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面课文的分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分析这篇回忆性散文要注意区别作者的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
B. “憎恶”“讨厌”是作者儿时对阿长的全部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
C. 鲁迅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含蓄而意味深长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同情与怀念之情。
D. 作为一个连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鲁迅对她的赞扬又是如此的热烈和真挚。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浇筑塑胶跑道时使用的溶剂会挥发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气体,人体吸入就有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头晕呕吐等症状。
B.臧克家选取闻一多先生的一些言行片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与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仰。
C.在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杭州积极发扬了综合保护试点市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D.以APP为主要形态的电子家庭作业或许具备即时上传、实时交互、大数据分析,但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利益在驱动。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鲁迅先生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这个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
C.“生日礼物”“太阳升起”“更加坚强”(三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D.助词:着 的 地;叹词:嗨 哎呀 嗡嗡;拟声词:喂 嗯 呼。(词性分类正确)
4、下列各项对文本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已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B.《爱莲说》是北宋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C.《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告诉人们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
D.《贾生》一诗写汉文帝召还贾谊,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皇上垂问关切百姓的国事,问询到半夜,谈着谈着,双膝都挪到贾谊跟前,虚心倾听。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猥琐(wěi) 怏怏不乐(yāng) 赢弱 千钧重负
B. 修葺(qì) 屏息凝神(bǐng) 蔚蓝 海市蜃楼
C. 告罄(qìng) 忍俊不禁(jīn) 吞噬 语无伦次
D. 无虞(yú) 心有灵犀(xī) 累赘 忧心忡忡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敞(shǎng) 门槛(kǎn) 黏性(nián) 筹划(chóu)
B.涎水(xián) 掺水(chān) 着落(zhuó) 揩汗(kāi)
C.晌午(shǎng) 胯骨(kuā) 凹凼(ào) 舀水(yǎo)
D.烦躁(zào) 尴尬(gān) 蹿上(chuān) 撬开(qiào)
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
8、阅读《孙权劝学》,回答下列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是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体通史。司马光,_____(朝代)_____家、_____家。
【2】解释文段中加点词语。
当涂_____ 及_____ 涉猎_____ 才略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用原文填空):_____,_____!但起初吕蒙以_____为理由加以推辞。
【5】孙权教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用原文填空):_____,_____。
【6】孙权劝吕蒙的成果是(用原文填空):_____,_____!
【7】写出本文出现的两个成语是_____和_____。
【8】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9】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9、根据原文默写。(请规范书写)
(1)________ ,双袖龙钟泪不干。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
(3)____________ , 明月来相照 。
(4)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
(6)《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生活的艰苦侧面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規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輩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 的性格。和其夫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至于冬天,季康先生常披一件表皮大衣,很是高雅气派。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每次在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妆,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不过,季康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
③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用词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后来有一天,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先生雪中送炭,我们恭敬不如从命。只是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锺书同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锺书同候了”。
(注)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刻画人物的方法?表现了杨绛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2】第⑤-⑧段中,(1)作者写了两件事,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上述两件事,作者写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详写后一件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文本内容回答)
【3】第⑨段从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情。联系全文,我”对杨先生则怀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气质高雅 B. “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谦恭低调
C. “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宽厚仁慈 D. “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无私奉献
1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
【2】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的含义是什么?
【6】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7】“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的原因是什么?
【8】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什么?
【9】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10】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
【11】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_____________
【12】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课”,这对表达文章的主题的作用是什么?
12、文题一: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让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请以《_______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