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狼藉/慰藉 倦怠/镌刻 遏制/简明扼要 步履蹒跚/春意阑珊
B. 纤维/拉纤 滞留/窒息 记载/千载难逢 鹤立鸡群/以邻为壑
C. 嶙峋/遴选 倔强/诀别 阻挡/锐不可当 坦荡如砥/同仇敌忾
D. 濒临/频繁 轩昂/盎然 悄然/春寒料峭 不屑一顾/惟妙惟肖
2、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学校”“注视”“爷爷”“漂亮”这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
B.“老师讲课”“学生唱歌”“心情好”“弟弟进门”都属于主谓短语。
C.“小溪流笑着往前跑。”按句子的功用分类,这个句子属于陈述句,句子的主语是“小溪流”
D.“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国孕育儿子。”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的热爱,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B.《灯笼》的作者吴伯箫是台湾著名作家,散文家,教育家。
C.《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四行一节,不讲究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的体裁是“表”,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戏剧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D.“社稷”代指国家,其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磐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___________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此都寂”和“钟磐音”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6、诗文默写。
(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蒹葭》中,用“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4)《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别诗是我国诗歌中一个重要主题。江水轻流,依依不舍,“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万水千山,情深意厚,“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童话故事中,不是出自《安徒生童话》的一项是 ( )
A.《海的女儿》 B.《豌豆公主》
C.《拇指姑娘》 D.《灰姑娘》
(2)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根据你的积累,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孙悟空→ → →流沙河收沙悟净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青城山小记
①青城山的记忆,是清新的。
②一进入都江堰,这里湿润的空气、洁净的街道、道路两旁葱茏的树、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③其实,青城山并不高,但它的清纯与朝气,却象情窦初开的少女,有些娇羞而又有些热情地欢迎着你。
④也许已经到了初冬时节,通往青城山门的道路右侧,高大的银杏树上,缀满了金黄的叶片,也有随着山谷里的风吹下来的,地面的草丛上,一片金灿灿的。
⑤“青城天下幽”,名不虚传。青城之幽确实是别的山无法比拟的。这里的树太多,林太密,谷太深,草太厚。植被保存之完好,绿色覆盖率之高估计都在全国名山中有一号!沿着木栈道,可以看到山溪潺潺,而密林里,鸟儿啾啾地叫着,偶尔,还能听到雨露滴下来的声音。
⑥月城湖,应该是青城山的装饰。一座秀美的山,是离不开水的。月城湖并不大,但湖水却深不可测。而抬眼望去,除了游船,就是对面有些古朴、但错落有致的建筑。它们像飘在云里、雾里,让人有海市蜃楼的感觉。
⑦坐着游船过去,就是青城山门了。
⑧拾阶而上,你会发现这里的石阶都是青石做成的,它们虽然大小不一,却都有自己的脉络与纹路。也许登山的人太多了,很多石阶被磨得有了圆圆的凹槽。由此,你可以看出这座山的历史。
⑨作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青城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黄帝曾在此筑坛拜师。东汉时,一个名叫张陵的人,在写完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到达青城山,在此结庐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让青城山成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⑩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的半坡上。宫门“上清宫”三字,为蒋介石所写。它始建于西晋,现存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所建。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及《道德经》五千言木刻,并有麻姑池、鸳鸯井等遗迹。
⑪在继续登峰的路上,云雾愈发大了起来。不知是濛濛细雨,还是雾气凝结所致,石板路上湿漉漉的,有些雾岚就悬浮在半山腰和树林中,而摸摸头发,不知何时,已经沾湿。
⑫老君阁,就在高台山峰顶,海拔1260米。最早,这里建有“呼应亭”,即站在此峰,“登高一呼,众山皆应”。而向山下眺望,层峦叠嶂隐约在薄雾里。柳松、枫树、塔松等,露出云端,犹如雾凇,此时此景,恰似人间仙境。这也是青城山被称为仙山的原因之一吧。
⑬青城山是一座天然的氧吧。站在山顶,自由呼吸,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让人顿有神清气爽之感。
⑭下山时,我放慢脚步,再一次细细地感受着青城山的神秘与清幽。我喜欢爬山,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次攀登;我喜欢游览,我把生命当做一场旅行;我喜欢结伴而行,那是一次次携手与交流;我亦喜欢去做单身客,在未知的旅程中,义无反顾地勇敢前行。
⑮我珍惜每一次攀援时的山岚伴随,亦留意下山时的起起落落。在每一次旅程中,我一次次充实着生命里美妙的时刻。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梳理游踪,并说说作者运用了哪种常见的游记写作手法。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的划线句。
青城之幽确实是别的山无法比拟的。这里的树太多,林太密,谷太深,草太厚。植被保存之完好,绿色覆盖率之高估计都在全国名山中有一号!
【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说“游记可以记述浏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请归纳文章第⑨⑩段内容并说说其作用。
【4】文章结尾处说“在每一次旅程中,我一次次充实着生命里美妙的时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旅程”的“充实”与“美妙”。
9、题目:久违的绽放
要求:①以“久违的绽放”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