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崇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人体的体温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共同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二者的放电频率会因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W分别代指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

    B.人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S点可能右移,干活出汗时S点左移

    C.在发烧恢复阶段,主要的散热器官为皮肤

    D.S点长期向右偏移固定于某点,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 2、沙漠蝗是极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之一。如图所示的是我国科研人员在某地区研究“牧鸭治蝗”时构建的鸭-蝗虫模型,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分析错误(       

       

    A.调查蝗虫的幼虫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

    B.图中N2→N3时,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在鸭种群数量由P2→P3的过程中,蝗虫种群种内竞争逐渐增强

    D.与化学防治相比,牧鸭治蝗的优势有提高生物多样性等

  •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O、ATP合成酶、血浆蛋白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

    C.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人体依然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D.内环境稳态就是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 4、预实验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下列实验中, 不需要进行预实验的是(       

    A.探索 2,4-D 促进扦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B.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C.探究 H2O2酶催化的最适 pH 及最适温度

    D.用质壁分离方式探究某叶肉细胞液浓度

  • 5、已知物种乙和丙均由甲演化而来,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乙和丙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图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的3个地区。E/e位于常染色体上,G/g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种乙和丙存在生殖隔离,不能交配

    B.迁入与迁出一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若种群丙中XGXg约占32%,则雄性中XgY可能占80%

    D.若种群乙中E和e的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数量相同

  • 6、某超市有一批过保质期的酸奶出现涨袋现象,以下关于酸奶制作过程及相关菌种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涨袋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气体造成的

    B.如果有酒味,可能是酵母菌发酵产生的

    C.制作酸奶不需要先进行通气再密封发酵

    D.培养乳酸菌时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 7、我国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的历史悠久,如图是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制曲过程中小麦、大豆可为米曲霉提供碳源和氮源

    B.为利于发酵的进行,应将大豆蒸熟后趁热应即加入米曲霉

    C.米曲霉分泌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肽或氨基酸

    D.发酵过程中加盐不仅可以调味还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 8、绍兴黄酒驰名中外,酿造时通常以谷物为原料,利用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经高温蒸煮后添加酒曲糖化发酵而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酒曲中的菌种可从自然界筛选出来,应含有酵母菌以及能产生淀粉酶的菌种等

    B.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需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

    C.高温蒸煮可产生风味组分,加热杀死种子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并对糖浆灭菌

    D.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

  • 9、如图是胡萝 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 K+和 NO3曲线 。影响 A、B两点和 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 10、东莞是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蚜虫是常见的荔枝害虫之一,可引入瓢虫对其进行防治,使蚜虫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B.瓢虫是影响蚜虫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C.引入瓢虫治蚜虫有无污染和时效长的优点

    D.蚜虫的数量相对稳定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 11、据统计,节食减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过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情绪低落等各种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节食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组织水肿

    B.过度节食可导致在内环境中进行的糖类代谢活动发生紊乱

    C.过度节食可能使得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更新影响较大

    D.节食可能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而影响记忆力

  • 12、随着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的到来,不少人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并提醒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感染后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症状的过程中,有第二道防线的参与

    C.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

    D.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CO2积累,血浆pH显著下降

  • 13、“筛选”是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需从分子水平及个体水平进行筛选

    B.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从分子水平筛选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胚胎移植前,需对通过体外受精或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进行质量筛选

    D.单倍体育种时,需对的花药进行筛选后才可继续进行组织培养

  • 14、细胞膜H+—ATP酶(PMA)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质子泵,可以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细胞质中的H+排出细胞,形成细胞内外的H+浓度梯度。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根细胞膜上的H+ /K+转运蛋白将K+转运至细胞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MA将H+转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H+转运过程中PMA会发生自身构象改变

    C.根细胞吸收K+的同时伴随着H+流出细胞

    D.PMA的活性降低会影响植物吸收无机盐

  • 15、为了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产量,果农经常在苹果园中施用大量钾肥,但这种处理会加剧钾肥对苹果造成的盐胁迫。研究发现,褪黑素(MT)处理可以促进K+外排以及液泡对K的区隔化(储存),进一步保持细胞质中的K+稳态,从而增强苹果植株对KCl的耐受性。如图为褪黑素缓解苹果KCl胁迫的分子机制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K+出该细胞的运输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B.MT 可降低 K+过量积累对胞内代谢的影响

