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泰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保证我省在中部崛起的条件之一。

    B.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谁也没有理由不珍惜。

    C.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实现中国梦。

    D. 经验告诉我们,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是要发奋学习的阶段。

  •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②关心祖国命运,赞美祖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③“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④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⑤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⑥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

    A.①④③⑤⑥②

    B.③⑥①④②⑤

    C.①③⑥⑤④②

    D.③①⑤②⑥④

  • 3、下面对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登高抒怀的七言绝句,“浮云”指的是困难、挫折、障碍,诗中指阻碍变法的奸邪小人或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B.“飞来山上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用“千寻”既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又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C.“闻说鸡鸣见日升”,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飞来峰的高大,既表现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hè)   补(xiào)   门(yá)   气冲牛(dòu)

    B. 探(ɡuī) 果(shuò)   越(zhuó)   心贯注(qián)

    C. (cái) 微(shuāi) 起(dié) 慷淋漓(kǎi)

    D. 高(mí)   一(jì)   深宵(xiāo)   而不舍(qì)

  • 5、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   )

    A. 羹(tiáo)huì鸣(háo)   选pìn) 而不舍(qì)

    B. 补(jiào) 祷(qí) 红(yān) 罚(chéng) 乎不同(jiǒng)

    C. 头(gǎo) 痛(zhì)   越(zhuó)   咽(gěng)   气冲牛(dòu)

    D. fèn) 瘩(gē) 古(gèn) 步(duó)痛绝(wù)

  • 6、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地位显赫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D.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纪昀《河中石兽)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zhí   告qìng   léi 忍俊不jīn   忧心忡忡chōng

    B.   xièhuì 毛骨sǒng 不可zhuó

    C.hán   妥tiē wěi 而不舍qiè 怏不乐yàng

    D.shì   jiào 息凝神píng痛绝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张仪受笞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

    (选自《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注释)①游说:战国时代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活动。②意:认为是,这里指猜疑。③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书。④而:同“尔”,你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张仪学而游说诸侯

    (2)已而楚相

    (3)张仪相秦

    (4)若

    2下列选项中与“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睨之久而不去 B. 而钱不湿

    C. 博学而笃志 D. 释担而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2)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

    4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的“足矣!”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5)杨花榆英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6)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7)《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现代文阅读理解

    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①表哥种了二十多年桃树,有几十亩桃园。几年前,我从他那儿移了棵嫁接好的桃树苗,栽在院子里。

    ②“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见钱”,这农谚准得很。桃树栽下后的第二年,虽然料峭春寒,但枝丫间已冒出了一个个花骨朵,随着“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一夜之间,那小小的桃树,竟“满树和娇烂漫红”了。

    ③我兴奋地打电话向表哥报喜,表哥却叮嘱我:每根枝上只留五六朵桃花,其余的都摘掉。电话这端的我一下子惊掉了下巴,问他为什么,表哥告诉我,不仅现在要这样,等结了桃,还要摘掉多余的果子,每根枝上只留下一两只最大最好的。因为桃树太小,枝丫太细,桃子多了禁不住……

    ④虽是万般不舍,可看看桃树那纤细的枝条,真的怕它承受不了太多的重负,只好忍痛割爱。这年夏天,我收获了六个又大又甜的蜜桃。

    ⑤第二年,桃树虽粗壮了许多,但仍显得有些“身单力薄”。我怕它还是不能承受重负,便疏掉一些花朵,摘掉了一些果子,只是比上年留的多留了一些。这一年,我收获了更多的桃子。只是桃子大小不一,品相也不怎么好。

    ⑥桃树渐渐长大,不再担心它的承受能力,我期待它结出更多的果实。于是,不肯再辜负每一朵花蕊,更舍不得糟蹋结出的每一个果子。可是,收获的桃子竟小了许多,也不如以前的甜。我以为这桃树得了什么病,打电话询问表哥。表哥问明原委,告诉我“该疏的花一定要疏,该去的果坚决得去,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⑦我如梦初醒。是啊,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⑧我们的人生,不也是一样吗?在人生的航程中,生活就如同一棵开花的树。我们有很多梦想,有很多想做的事,有很多想要的“花”和“果”。可是,现实很残酷。尽管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因梦想而精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贝壳里都蕴有珍珠,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能焕发出光彩,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结果。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取舍,适时摘掉那些多余的“花”和“果”。因为,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精力有限而事无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诸事兼顾。

    ⑨舍弃,并不是放弃,而是为了得到最好的结果。“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选自2018年1月11日《河池日报》,有删改)

    1本文标题“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智慧?(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2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A、B处限填2个字,C处15字以内)

    栽种桃树过程

    我的心理

    桃花开满树

    兴奋

    表哥叮嘱摘掉多余的花、果

    A

    对纤细的桃树疏花去果

    B

    桃树渐渐长大,不再疏花去果

    期待

    C

    不解

    表哥说明疏花去果的原因

    顿悟

     

     

     

    3请说说文章第②段引用“满树和娇烂漫红”诗句的目的。

    4请分析第⑦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5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学习生活中众多的“花”和“果”的?

    6本文作者在栽种桃树过程中悟出人生的智慧与哲理,古代很多文人在欣赏自然风光中也会悟出一定的人生智慧与哲理。请写出你所熟悉的包含人生智慧与哲理的连续两句古诗文:____________

  • 11、阅读《老山界》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 )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 )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hān_______然入梦   quán_______起来

    2第①段中的“奇观”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3选文③~⑥节是对红军战士的什么描写,它表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精神。

    4请仿照示例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⑪段划线句的景物描写。

    示例: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上的星星比作宝石,写出了星空的灿烂美丽,

    表现出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把四周的高山比作矗立的巨人,把山谷比作一口井,突出了山势的陡和红军的艰难处境。

    请赏析: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5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老山界难走,“难”在哪里?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主选择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注意写出人物精神。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