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
A. 因为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所以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
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孕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我们在祝贺人新婚的时候常用“琴瑟和鸣”等寓意美好的词语。
A.“准绳”“崇尚”“也”的词性,依次是名词、动词、副词。
B.“源远流长”“修德养性”“孕育万物”三个短语均为并列短语。
C.“‘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一句的主语是“重要性”,“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是补语。
D.“我们在祝贺人新婚的时候常用‘琴瑟和鸣’等寓意美好的词语。”这句话的主干是“我们用词语”。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怠慢(dài) 羁绊(jī) 龟裂(jūn) 弥漫(mí)
B. 羊肚(dǔ) 沼泽(zhǎo) 沙砾(lì) 追溯(sù)
C. 晦暗(huì) 斡旋(wò) 迁徙(xǐ) 狩猎(shǒu)
D. 亢奋(kàng) 恬静(tián) 山麓(lù) 陨石(yǔn)
4、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黧黑(lí) 腈(jīng)纶 彷徨(páng) 霓裳羽衣(cháng)
B. 肤浅(fū) 枷锁(jiā) 竹篙(gǎo) 目眩神迷(xuàn)
C. 诬蔑(miè) 矗立(chù) 驰骋(chěng) 拾级而上(shí)
D. 襁褓(qiáng) 出轧(zhá) 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
5、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2】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6、默写。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
(3)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不必为己。
(4)是故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5)《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虽有嘉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道之行也》一文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道之行也》是一片名文,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7、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1】对“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一句中“快乐”和“惆怅”是如何理解的?
【2】通过阅读名著《傅雷家书》,你认为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父子关系,还有什么关系?请举两例。
8、 人类会爱上人工智能吗?
①在今天的科幻小说或影视剧里,人类和人工智能发生爱情或亲情关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桥段了,譬如《AI》《真实人类》《西部世界》……故事中的机器人或优雅美丽,或风度翩翩,实在比一般人可爱得多。即便现实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迷上虚拟人物,比如游戏的主角,甚至 Siri 之类的助理程序。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忧虑:这么下去,人会不会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转移到机器上呢?如果人不再爱他人,只爱机器,又会如何呢?
②这种忧虑有其道理,不过许多人认为,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圣的情感,人类之爱并不是天赐的,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为了保障种族的延续和进化才产生和发展的。
③动物进化到比较高的阶段,很难在胚胎阶段就发育完全,无法一出生就独立生活,因而需要一定的照料。所以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母亲对子女一般都有强烈的爱。譬如袋鼠从小住在母亲的育儿袋里,有时候还需要父亲,如很多鸟类都是父母一起孵化和喂食幼鸟的。群居动物,因为必须作为共同体生存,爱的表现更加普遍和丰富,影响也更为深入。狼(狗)可以为首领奋不顾身地冲杀,猿猴会对伤心的同伴表示慰问,大象甚至会为死去的成员举行某种“葬礼”……没有这样一种相互之间的关爱,群体生活很难维持下去。
④人也是群居动物,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是任何其他动物群体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所需要的爱也就更多,类型更加丰富。人真正的爱是指向同伴的,是对他人安全和幸福的关切。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许多人很爱小动物。这种爱基本上还是来源于亲子之情——我们觉得很可爱的猫、狗以及大熊猫等“萌物”,都是因为与幼儿的情态相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下,人会把宠物当成孩子或同伴,仍然是当成某种“人”去爱。
⑤而说到机器,人类很难真心去爱它们。外观就是一个重大的障碍。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罗在1930年做了一个关于恒河猴的实验。哈罗和助手设计了两只假的母猴:一只是用铁丝编成的,安有一个橡皮奶嘴,一只是仿真的布偶猴。他们发现小猴非常喜欢后者而疏远前者,即便前者有奶汁可以吃,小猴也会在吃完奶后回到后者的怀抱。所以笨重冰冷的金属机器人,诸如《星球大战》中的 C-3PO 和 R2-D2,虽然因为故事情节的编排而显得很可爱,但人类恐怕很难把情感寄托在这种造型的机器人身上。
⑥不过,也有高度仿真的机器人。这种用生化材料制成、外貌拟人的机器人,今天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过将来很可能出现拥有和人难以分辨的容貌、仪态甚至可以对答如流的机器人。如果这样的“人”问世,说不定我们会在一定程度上“爱”这样的造物,就像我们爱宠物一样。
⑦不过这种爱仍然有一些限制,比如说我们对于人的爱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爱你的父母、伴侣和子女,即便你知道有其他更好的对象,也不会选择去换掉他们。但假如有一个更高级的机器人问世,你会想要换掉原来的那个吗?恐怕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替换吧。
⑧另外一方面,机器人是出于商业目的制造出来的,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和取悦人类。人类爱上对自己好的他人,是因为人理解他人是和自己不同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这种“好”才弥足珍贵,但对于机器人忠心地服务于自己,我们会视为理所当然,因为感受不到它们的人格和独立性,也就很难有真正的爱。
⑨当然,假如像科幻小说或影视剧中那样,出现真正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的机器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拥有了人的灵魂,我们当然也就可能去真正爱他们了——不过那时候他们爱不爱我们,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⑩爱是人类数百万年来进化出的高级情感,有了它人类才能发展到今天,但今天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科技提出的问题,我们没有确定的答案,唯愿对人类的爱能给予我们找到答案的勇气。
【1】第3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6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9、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要求:①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