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肃忿fèn)然曰(《卖油翁》欧阳修)

    B. zhuó)我旧时裳(《木兰诗》)

    C. )乎众矣(《爱莲说》周敦颐)

    D. zhào)数小舟(《河中石兽》纪昀)

  • 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开(zhàn   shi   海市楼(shèn

    B.shí   冽(lǐn 补(xiào  而不舍(qiè

    C.佩(qīn   立(zhù kàn 忧心忡(zhōng

    D.zhuì 头(chán   suì 姗来迟(shān

  • 3、下列对《骆驼祥子》人物关系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祥子和虎妞——夫妻关系 B.祥子和老马——主雇关系

    C.刘四爷和虎妞——父女关系 D.曹先生、曹太太和阮明——师生关系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一反有些选秀节目“泛娱乐化”的特点,以“好声音”为唯一评判标准,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感动,赢得了溢美之词

    B.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C.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D.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悔/        约/而不舍        止/忍俊不

    B.藏/        /风餐宿        立/毛骨

    C.逐/        /头转向        障/息凝神

    D.那/        憬/忧心        瞰/五脏六

  • 7、对下列文句的修辞方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我的心也震颤了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了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了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进去看这朵从重压中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环境的艰难,更不觉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中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撇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节选自宗璞《好一朵木槿花》)

    A.“土埋了大半截了,还开花!”在文中出现两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突出作者对木槿花开的惊奇与赞叹。

    B.“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木槿花的花瓣的轻薄剔透之美。

    C.“它不觉环境的艰难,更不觉自己的奇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鲜活地描绘出木槿花从容自得的姿态。

    D.“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出木槿花的生长时的坚强与色彩的绚烂。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纪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选自冯梦龙《智慧全集》)

    【注】①梁:桥。②维:拴、系。③治平:北宋英宗年号。④真定: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B.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C.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D.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2】根据上下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余岁                                阅:经历、经过

    B.不可得                                竞:竟然

    C.一牛数万斤                         且:将近

    D.赐紫衣                                之:代指怀丙和尚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甲文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C.乙文用生动的事实证明,水中丢失了重物,应当在河流的上游去寻找。

    D.乙文末尾转运使赐紫衣的行为,是对僧人怀丙智捞铁牛行为的嘉奖。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

    (5)《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的矫健雄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野菊花

    曹丽琴

    ①菊花茶是朋友出差去安徽亳州带回来的。朋友说,你每天用嗓常常熬夜,泡一杯野菊花茶润润喉提提神,缓解一下视力疲劳。我接过,一阵馥郁的甘草芳香袭来,满满的一大包,黄绿相间。土黄的菊朵,枯绿的花托,干燥得大有一幅沉沉睡去不再复醒的样子。

    ②喝得多了,便摸到了它的脾性。取出几朵枯菊,冷水、温水是见不了它的丰盈的,必须用滚烫的水倒入,菊才会在一股股热流里旋舞、释放,露开了笑脸,丰润了身姿,飘逸起芳香,微黄色的液体清清爽爽,离了枝头的菊花便有了第二次生命的绚烂。

    ③犹记得小时候,秋收的田野里,纵横的阡陌上,走到哪儿都能采几束如此鲜艳的小菊花戴在头上,插在发间,挎一个竹篮,哼几首歌儿和伙伴们拾一篮满满的稻穗儿披着晚霞回家。谁也不知道这些野菊花是什么时候长在这儿,也没有人对此诧异。一切都是那样自自然然、年复一年,仿佛村庄上的乡亲,田野里的庄稼,坚守着土地,默默地开花吐蕊。.一朵朵迎着朝阳沐着夕辉映着星光,仿佛我们乡村孩子的脸庞朵朵灿烂。

