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悚(sǒnɡ) 忏悔(chàn) 粗拙(zhuō) 悲天悯人(mǐn)
B.拯救(zhěnɡ) 诧异(zhà) 烧灼(zhuó) 姗姗来迟(shān)
C.契约(qì) 糟糕(ɡāo) 愧怍(zuò) 鲜为人知(xiān)
D.累赘(zhui) 简陋(lòu) 陡峭(xiāo) 诲人不倦(huì)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欧阳修谥号文正。
B.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而江阴指 在长江的南面。
C. 《陋室铭》中的“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 《伟大的悲剧》赞扬了斯科特一行人为了祖国荣誉献身南极的精神。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还有一些精彩的传记,如《滑铁卢的一分钟》。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这两句诗超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C.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赞美了“春社日”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又表现了民风的淳朴可爱。
D.尾联中诗人希望今后村民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自己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村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使我们县城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 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馈的一座玫瑰园。
D. “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成为今年“两会”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5、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菩萨 惶恐 默契 大庭广众
B.薪金 硕果 醒晤 心不在焉
C.书斋 衰悼 屏障 鞠躬尽瘁
D.过瘾 霹雳 调羹 历尽心血
6、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yīn)红 迥乎不同 校(jiào)对 澎湃
B. 踱(duó)步 鲜(xiǎn)为人知 婉转 锋芒必露
C. 深宵 锲(qiè)而不舍 屏障 沥尽心血
D. 谰语 气冲斗(dǒu)牛 高梁 污秽(suì)
7、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涉足 猥唢 心有灵犀 微不足到
B.吞噬 迸溅 赖人寻味 不可捉模
C.稠密 悠闲 如释重负 鲜为人知
D.烦燥 取缔 以身做则 不期而至
8、阅读《伤仲永》,完成下列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世隶耕:
(2)日扳仲永:
(3)称前时之闻:
(4)受之天:
【2】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借旁近与之 夸父与日逐走
B.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C. 又七年,还自扬州 屠自后断其股
D. 于舅家见之 但当涉猪,见往事耳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方仲永作诗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充分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提示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文房四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唐代著名的四大书法家是____________、欧阳询、禇遂良和柳公权。
(3)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4)王维的《竹里馆》中“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的意境。
10、那一路,我们沉默不语
蒲末释
①我十三岁那年,跟人打架,被学校劝退。班主任叫来了我爸,让我爸带我回去反省几天,我爸就真的把我领了回去。
②第二天,我爸就带着我跟他去工地,搬砖。他说,搬一天,算一天的工钱。我听说有钱拿,答应了。
③在搬到二十多块砖时,就彻底搬不动了,只觉得后背冒虚汗,整个身子都飘飘然的。我只得找了一棵樟树靠着枝干坐下,微风吹拂着脸,凉快了许多,我眯着眼,不知不觉中竟然睡着了。
④回去的路上,我都没说话,我爸问我几句,我也都是嗯嗯啊啊。一直到晚上我爸跟我结工钱时,我才缓过神来。我爸问我明天还去吗,我想都没想就说:“去!”
