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他说话这样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C.他们的表演,说唱、嘻哈、电音混为一谈,深受观众喜爱。
D.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2、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恳切(kěn) 秩序(zhì) 海市蜃楼(shèn)
B.修葺(qì) 枯槐(huái) 忍俊不禁(jìn)
C.哀悼(dào) 胸脯(pú) 慷慨淋漓(kǎi)
D.钦佩(qīn) 竹竿(gān) 目不窥园(kuī)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称职 现款 圈定 眉开眼笑
B. 绵延 溉汲 崩坠 神通广大
C. 赏赐 凯歌 掺和 莽莽榛榛
D. 狡猾 荒凉 篷勃 杞人忧天
4、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位北方老大爷来游庐山,途中不幸被荆棘划破了裤角,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他说:“ ”, 听了这句话,老大爷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
A.您看我们庐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角,不想让您走呢!
B.我们的庐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会划破了吗?
C.我们庐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角,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庐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拉住谁的裤角,您最好别走。
5、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修润(yùn) 商酌(zhuó) 譬如(pì) 诲人不倦(huì)
B.修葺(qì) 炽热(chì) 竹篾(miè) 悲天悯人(mǐn)
C.迸溅(bèng) 颠沛(pèi) 羸弱(yíng) 忍俊不禁(jīn)
D.孱头(càn) 猥琐(wěi) 颤抖(zhàn) 心有灵犀(xī)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季体育长跑全班同学都积极参加,这可真是骇人听闻。
B.杨老师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如果有人不交作业,她定会咄咄逼人。
C.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D.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认真研究了一番。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这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选自 ___________,作者_____,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2)阅十余岁( )
【3】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文章围绕寻找石兽,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看法和方法?
【5】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9、名句填空。
①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②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⑦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⑧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⑨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论语》
⑩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⑪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⑫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论语》
10、牵牛花
①不管我的两间居室多么狭小,我还是喜欢在室内硬挤上几盆花木。只要我的眼睛接触到一点儿青葱碧绿的草木,精神就会为之一爽。不过,我养了多年山茶、白兰之类也算有名的花木,大多不成功。因为在我偶尔离家十天半月之后,回来时便多已枯敝不堪了。
②无意中我种上了牵牛花,当然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可是它却一蔓繁花,满窗浓绿。一株牵牛一天可开花十几到二十朵,一开就是几个月,天天如此,从不爽约。种养之法也简单不过,只要天天早晚不忘浇足两次清水就行了。它取之于人和自然的是这样少,而它报答人和自然的却是这样多,这不禁使我对它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
③牵牛花的确没有特别妖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外形与心地都同样是那么的纯洁无暇。
④牵牛花总是迎着黎明开放,而在黄昏前萎谢。生命诚然短矣,但它却与光明同在。它为迎接光明而生,为送走黑暗而死。
⑤但是,我发现有不少牵牛花的枝蔓以至主蔓,一经下垂几天之后就一定枯萎而死,绝无例外。原来,它们都只能向阳、向上飞快地生长,万一它们因为没有附着之处而下垂时,几天后就一定自行枯萎。
⑥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
【1】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写养山茶、白兰不成功的经历有什么用意?
【2】第二段中划线的两个“这样”各指代什么?(可用原文填空)
【3】文中写我对牵牛花的感情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4】牵牛花的生长告诉人们一个基本规律,请你从文中找出这个规律。
【5】作者由牵牛花感悟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1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走进西递村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雨。然而,正是因为这濛濛春雨,使西递看上去宛如一幅刚完成的秀美的油画。眼前伟岸高大的马头墙如雨中肃立的老人,从墙瓦上滴下的雨水宛如无尽的泪水在老人脸上纵横流淌,他是在伤感过去还是在喟叹今天?那郁郁葱葱而又无忧无虑的爬山虎,正用温柔的绿色亲吻着老人的脸颊,抚慰着老人的胸膛。密密的雨珠打在大片大片的爬山虎上,每一片绿叶都在颤抖——不知是由于惊恐还是因为幸福。墙头或墙角的砖缝里生长出一撮或一绺杂草,也在风雨中舒展着弱小而柔韧的茎蔓。脚下的每一条石板,都如同一块历史的碎片,蕴含着既往文明的密码;也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蕴藏着永远沉默的故事。走在这被雨水洗得发亮的石板上面,我觉得自己的脚步也显得凝重起来了。小巷并不太长,但狭窄而弯弯曲曲,在雨中更是朦朦胧胧,神秘莫测,因此很难看到尽头,但巷子里面隔几步便有人家的门户,随意走进哪一家庭院,便可以走进古人的心灵。
(节选自李镇西《寻访皖南古村落》,有删改)
材料二:
①夏日的雨,果断、豪爽、痛快、酣畅,快意恩仇。
②你听得见雷声隐隐响了,你见着一片乌云比一匹马跑得还快,雨一定来了。这个时候,你不要跑,你跑不过雨的。
③我有过几次遇雨的经历。在路上走着走着,一阵狂风不由分说刮起来,雨几乎同时抵达,哗啦啦,哗啦啦,瓢泼一般。我拼命跑,想跑到就近的一个站台去躲雨。哪里跑得过?浑身早就淋透了。后来,我笑了,干脆不跑了,在大雨中漫步。夏天的雨,是天然的沐浴,躲什么躲!
④小时候的夏天,热得慌。被母亲揪去地里帮忙干活,给棉花地锄草,浑身热得血直往头上涌,小脸蛋被晒得滚烫。突然瞥见头顶上飘过一片乌云来,那简直是救星啊。“雨来了!雨来了!”欢呼雀跃着就往田埂上跑。那里,竖着一垛垛捆扎好的玉米秸秆,像撑着的大伞似的。我们掏个洞,钻进去,坐在里面玩抓石子的游戏。雨打在玉米秸秆上,嘭嘭嘭,像抡着小锤子在锤。听着,真是热闹!
⑤这么些年了,我还是喜欢听雨。夏日的雨,节奏感最强,是猛汉喝酒,一仰脖子,一杯全都干了!一点儿也不婆婆妈妈。然后,扯开嗓子,高歌一曲。伴奏乐器不是笛,笛太单薄了。不是二胡,二胡太缠绵了。不是古筝,古筝太典雅了。嗯,钢琴还凑合。最好是架子鼓,敲起来,嘭嚓嚓,嘭嚓嚓。若是夜晚,躺在床上听,窗外雨声喧哗,似万顷波涛翻滚,前赴后继。小居室成了一扁舟,人是躺在波浪之上了。那意境,真是美得不能再美。
(节选自丁立梅《夏日的雨》,有删改)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两则材料可见,不同时节不同地方的雨各不相同,有的热情,有的冷漠。
B.“若是夜晚,躺在床上听,窗外雨声喧哗,似万顷波涛翻滚,前赴后继”和“夜阑卧听风吹雨”表达的意境相似。
C.材料二中的夏雨果断、豪爽、酣畅而且有很强的节奏感。
D.材料一中的作者所遇见的西递春雨具有轻柔而稀疏的特征。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文字的表达效果。
然而,正是因为这濛濛春雨,使西递看上去宛如一幅刚完成的油画。
【3】请从重音、节奏等方面给下面的句子作朗读设计。(写出设计理由)
“雨来了!雨来了!”
【4】在这两则材料中,作者各借“雨”中寄寓着哪些情感?
12、“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上,师长是后盾; 行动时,伙伴是后盾;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
请以“后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以事实说话,用真情感人。
(2)除诗歌外,题材 不限。
(3)不少于 600 字。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