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人四友指的是:琴、棋、书、画。
B.《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C.古时候,用“令尊”“尊君”谦称自己的父亲,用“家严”“家君 ”尊称对方的父亲。
D.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
2、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驿路梨花》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B. 笑,是人们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
C. 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 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断延伸,使载人深空探测成为未来航天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需要更大能力的运载火箭。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一个学期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使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更深厚了。
B.看到贾玲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天府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D.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4、日常交际要注重礼貌用语,选用恰当措辞。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赵老师找小华到办公室谈话,小华说:“找我什么事?有话快说,我还得写作业呢!”
B. 明明晨练时遇见一位舞剑的白发老人,问道:“爷爷,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C. 张强遇到困难求助领导时,他说:“请您务必帮忙,一定要帮我度过难关!”
D. 芳芳送给婷婷一件生日礼物,婷婷说:“我非常喜欢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盈盈的清水,悠悠的木船,依依的杨柳,这一切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B. 当我们意识到,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陋,文明的力量就在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
C. 《经典咏流传》别有用心地将经典诗词配以流行音乐,让人体味诗词的无穷韵味。
D. 彰显着巧夺天工之技的非遗项目,急需在当今找到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完美契合点。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执着/着重 栅栏/姗姗来迟 千载难逢/载歌载舞
B.厄运/扼要 别扭/别出心裁 参天大树/参差不齐
C.殷红/殷实 悔悟/诲人不倦 一哄而散/哄堂大笑
D.告罄/温馨 楷书/慷慨淋漓 惴惴不安/细心揣摩
7、对本文题目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历史名著《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除。
C.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表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D.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
8、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注)①外兄:表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取而疾走 _______ (2)反长安______
【2】“┃”线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3】翻译句子
(1)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4】小敏和小宇对元镇“取旁舍儿书”和“见《诗经》取而疾走”的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9、默写填空。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 (韩愈《晚春》)
(2)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4)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 (纪昀《河中石兽》)
(5)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满怀豪情、凌云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杜甫《望岳》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心中的鸡鸣
①唧唧,唧——几声小鸡的呜叫,清亮亮响起,在房内笛儿一样回旋,是手机铃声。他揉揉眼,掏出一看,是爹的。其时,他正在麻将桌上鏖战。
②他说,爹,我忙呢。他确实很忙,手上牌将和未和,千钧一发。说完,关了手机。可是,就在这眨眼间,邻家和了。他拿了张牌,说话分神,能和未和。他摇头一笑,自言自语,我的老爹啊。
③自从给父亲买了手机,经常的,他会晚上打来电话。白天,怕耽误他工作。晚上一旦唠上,就没完没了。爹说,健儿,要吃好,别亏了自己。他说,爹,我知道。父亲道,别老吸烟。他有点烦,爹,我不是小孩啦。爹在那端,嗔怪道,就是一百岁了,你也是我的儿啊。他无言,匆忙关了手机,也关了那动听的小鸡鸣叫。
④上次,他回了趟家。爹出来了,带了群小鸡,叽叽喳喳的。爹笑着说,这群小东西很可怜,刚孵出,母鸡就被黄鼠狼拖走了。爹用棉衣捂着它们,喂它们芝麻。小家伙们恋爹呢,爹走到哪儿,它们跟到那儿,一个个毛茸茸的,淡黄粉白,洒一路清亮亮的叫声。他感到很有趣,就录下了这些鸣叫,设做铃声。因此,小鸡一叫,电话就来,很多是爹的。