⑤第二天上午,搬到一半,肚子咕噜叫,趁我爸不注意我又溜到了樟树底下,那天上午风很大,太阳却比前一天烈许多,工地外围的沙地泛着刺眼的光,我在树阴下坐了半个钟头,还是汗如雨下。
⑥下午搬了一会儿,浑身又没了力气,汗珠从额头流了下来,遮着睫毛,眼睛睁都睁不开。从来没有晒过这么大的太阳,我觉得大地在旋转,紧接着整个人朝前倒去。模糊中,听到我爸喊我的名字,我想应一声,却开不了口。
⑦我爸把我抱到樟树下,使劲地给我扇风,喝了几口水,我再睁开眼睛,他又不知道从哪拿来一个面包,塞到我嘴里,我们在樟树下坐着,我爸问我:“明天,你还要来吗?”我想了一会儿,还是点头说:“来,有吃有喝,为什么不来。”我爸笑着不说话。
⑧不知过了多久,从工地旁的马路上开来了一辆小车,扬起一阵灰,从车上下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包工头,挺着个大肚子,昨天中午来过一次,还大声嚷着:“工程要加紧!”当时没多少人听他说话,有的还撇着嘴骂他压工钱。他身边那人穿着一双擦得发亮的皮鞋,带着墨镜,手里拿着皮包,一下车就使劲咳嗽,包工头对他毕恭毕敬的,想必是老板。
⑨我跟着我爸,准备过去继续搬砖。戴墨镜的,把我爸喊住了,他大步走了过来,摘了墨镜,有些不屑地问道:“你不干活,坐在那干嘛?”那语气像极了让我退学的那个校领导,我爸不自在地笑了一下,有些支吾地说着:“太热了……”没等我爸说完,那人就扇了我爸一巴掌,我只觉得周边都沉寂了下来,那一巴掌声音清脆,我想不了太多,往前冲了过去,却被我爸拦在身后,他低声跟那人说着:“对不起。”
⑩我有些失望,我不明白,我爸为什么要跟那人说对不起,从我爸身后挣脱开来,拿起手边的砖头朝戴墨镜的砸了过去,没有砸中,被他给躲开了。他有些暴跳如雷,用手指着我爸的鼻子大声吼着:“滚,你明天不用来了,都给我滚蛋。”说完碎了一口痰。没等我再捡起砖头时,我爸就把我拉开了。
⑪回去的一路上,我爸都没说话,我侧着身子,看到他的右脸,黝黑中透着消散不去的红,那团红色,比头顶的太阳还要毒辣,我第一次体会到心脏的部位抽痛着。
⑫回到家后,我妈问起我们怎么回来得比昨天要早,我没说话,独自回了房间,晚饭也没吃,我爸喊了我好几声,我都没应。他跟没事人似的,和我妈说着些家常。
⑬那一晚上,我都没睡着,凌展的时候,我爸来我房间一次,捏了捏我的胳膊,出去的时候,轻轻地把门给带上了。
⑭第二天,我起得很早,收拾了课本,跟我爸说:“我回学校了。”
⑮他就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奔往学校的方向,那一路上我们都没说话。
⑯清晨的风特别凉快。
【1】从“我”的角度,概括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完成下列填空。
劝退回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痛苦反思→重返学校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赏析第③段加点词“飘飘然”的妙处。
(2)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
我是一个植物学家。
(选自《三颗构杞豆》开头文段)
它是生命告终的句号!是三个遗憾的“o”!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于是,我从这三个“o”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当我成为植物学家后,爸爸以为这是他拳头惩罚的功劳。其实真正征服我的,是那三颗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
(选自《三颗构杞豆》结尾文段)
试比较链接材料结尾文段与本文最后三段在结构上的相同之处以及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烧茄子
愚拙
①柱子家的大门上面挂着一块“光荣军属”的金匾。这金匾是柱子去读军校那年冬天,市人民武装部赐赠的。金字虽然没有当初挂上去时那么明亮,仍然金光灿烂。
②柱子最喜欢吃一碗烧茄子。柱子每次回家来,他姆妈都会为他做这碗菜。
③柱子妈趁早上露水还没干时就去菜地摘了茄子。早上的茄子没被太阳晒蔫,最新鲜,烧出来的味道最好。
④柱子小时候就很聪明。柱子还只三岁的时候,他姆妈带着他在菜地里栽茄秧子,他拿着一个丢弃的篾盆箍,在一边玩着。在柱子的那双小手里,那个篾箍,无论是往外拉伸,还是往里挤压,圆圆的篾箍,都只会变成一个椭圆形。柱子嘿嘿地一笑,一个圆盆子。
