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语文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以说理,可以把论点阐释得更严密,更透彻。
B.“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还没有熄”与“他和我说了他昨晚做的美梦”,两句中“和”的词性不一样,前者是连词,后者是介词。
C.《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D.《卖油翁》中的陈康肃就是陈尧咨,康肃是谥号,由此可见,本文写于陈尧咨的晚年。
2、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植物有懂与不懂“回报”之分吗?答案是肯定的。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又觉得其可恶!你们是靠根养活的,怎能只管高踞在上面,却不理睬它呢?杨柳没有这般可恶的样子——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下,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树根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拥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A. 文段在开头运用设问的方法,引发读者对植物是否有懂与不懂“回报”之分这一问题的思考,然后用肯定的回答表明了作者的看法。
B. “怎能只管高踞在上面,却不理睬它呢”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根对枝叶花果的养育之恩,强烈抒发了作者对花木向上的厌恶之情。
C. 作者用“俯首”“拜舞”“亲吻”赋予杨柳以人的行为,描写杨柳枝条垂向根部、随风摇摆、贴近树根的姿态,表现杨柳“不忘记根本”的特点。
D. (千万条陌头细柳)“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杨柳枝条垂绕在树根周围的可爱样子。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B.近日,雁山区一民房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气冲斗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令人痛心。
C.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复习,他却为游戏通关而沥尽心血,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电脑早已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东西了。
4、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门框(kuāng) 亘(gèn)古 憎恶(zēng) 荒僻(pì)
B.伛(yǔ)弯 殷(yīn)红 污秽(suì) 矜(jīn)持
C.咀嚼(jué) 谰(lán)语 愧怍(zuò) 斟酌(zhuó)
D.气冲斗(dòu)牛 凹凼(dàng) 校(xiào)补 震悚(sǒng)
5、读《最苦与最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五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6、下面对《己亥杂诗(其五)》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A. 诗的前两句叙事兼抒情,既有离别的忧伤,又含离别的轻松,在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洒脱。
B. 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他不愿离京及远离官场之后的失意与惆怅。
C. 粪自珍虽然离开官场却依然心系国家,这首诗表达了他至死不忘报国的一腔热情。
D. 本诗构思新颖,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格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意义。
7、下列句子没有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C.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D.梦想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让我们勇敢拼搏,不断挑战,充满希望。
8、文言文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⑥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鼓;扉,门。⑥絮:棉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______)
②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
③有乔山人者善弹琴。(______________)
④尝得异人传授。(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3】甲文是说理散文,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4】请结合乙文内容分析乔山人“善弹琴”这一特点,在选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9、古诗词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4)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5)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有一句诗,经常被后人用来描述绝处逢生的处境,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我不能走”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②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③“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⑤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般红
⑥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2】选文的标题能不能换成“忠于职责”?为什么?
【3】选文第⑥段为何要交代父亲喜欢这首歌?
【4】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将邓稼先放入了一个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赞扬了其品格和崇高的精神。
B.选文第②段中的“也不知道”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科学家对承担重任的邓稼先的理解和怜惜。
C.选文第③段的排比句,突出强调了核弹研制工作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担忧。
D.选文第⑤段中“燕然勒功”一句引用典故,表明了中国男儿愿为祖国建立功业的决心。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体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原文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说明了人类个体具有独特性,交代了说明对象,引出下文。
B.文中加点词语 “据估计”“大约”“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C.指纹的形成受基因的影响,也就是说兄弟姐妹之间的指纹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D.本文结构为“总——分——总”,最后一段的“唯一”与开头的“独一无二”相照应。
【2】下面对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的耳朵的形状也是非常独特的。
B.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非常高超。
C.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非常独特。
D.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非常高超。
12、片段作文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不少于150字。
要求: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2、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