    ④现在,野菊花随着我们成长的步伐也竞相开放到了繁华的城镇里。我的心房里就有这样一幅画呢!一幅我所见过的纯天然的油画。它的色泽是那样的鲜艳、明快,真正的自然造化。那个周末,我穿过长长的楼道下得楼来,随即迎面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笼罩全身,它也就一眼撞进了我的视线中,然后它就牢牢地投影在我的心房里。它是那样的蓬蓬勃勃、浓浓丽丽、灿灿烂烂地盛开在小区的花坛里。鲜黄鲜黄的小菊花,一朵两朵,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数也数不过来,看也看不过来,一堆堆一簇簇,满地都是。真怀疑是那夜晚的繁星不约而同坠入尘间,一下子全都闪耀在这一片地域上了。

    ⑤这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是我熟稔的热烈和澎湃的颜色,宛若儿时村庄、田野生长的野菊花一样旺盛。它与这个季节飘叶如蝶的枯黄迥然不同,那是一种衰败,一种萧条,一种沉寂。而它是生命的色彩,鲜艳、亮丽、夺目。细细凝视,鲜黄鲜黄的花瓣,小小巧巧、玲玲珑珑、叠叠挨挨,如玉露蝶衣紧紧簇拥着金黄、圆实的小花蕊,活力四溢、夺人心魄,真正的“百草摧时始起花”。

    ⑥一种亲切油然而生,陶醉在目光注视的地方。身旁,银杏叶飞舞,樱花叶凋尽,而它们如这冬日的阳光芳香、恬美,释放着生命的活力。当我的孩子和伙伴在菊花前扬起笑脸,我仿佛看到我和朋友童年时青翠的身影。越来越多的野菊花开遍城镇,繁衍、传播着生命。就像我和朋友以及更多的像我和朋友这样的乡村孩子,长大了,移植到了城镇,努力地适应城镇的土壤和空气,互相携手扶持着,沐浴着城镇的雨露和阳光,演绎生命的再度绚丽。

    ⑦这菊,定是这样一种好种易活的植株吧。抽芽、吐叶、开花、凋零。如此循环,潮起潮落,美丽人生。要不,城镇上的这种小菊花何以盛开得愈来愈蓬勃,愈来愈芬芳,甚至艳过了那些需要精心培育的菊中贵族:雍容华贵的“白呼啸”,亭亭玉立的“绿朝云”,缤纷多姿的“五彩凤凰”……

    ⑧它们靠的是什么?也许就是这“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心性吧。

    1仔细阅读全文,简要概括“野菊花”的特点。

    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真怀疑是那夜晚的繁星不约而同坠入尘间,一下子全都闪耀在这一片地城上了。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清新自然。

    B.“清丽”为本文的语言风格。“清丽”不仅体现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上,还体现在叠词的运用上

    C.文章③、④自然段相互映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野菊花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在城镇里开放得更加灿烂。

    D.文中作者依次描绘了乡村的野菊花、移植到城市的野菊花和杯中的野菊花的形象,文章条理清晰。

    E.文章采用设问结尾,言简意赅地总结收束全文,同时赞美了菊花的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 1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3)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4)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公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5)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

    (6)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7)法语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8)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9)“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10)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1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12)“法兰西万岁!”

    (13)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按划线句子的先后顺序,分别写出所采用的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用在这里的表达作用是( )

    A. 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 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C. 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D. 表示时间过得快。

    3“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4“我的朋友们,我——我——”请结合课文内容,补充韩麦尔先生未说出的话。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一:

    不论是名垂青史的伟人,还是默默无闻的凡人,人生在世,谁都会有自己的心愿。人们的心愿既不是惟一的,也不是固定的,总是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许许多多的心愿中,有大有小,有实现的,也有难以实现的。

    请以“心愿”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力求有新意。不少于500字。

    题目二:

    我们在成长中有许多难忘的生活,当我们回头审视自己走过的人生旅程,或许会发现还有些东西遗失在过去的时光里。它们也许是诚信、责任、理解、自信,也许是友情、亲情、成功、快乐,也许是蓝天、绿树、碧波,也许是……你不想把它找回来吗?

    请以《寻找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力求有新意。3、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