⑤柱子妈蹲在灶门口,给灶里添了一些木柴,她要让这些木柴的明火燃尽后,用那带暗火的木柴灰烬烧茄子。
⑥灶里的明火在燃烧,锅里熬着银耳汤,这也是柱子爱喝的。柱子小时,家里穷,买不起银耳,柱子没喝过。这是后来,柱子到了部队爱上的。他妈有时到部队去看他,柱子每天早上都要媳妇熬一碗银耳汤让母亲喝。柱子回家时,总是带些银耳回来,要他妈熬给一家人喝。柱子总说,喝银耳汤补身子。
⑦木柴的明火已经烧尽,灰烬在闪闪发光,还有很大的余热能够发挥:正好用来烧茄子。
⑧木柴的余热像柱子妈一样——已经是六十挂零的人了,仍在家里和他爹一道种着十来亩责任田。柱子妈把早就选好的茄子搁在木柴的灰烬上,让那余火慢慢地烤茄子。茄子受到了火的煎熬,伤心地流出泪水来。柱子的妈这时也流着泪水。她是同情茄子呢?还是被烟熏的?还是想念柱子?她要把茄子烧熟、腌制好;把银耳煮烂,凉好了;等柱子回来,有吃的、有喝的。
⑨柱子妈手里在烧茄子,心里又在想柱子。柱子本来不该去读军校的。他在高中时,成绩很好,不说上北大、清华,至少可以上武大、华科。柱子没有填报这些学校,他想到的是家里没有闲钱让他去读这些学校,有些国家还在欺负中国——炸我们国家的大使馆,用侦查机深入我国领空,侦查我国秘密等,他要为军事强国做些贡献。这是柱子填报军事院校时跟他姆妈说的。
⑩茄子烧好了,柱子妈在水缸里舀了一瓢清水洗掉茄子身上的灰尘,她就像给小时候的柱子洗澡一样。她洗茄子洗得很小心,洗得很认真。茄子身上的灰尘洗干净了,她接着细心地剥着茄子皮。柱子妈一边剥茄子皮,又一边想柱子。柱子从军校毕业后,很少回来。虽然他每年都有一次探亲假,他总是说部队里很忙,总有做不完的事。偶尔回一两次家,总是匆匆忙忙,三两天就要走。不过柱子就是再忙,一二十天里,总不忘给家里打一次电话,向两位老人问好,汇报他在部队立功受奖的喜讯。说他当兵就是为了保卫更多的母亲的幸福和快乐!希望爸妈体谅他。
⑪柱子今天就要回来了,也没打个电话告诉妈。柱子是不是想不声不响地回来,给姆妈一个惊喜?柱子要回来的消息是昨天镇黑的武装部长和村里的书记上门来说的。说柱子在这次抗灾抢险中立了头功。
⑫柱子妈把剁碎的生姜、蒜子和一些调料放进烧茄子里面后,又倒了一些香麻油豉油。即使再不想吃东西的人,闻到这股香气,也会食欲大增。
⑬柱子回来了,是在市里的武装部长和好多大大小小的干部的簇拥下回家的。
⑭柱子太荣耀了。
⑮柱子的妈哭了。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平静下来。
⑯柱子的妈摆好桌子,端上烧茄子。银耳汤,同柱子一道进餐。柱子姆妈往柱子碗里奉上她精心烧制的茄子,说,儿啊,这是你平时最喜欢吃的一碗烧茄子,你吃了,姆妈再给你烧。只要你吃,姆妈愿意天天给你烧……
【1】从文中的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柱子到部队以后,总是惦记着家里的父母?
【2】小说两次写到了柱子妈的哭。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茄子受到了火的煎熬,伤心地流出泪水来。柱子的妈这时也流着泪水。
(2)柱子的妈哭了。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平静下来。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柱子”,也有人认为是“柱子妈”,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4】结合文章内容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小家”与“大家”“小爱”与“大爱”的理解。
(链接材料)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排雷战士杜福国为了“大家”,不顾危险,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12、请根据下面的要求,以“最美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姓名。
要求: 1、要对这种姿态展开具体的描摹。2、阐述清楚你认为这种姿态“最美”的原因。3、说说这种姿态带给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