⑤一般情况下,爹晚上只打一个电话,可是,今晚却明显地例外。牌刚揭一半,小鸡又叫,他打开,仍是爹。下手在催,快点快点。他对手机里道,爹,我很好,别担心。说完,关了手机。当第三次手机响起,他一盘打完,有点功夫,接了电话。
⑥爹说,健儿,还没睡啊?他说快了,正准备呢。爹说,儿啊,你要学会照顾自己啊。他说,爹,我老大不小啦。爹停了会儿,叹口气,爹——爹不放心你啊,儿。牌又开始了,爹还想说什么。他说,爹,就这些,早些睡啊。然后关了手机,静了音,也静了小鸡的叫声,一头扎入麻将桌上,进入激烈的争战中,忙得昏头磕脑。
⑦第二天一早,走出麻将室,他昏昏沉沉掏出手机一看,有两个未接电话,一个是爹的。他想回拨,可又忍住了,怕爹唠叨起来,没完没了。另一个是堂弟的,他回拨了。电话里,他问什么事。堂弟哭了,说快回来啊,大爷走了。
⑧堂弟所说的大爷,他知道,是自己的爹。他愣了一下,麻木的头脑一时没反应过来,不知堂弟说的什么,问,咋的,哪儿去了?大爷老了。堂弟道。老了,是家乡对老人死去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⑨他听明白了,眼前顿时一片白光闪烁,他忙拦了辆车,向老家赶去。青山绿水仍在,瓦屋炊烟仍在。村头,却没有了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院子里,几只小鸡恓惶地叫着,叽叽喳喳一片。现在,爹不喂它们了。
⑩爹躺在床上,永远闭上了眼,是心脏病发作导致的。他的手上,还拿着手机,放在耳边,神态永远定格在给他打电话的那一刻。那是他人生最后一刻。
⑪堂弟红着眼圈说,手机被大爷捏得很紧,拿不下来,等他回来决定。他的泪,这一刻汹涌而出,对堂弟说,让爹带着吧:他不放心我。
⑫爹走后,他再也不上麻将桌了。那群小鸡,被他带进城去。每次,听到小鸡鸣叫,不管是真的,还是手机铃声,他都泪流满面。这时,他的心中,就有一只小鸡在叫,一声一声,叫得清亮。
(作者:余显斌,选文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全文内容,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是如何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的。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④段画横线语句的作用。
上次,他回了趟家。爹出来了,带了群小鸡,叽叽喳喳的。爹笑着说,这群小东西很可怜,刚孵出,母鸡就被黄鼠狼拖走了。爹用棉衣捂着它们,喂它们芝麻。小家伙们恋爹呢,爹走到哪儿,它们跟到那儿,一个个毛茸茸的,淡黄粉白,洒一路清亮亮的叫声。他感到很有趣,就录下了这些鸣叫,设做铃声。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青山绿水仍在,瓦屋炊烟仍在。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新年怀旧
丰子恺
①童年新年的欢乐,始于新年的前夕。
②大年夜的夜饭,我故意不吃饱,留些肚皮,用以享受夜间游乐中的小食,从黄昏至黎明,街上携着灯笼收账的人络续不绝。收账的人,最初来在黄昏时,第二次来在半夜,第三次来在后半夜。收不上时放弃不收,说道“带点老亲”,很客气地相别。平日天一黑就关门,这一天通夜开放,灯火满街。我常常跟了我们店里的收账员,向各店收账。访问各店,在我是一种趣味。他们有的请年菩萨,有的准备过新年,还有的在掷骰子,认识我的,还拿本店的食物送给我吃。
③我吃饱了东西回到家里,里面别是一番热闹:灶间里拥着大批人看放谷花。放的人一手把糯米谷撒进镬子里去,一手拿着一把稻草不绝地在镬子底下撩动。那些糯米谷得了热气,起初“啪,啪”地爆响,后来米脱出了谷皮,渐渐膨胀起来,终于放得像朵朵梅花一样。这些梅花在环视者的欢呼声中出了镬子,就被拿到厅上的桌子上去挑选。八仙桌中央堆了一大堆谷花,张开笑口的男女老幼,你一堆,我一堆,大家竟把砻糠剔去,拣出纯白的谷花来,放在一只竹篮里,预备新年里泡糖茶请客人吃。我也参加在这人丛中,但我的任务不是拣而是吃。那白而肥的谷花又香又燥,比炒米更松,比蛋片更脆,是一年中难得尝到的异味。
④元旦的下午,大街小巷,鼓乐之声遥遥相应。现在回想,这种鼓乐最宜用为太平盛世的点缀,丝竹管弦之音固然幽雅,最富有大众性的乐器,莫如打乐(打击乐器)。俗语云:“锣鼓响,脚底痒。”打击乐器是对大众最有号召力的乐器。除大锣鼓外,还有小锣、班鼓、檀板、大铙钹、小铙钹等,都不能演奏旋律,只是同样的节奏的反复,不过在轻重缓急之中加以变化。像我,十来岁的孩子,略略受人指导也能自由地参加新年的鼓乐演奏。其音节浩荡,是华丽盛大的。在近处听时,心会忙着和它共鸣,无暇顾到他事。从远处听时,似觉远方举行着热闹的盛会,不由心生向往。试想:我们一个数百户的小镇同时响出好几处的浩荡的鼓乐来,云中的仙人听到了,也会羡慕盛世黎民的欢乐呢。
⑤新年的晚上,我们又可从花炮享受眼福。最好看的是放万花筒。大人们一到新年,似乎袋里有的都是闲钱。斥两百文购大万花筒三个,摆在河岸一齐放起来。河水反照着,映成六株开满银花的火树,这般光景真像美丽的梦境。东岸上放万花筒,西岸上的豪侠少年岂肯袖手旁观呢,势必在对岸上也放起一套来,或者高高地放几十个流星到天空中,更引起远处的响应;或者放无数雪炮,隔河作战。闪光满目,欢呼之声盈耳,火药的香气弥漫在夜天的空气中。当这时候,全镇的男女老幼似乎都以游戏为职业,
⑥新年里孩子们每天总要访问爆竹店一次,而我特别热心。我曾把鞭炮拆散来,改制成无数的小万花筒,其法将底下的泥挖出,将头上的引火线拔下来插入泥孔中,倒置在水槽边上燃放起来,宛如新年夜河岸上的光景。虽然简陋,但神游其中,想象得比河岸上的光景更加壮丽。这种游戏只限于新年内,平日是不被许可的。到现在,偶尔闻到火药气时,我还能立刻联想到新年及儿时的欢乐呢。
⑦二十多年来,我或为负笈,或为糊口,频频离开故乡。上述种种,在这二十多年间渐渐消灭。但希望每年有个像“新年”的新年,以调剂一年来工作的辛苦。我想这像“新年”的新年一定存在着,将来总有一天会来到的。
(有删改)
【1】文中回忆了新年的哪些趣事?
【2】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张开笑口的男女老幼,你一堆,我一堆,大家竞把砻糠剔去,拣出纯白的谷花来,放在一只竹篮里,预备新年里泡糖茶请客人吃。
【3】下面(链接材料)与本文的语言风格有相近之处,试结合本文举例分析。
(链接材料)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文字作文
老师的鼓励关爱,让我倍感温暖;同学的鼎力相助,让我倍感温暖;亲人的体贴呵护,让我倍感温暖……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3)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