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普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zhuì) 步(màn)  大幕(píng)

    B. (xiá)   现(tū)   控制(cāng)

    C. (lǒng) 唱(jīn) 孤零(líng)

    D. 蓝(wèi)   迟(dùn) 吐鲁(fān)

  •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人知(很少)  燕然勒功(刻石记功) B.户晓(了解)  微不道(值得)

    C.而不舍(刻) 乎不同(差得远) D.锋芒露(全) 目相待(洗干净)

  • 3、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越/   /真   /而不舍

    B./   如/开   水/年益寿

    C.古/永   驿路/翻   /人不倦

    D.育/   /粘   突/忧心

  • 4、选出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福州圆满结束

    B. 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 5、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贾生》一诗,表现了汉文帝对像贾生这样才华横益的人才的褐慕之情。

    B.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秦山的神奇与秀丽,巍峨与高大。

    C. 《游山西村》的领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D.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 6、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了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故土的思念之情。

    C.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愤慨,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D.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哀悼   不耻下问   累赘   血气方钢

    B. 埋葬   祸不单行   糟糕   天涯海角

    C. 烦燥   忍俊不禁   醒悟   心有灵犀

    D. 烦锁   颠沛流离   服侍   耐人寻味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穰苴执法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节选《史记》)

    (注)①立表下漏:用计时工具计算时间。②仆表决漏:收起计时工具。③不佞:不才。④军正:军中执法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贾骄贵  素:______

    己之军  将:______

    ③贾曰   谢:______

    ④未及   反:______

    2下列各项中“而”的意思和用法与“日中而贾不至”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 遣之 B. 自钱孔入,钱不湿

    C. 结友 D. 博学笃志

    3用“/”断句。(只划一处)

    三 军 之 士 皆 振 栗

    4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军法期而后至者何?

    5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庄贾为什么会无视军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课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   一起去看

    刘心武

    ①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②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不吱声。父亲提高嗓门说:“带你看球你还哭丧着脸!谁欠你二百块钱还是怎么的!”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母亲就叹气:“他这阵不知道怎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③父亲独自去了赛场。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他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

    ④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俩喝啤酒。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溜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进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少年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是不懂我!”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⑤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看球去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⑥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呵乐呵。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呵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⑦那晚儿子开车来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到处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前往比赛场地。

    ⑧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⑨中场休息,儿子走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点头。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的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两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把下面表格的内容填写完整。

    时间

    父亲

    儿子

    儿子9岁

    带儿子一起去看球

    儿子16岁

    想带儿子一起去看球

    儿子上大学

    邀请父亲一起去看球

    儿子工作了

    约儿子一起去看球

    答应一起去看球

    父亲坐上了轮椅

    想带坐轮椅的父亲一起去看球

     

     

     

    2第③段中,父亲为什么大嚷“我输了”?

    3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任选1题回答)

    (1)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2)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4题目“一起去看”初看极为平常,但细细品味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给父亲搓一回“热水背”

    儿时的我,每到冬天,最怕的便是洗澡。

    那时乡下根本没澡堂,人们冬日里洗澡,都会在冰冷的土坯房子里,放上一个澡盆,再朝里面倒入一脸盆热水,便开始脱衣洗了。由于缺少阻止热量散失的措施,热水很快便会凉去,因此澡要洗得快,否则就会冻得直哆嗦。

    小时候我身体很瘦弱,因此特怕冷,于是常以各种理由,坚决拒绝在寒冷的冬日里,光着身子,坐在“露天”的澡盆里洗澡,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愿勉强洗一次,因此常有人对我讥笑道:“你身上都快长虱子了!”

    大约在我5岁时,从未出过远门的父亲专门去了一次县城,帮我买回了一顶粉红色的洗澡帐——那种用塑料薄膜做成的,像不透气的蚊帐一般,能将整个澡盆罩在里面,以减慢热量朝外散失的速度。那是我们村里,不,应该是方圆几十里所有村里的第一顶洗澡帐吧,有了它,我不再像以前那般抵触洗澡了。

    但很快,我发现洗澡帐也有不足,脱了衣服进去和光着身子出来时依然会很冷。于是父亲便帮我在洗澡帐内脱衣服,洗好后,再在里面穿好衣服,这样我就不冷了。

    可父亲却会冷,热气极易在洗澡帐的内壁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冷水雾,身体贴到上面会很冷。每次洗澡时,父亲就有意将自己裸露的身体贴在上面,以撑挡开冷水雾,这样我就不会碰到了。而且,一盆热水,父亲要跟我一起洗,他要先给我抹香皂,搓污垢,那时我皮肤上总是脏兮兮的,他就一点点地帮我搓,直到变得干干净净,虽然父亲也想搓快些,但又担心因此会伤着我的嫩皮肤,因此只能慢慢地搓,洗好后再帮我把衣服穿好,然后送出去。

    等他做完这一切,洗澡帐内的热气基本上没了,水也不热了,可父亲却要就着这些水匆匆给自己洗。当然,更没人给他搓背了。

    我到县城上高中,第一次在学校里看到了澡堂,里面暖乎乎的,一点儿都不冷,当时我就想,如果父亲也能来洗一洗该多好哇。在省城落户后,有一年冬天,父亲来看我,我带他去了一个室内大浴场,想让他好好泡个澡。一进到明亮、暖和、蓄满了热水的浴池里,父亲说的竟是:“这要烧掉多少捆柴,才能把这么一大池的水烧热呀。”

    我扶着70多岁的父亲,下到池子中,父亲感动地说:“真舒服,享儿子福了。”我给他搓背,却发现父亲的背上一点儿肉都没有,根根筋骨赫然鼓凸在外面,让人不忍心使劲去搓,父亲真的老了,我心中不禁产生一股悲凉,同时眼前浮现起儿时他给我在洗澡帐里搓澡的情形,“爸,我们慢慢洗,再也不用担心水会凉掉了。”我难过地说道。

    父亲转过脸,会意地朝我点了点头:“不怕,不怕了。我还从没洗过这么清闲、舒服的澡呢。”

    洗好后,我领着父亲坐下,帮他擦干身上的水,再一件件地将衣服递给他,时不时地帮他抬一下胳膊,挪一下腿,捋一捋衣角。时间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过去,只是我跟父亲互换了位置——他成了小孩,我成了大人。以前洗澡时父亲帮我,现在轮到我帮他了。

    在我们尚未成年时,父母总会无怨无悔,默默地帮扶着我们,并因此做出了很多的牺牲。等我们长大到有能力回报他们时,总想带着他们去体验一下很多美好的事物,可却发现,上天不一定会给我们这个机会,哪怕简单到如同我想多带父亲去几次澡堂,不慌不忙地给他搓一回不担心水会凉掉的“热水背”。

    原来,子欲孝而亲不在,果真是一种无法言语的忧伤啊。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小时候每到冬天就不愿洗澡的原因。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道路上,总有一个人像长妈妈一样伴你成长,总有一个人像老王一样让你感动,总有一个人像卖油翁一样给你以教育……

    请以“你是我生活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