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广元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对《己亥杂诗》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作出牺牲。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或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会上慷慨淋漓地斥责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B.为了发展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他鞠躬尽瘁,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C.刘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悉心指导,所以我们选他做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

    D.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隔靴搔痒解决不了游客亲历亲见,云旅游只是旅游的补充。

    B.这次疫情彰显了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C.我们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发展好、继承好、利用好。

    D.沉潜书的世界,慢下来的不仅是生活的节奏,而是一方独立思考的静谧空间。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ì   育(   皆知(

    B.zuò  lǒng  立(zhù  鞠躬尽cuì

    C.念(dào  huì kǎn  而不舍(

    D.油(kāi jiáo 捐杂税(

  • 5、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能否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作用,需要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的自我革命。

    修改:去掉“能否”

    B. 用纪实摄影专题形式来传承、宣传和保护非遗项目,就是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中国文化之美。

    修改:将“传承”和“保护”调换位置

    C. 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入户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全村约600余户村民实现了全覆盖。

    修改:去掉“约”或者“余”

    D. 据了解,今年公交冬运,铁岭市打造“温暖公交”“舒适公交”等目标,以提升市民乘车的良好感觉。

    修改:将“提升”改为“增加”

  • 6、将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句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 ②⑤③①④ B. ②⑤①③④ C. ⑤②①④③ D. ⑤②④③①

  • 7、对下列文句的修辞方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我的心也震颤了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了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了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进去看这朵从重压中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环境的艰难,更不觉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中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撇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节选自宗璞《好一朵木槿花》)

    A.“土埋了大半截了,还开花!”在文中出现两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突出作者对木槿花开的惊奇与赞叹。

    B.“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木槿花的花瓣的轻薄剔透之美。

    C.“它不觉环境的艰难,更不觉自己的奇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鲜活地描绘出木槿花从容自得的姿态。

    D.“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出木槿花的生长时的坚强与色彩的绚烂。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②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有盐负薪者___________  

    州纲纪__________

    无应者__________

    ④同重担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之”与“以杖击之”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睨之久而不去 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 两狼之并驱如故

    3翻译句子。

    (1)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诗中哪句诗以重复的句式、写出了木兰踏上征途,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受到紧张的战争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了战场艰苦的生活环境,侧面烘托了木兰的勇敢坚强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旷日持久。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木兰面对高官厚禄不为所动,体现了木兰不慕荣华富贵的高贵品质。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遇上好老师是人生的幸事

    ①我初中的时侯,数理化成绩都很好,最差的是语文,语文中最差的又是作文。后来我的语文老师听说我在写小说的事情,他满脸诧异,向我投来质疑的目光,这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可想,我的作文已经差到何等地步。

    ②不过,我想我的化学老师肯定是不会这样的,他是一个好得你无法想象的老师。我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是我人生的一大幸运和财富。

    ③化学老师姓沈,叫国有,年纪快50岁了,身体很壮实,说一口像新新疆人的普通话,有时发脾气时甚至直接用新疆话训人。他在我们中学只待了很短时间,不到两学期就走了,留下的却是他之于我的“秘密的恩情”和“永远的教育”。

    ④那是沈老师走前不久的事情。期末考试时,沈老师出的试题非常难,我考得最好,实际得分也只有43分。

    ⑤我后来想,沈老师一定是故意这么做的,他想“教训教训”我们,让我们对学习增加一些畏惧心和上进心,所以把试题出得异常深奥。这就是他教学、育人的方式,什么都不点破,让你自己去想,去感受,去领悟,去成长。

    ⑥他讲课也是这样,讲完了不做题,没作业,也不回答具体的问题,你问他某道题怎么做,他总是让你回忆一下他在某堂课的某一段的讲解。他经常说,学来的知识是草,思考出来的知识是树,反复强调我们应该在头脑里种树,不要种草。

    ⑦那次考试,树也都变成了草,因为太难了,所有的人考得都哭丧了脸。不过,我似乎有了“笑”的机会。作为课代表,我帮老师收完卷子后,他临时有事,把钥匙和试卷一同交给我,让我帮他拿回去。老师给了我“妙手回春”的机会,我也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试题有30分的选择题,改一下简直是易如反掌。

    ⑧当天晚上,沈老师就找到我,以他的方式教训了我:责令我撕毁试卷,并让我独脚站在凳子上,直到摔下来为止。

    ⑨我至今也猜不到他让我独脚站在高处的真正用意,是为了让我体验到临高失衡的危险感?还是为了让我纯粹接受战战兢兢的洗礼,以昭示求学的严谨和求真的艰难?还是暗喻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在凳子上多坚持站几分钟,用更多时间去体会其中的意义。

    ⑩但当时我内心填满了羞愧,羞愧让我站了没有几分钟就摔下来了。期间,老师在旁边一句话没说,只坐在椅子上看书,静静地看书。

    ⑪我从凳子上摔下来后,他问我有没有摔伤,发现没伤后他冷冷地说:你可以走了。我哭着不走,他推我走,他说他不需要我的眼泪,让我把眼泪留给我自己,流在心里。

    ⑫我以为这事情才开始,因为按照正常流程,这肯定要报告给班主任,作行政处理。但直到后来老师说他要走了,学校也没处理我。甚至,似乎连沈老师自己也忘了,后来再没有对我提起过,连暗示也没有,好像这事不曾发生过。

    ⑬只是他走后很多天,我突然收到一封信,最后落名是沈老师,上面这样写道:“你那次考试实际得分应该是43分,这本来已是全班最高分,但你的愚蠢让它变成了负分,我希望这是你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⑭这封信,我一直珍藏着。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沈老师虽始终无果,但老师却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结果”。

    ⑮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当面告诉他:我深深地想着他,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深思越发变得强烈而真切!

