烈,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出差了,班主任对班级的写作情况不够了解。他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去参加作文比赛。那几个人的成绩在班上算是靠前的,但论作文没一个能令我服气。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心里只有三个字:不公平!
⑦作文比赛在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从全校选出的上百个作文达人,春风满面地去参加比赛。礼堂外,我坐立不安,用阴冷的目光看着远处由喧哗到安静的赛场,还尽量装得若无其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时间可以过得如此缓慢。
⑧我在礼堂对面的篮球架和花台之间晃悠着,甚至想去搞几个马蜂窝扔过去,或在不远处扔个石子搞个什么响动,但我都没干。周围太空旷,作案之后是跑不掉的。被抓住了,受处分、被家长揍事小,被别人知道了我的在乎和恼羞成怒,才是最难受的。
⑨我背起书包,气呼呼地冲出校门。但我的眼睛,似乎已丢落在礼堂里了,不论走在哪里,眼前都是同学们奋笔疾书的场景,以至于妈妈做了我最喜欢的红烧肉,也被我无视了.
⑩那晚,我心里乱糟糟的,总觉得不搞出点什么就心绪难平。我撕掉了心爱的课外书和作文书,将它们点燃,险些惹出一场火灾。一向粗心的妈妈都看出了我的反常——我毁的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这表现跟生无可恋的绝望者很像。
⑪她苦口婆心地问了半天,我挤牙膏似的道出原委,并且咬牙切齿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作文了,反正也不受待见。
⑫妈妈笑了笑,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别人瞧不起他,他就破罐子破摔地干蠢事,让人更瞧不起;另一种人则是,你瞧不起我,我偏不让你说中,我偏要活成与你的误解和敌意相反的样子。这是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你今天的表现,很像前者……”
⑬我若有所思,没继续烧书,也没放弃作文,而是凭记忆把礼堂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写下来,卡着时间不翻资料,认认真真地写出一篇作文来。
⑭星期一我把作文交给了语文老师,请她批阅。她当时正在为自己出差没来得及安排作文比赛名单,致使本班竞赛颗粒无收而大为光火。看着我的作文,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漾出了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于我而言,这比得了奖还开心。
⑮事后回想,我的被忽视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优秀到不容忽视的地步。那段时间,我比任何时候都努力。期末,我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从班级53名上升到17名!
⑯生活中一次经历或已云消雾散,而那次成长足以让我铭记于心,感怀不已。谁的青春不失落,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谢谢你,生命中的第一次暴击!
【1】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关上一道门”和“开一扇窗”分别指什么?
【2】阅读选文⑨—⑪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受到“暴击”的具体表现。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第⑭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漾出了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
【4】选文标题为“谢谢你,生命中的第一次暴击!”,这里“暴击”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谢谢这一次的暴击?
11、马戏团的秘密
[日]星新一
①一段时期,某马戏团红得不得了,每种动物都会表演一套精彩的节目,使得每天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
②一个寂静的夜晚,满座的观众早已离去。马戏团的团长准备回自己的房间去好好地睡上一觉。
③就在这时,有人来拜访了。因为素不相识,团长问道:“您是谁啊?”
④“我是刚才看马戏表演的人。演得实在好极了,像兔子爬树什么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是妙极了!”
⑤听了他这番恭维话,团长倒颇有点飘飘然了,原本想说的“我累了,请您快点回去吧!”之类的话,也给忘了。“是啊。如果大家感到有趣的话,那真是没有比这更叫人高兴的了!”
⑥“人人都很喜欢呢,那只看上去很凶猛的老虎,竟然像猫似的驯顺极了。虽然我还不知道您是用的什么办法,可您能把它们训练到这种程度,那就该称得上是伟大的天才!”
⑦由于被过分的称赞,团长一下子精神抖擞起来。他兴致大发,喋喋不休地讲起训练方法:“训练动物可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不过,在制作训练装置上却煞费了苦心。花了好长时间,也曾几度失败。”
⑧说着,团长拿出只手电筒样的东西,上面装有一个标度盘以及一些形状复杂的线圈。那个人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这个玩意儿,一边问道:
⑨“这,这是什么?”
⑩“简单说来,这是一种用电波给动物施催眠术的装置。您看到了吧,在标度盘上画有许多动物。”
⑪“也有猫呢!”
⑫“把刻度对准有猫的地方,然后朝着老虎一按电钮,于是老虎受到催眠,会相信自己是一只猫。”
⑬“有道理。原来驯服动物是这么一回事!在马戏团里面,还有会洗衣服的狮子呢。”
⑭“是的。您也许还看到会打铃的牛、会跳越高台的猪吧!那都是靠这个装置起作用的结果。另外,要想使动物恢复原状时,只要对上零的刻度,按一下电钮就行了。”
⑮团长得意洋洋地解释了一番。那人听着听着,不由得探出身子,两眼放出光芒:
⑯“这么说来,只要有了这种装置,谁都能马上办起马戏团啦。请务必把这个装置让给我!”
⑰“不行,这是我好不容易制作出来的东西。这个玩意儿,随便人家出多少钱,我也不能让出去。”
⑱团长一口回绝,可那人仍不死心:“我真是想要得不得了,假如你真的不想让的话……”
⑲那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刀子,想要扑过来。可谁知团长早已按下了训练装置按钮。接着,团长一边收拾起装置,一边自言自语道:“哎呀呀,这个粗野无礼的家伙,我要惩罚他一下,让他也像这个样子在马戏团里干上一阵子。”
⑳第二天,马戏团里又增加了个颇受欢迎的演员,那可不是动物,而是一个善于模仿黑猩猩的丑角。他学得可真像,简直同真的黑猩猩毫无两样。“嘿,怎么会学得那么像呢?”观众交头接耳,颇觉不可思议,但又极其高兴地拍手鼓掌。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介绍了马戏团近段时间很红,为故事的发生营造了一个环境,同时也设置了为什么会很红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B.主人公马戏团团长,在得到拜访者的赞赏后,改变了原先想尽快打发走来客自己好好休息的想法,说明他是一个讲究礼仪的人。
C.小说在结尾处,观众“交头接耳”“拍手鼓掌”,说明马戏团的节目更加受到大家的欢迎,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结构更加完整。
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主要展现了一个夜晚开始到第二天的故事,情节虽然没有太多曲折,但读来让人颇有兴趣,余味悠长。
【2】文中的两个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提示:横线处可补充一个表达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到”“后悔”“失落”等。)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