    (作者:麦家。有删改)

    1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详细叙述了沈老师对“我”的一次教育,结合全文概括这次事件。

    2文章第⑦段中写道:“不过,我似乎有了‘笑”的机会。”“我”为什么有笑的机会?这个“笑”蕴含哪些意思?

    3沈老师经常教导学生“学来的知识是草,思考出来的知识是树,反复强调我们应该在头脑里种树,不要种草”这句话有何深层含义?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沈老师问我有没有摔伤,发现没伤后他冷冷地说,这个细节表现了沈老师怎样的心理?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想我的母亲

    ①我的母亲姓沈,杭州人。世居城内上羊市街。幼时,我的母亲教导我们读书启蒙,尝说起她小时苦读的情形。她同我的两位舅父一起冬夜读书,冷得腿脚僵冻,取大竹篓一,实以败絮,三个人伸足其中以取暖。我当时听得惕然心惊,遂不敢荒嬉

    ②我同胞兄弟姐妹十一人,母亲的煦育之劳可想而知。我记得我母亲常于百忙之中抽空给我们几个较小的孩子们洗澡。我怕肥皂水流到眼里,我怕痒,总是躲躲闪闪,总是格格的笑个不住,母亲没有工夫和我们纠缠,随手一巴掌打在身上,边洗边打边笑。

    ③北方的冬天冷,屋里虽然有火炉,睡时被褥还是凉似铁。尤其是钻进被窝之后,脖子后面透风,冷气顺着脊背吹了进来。我们几个孩子睡一个大炕,头朝外,一排四个被窝。母亲每晚看到我们钻进了被窝,叽叽喳喳的笑语不停,便过来把油灯吹熄,然后给我们一个个的把脖子后面的棉被塞紧,被窝立刻暖和起来,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我不知道母亲用的什么手法,只知道她塞棉被带给我无可言说的温暖舒适,我至今想起来还是快乐的,可是那个感受不可复得了。

    ④我从小不喜欢喧闹。祖父母生日照例院里搭台唱傀儡戏或滦州影。一过八点我便掉头而去进屋睡觉。母亲得暇便取出一个大簸箩,里面装的是针线剪尺一类的缝纫器材,她要做一下缝缝连连的工作,这时候我总是一声不响的偎在她的身旁,她赶我走我也不走,有时候竟睡着了。母亲说我乖,也说我孤僻。如今想想,一个人能有多少时间可以偎在母亲身旁?

    ⑤我想一般人都会同意,凡是自己母亲做的菜永远都是最好吃的。我的母亲平常不下厨房,但是她高兴的时候,尤其是父亲亲自到市场买回鱼鲜或其他南货的时候,在父亲特烦之下,她也欣然操起刀俎。这时候我们就有福了。我十四岁离家到清华,每星期回家一天,母亲就特别疼爱我,几乎很少例外的要亲自给我炒一盘冬笋木耳韭菜黄肉丝,起锅时浇一勺花雕酒,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但是这一盘菜一定要母亲自己炒,别人炒味道就不一样了。

    ⑥我母亲喜欢在高兴的时候喝几盅酒。冬天午后围炉的时候,她常要我们打电话到长发叫五斤花雕,绿釉瓦罐,口上罩着一张毛边纸,湿热了倒在茶杯里和我们共饮。下酒的是大落花生,若是有“抓空儿”的,买些干瘪的花生吃则更有味。我和两位姊姊陪母亲一顿吃完那一罐酒。后来我在四川独居无聊,一斤花生一关茅台当晚饭,朋友们笑我吃“花酒”,其实是我母亲留下的作风。

    ⑦我自从入了清华,以后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就少了。抗战前后各有三年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晚年喜欢听评剧,最常去的地方是吉祥,因为离家近,打个电话给卖飞票的,总有好的座位。我很后悔,我没能分出时间陪她听戏,只是由我的姊姊弟弟们陪她消遣。我父亲曾对我说,我们的家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们几个孩子所以能成为人,全是靠了我母亲的辛劳维护。三十八年(指1949年)以后,音讯中断,直等到恢复联系,才知道母亲早已弃养,享寿九十岁。西方风俗,母亲节佩红康乃馨,如不确知母亲是否尚在则佩红白康乃馨各一。如今我只有佩白康乃馨的份了。

    (文/梁实秋,有删改)

    1第①段结尾说“我当时听得惕然心惊,遂不敢荒嬉”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语境,感受下列句中加点的内容寄托的情感。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1)母亲没有工夫和我们纠缠,随手一巴掌打在身上,边洗边打边笑

    (2)我不知道母亲用的什么手法,只知道她塞棉被带给我无可言说的温暖舒适,我至今想起来还是快乐的,可是那个感受不可复得了

    (3)西方风俗,母亲节佩红康乃馨,如不确知母亲是否尚在则佩红白康乃馨各一。如今我只有佩白康乃馨的份了

    3④-⑥段主要是叙述往事来表达“我”对母亲的思念。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4你从题目《想我的母亲》中的“想”字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在近期的学习过程中,你认识了孙权、鲁迅、闻一多、臧克家等古今名人。请你从中任选一人,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写作提示:①结合所学课文或相关作品;②表达条理,语意连贯;③100字左右;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