    C.抑制细胞呼吸强度将会影响 K+外排的速率

    D.K以主动运输进入液泡可提高细胞的吸水能力

  • 16、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对生物体的糖代谢和应激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切除肾上腺皮质的动物很快就会死亡,而切除肾上腺髓质则几乎没有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病人痊愈后也不能立即完全停药

    B.切除肾上腺髓质的动物可以利用神经元代替肾上腺髓质发挥作用

    C.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各种激素含量变化的调节机制都是负反馈调节

    D.糖皮质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糖代谢过程

  • 17、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脉注射药物比口服能更快地将药物成分送到组织细胞

    B.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肌细胞内的乳酸能与NaHCO3发生反应

    C.饭后,肝脏毛细血管静脉端血浆中的血糖含量低于动脉端

    D.组织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与血浆、淋巴液和细胞内液有关

  • 18、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原理

    B.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C.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防护林建成后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 19、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A.不同生物膜的结构相似,功能相同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出入细胞,杜绝有害物质的侵入

    C.蓝细菌具有生物膜系统

    D.细胞内生物膜的区室化有利于生化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 20、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细胞增生,临床80%以上的甲亢由该病引起,致病机理如图所示,Graves病患者体内甲状腺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多。结合教材所学和右图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TSH为促甲状腺激素

    A.Y物质为细胞因子,其作用的细胞属于淋巴细胞

    B.甲状腺激素增多不会抑制抗体X的分泌

    C.患者的甲状腺激素不能抑制垂体释放TSH

    D.抗体X可促进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 21、糖尿病人夜间长时间空腹往往被能量供应不足困扰。为保证糖尿病人夜间的能量需求,以一日三餐为基础,某研究机构进行了睡前1h加餐的一日四餐方案研究,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一段时间后采样检测获得相关数据。下列就餐方案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一定数量的糖尿病的患者随机等分为三餐组和四餐组

    B.三餐组采用一日三餐就餐方案,两组均定时、定量用餐

    C.四餐组前三餐总能量与三餐组相同,但食物种类不同,睡前1h额外增加一餐

    D.四餐组前三餐各减少10%淀粉类食物,其余相同,减下的总和作为睡前1h的加餐

  • 22、同义密码子指共同编码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基因对同义密码子的使用存在偏好性,即优先使用其中一些密码子。京海黄鸡G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上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偏好性结果如下表。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倾向于拥有相同的密码子偏好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密码子

    GCA

    GCC

    GCG

    GCU

    个数

    5

    26

    6

    7

    A.G基因形成的mRNA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偏好为GCC

    B.密码子中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氨基酸改变

    C.该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

    D.共用一套密码子的物种亲缘关系近

  • 23、南瓜果实形状有扁盘形、长圆形和长形三种类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用A、a和B、b表示)控制,其中某种类型的雄配子不参与受精。两种不同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全为扁盘形,F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扁盘形:长圆形:长形=7:4: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对基因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雄配子中的aB或Ab类型不能参与受精

    C.F1测交,结果为扁盘形:长圆形:长形=1:1:1

    D.F2中A和b基因的频率相等,a和B基因的频率相箜

  • 24、盐碱地中含大量的NaCl、Na2CO3等钠盐,会威胁海水稻的生存。同时一些病原菌也会感染水稻植株,影响正常生长。下图为海水稻抵抗逆境的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H2O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进入海水稻细胞

    B.海水稻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泌抗菌蛋白抵御病原菌的侵染

    C.液泡逆浓度梯度吸收Na+增大细胞液的浓度以适应高浓度环境

    D.H+以协助扩散的方式从细胞质基质运入液泡或运出细胞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病属于___________遗传病,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7是纯合体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

    3)Ⅱ4和Ⅲ10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

  • 26、家蚕(2n=56)是一种农业经济昆虫,有丰富的遗传突变资源,是研究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之一。家蚕体色多样,其体色的突变涉及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已发现的家蚕体色突变体有几十种。刚孵化的蚁蚕表皮一般呈赤褐色,成虫表皮呈褐色,而煤灰突变则表现为蚁蚕表皮呈污灰色,蛹和成虫表皮均呈现黑色,这种突变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对家蚕基因组进行分析,则需对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序。

    2)请设计实验,验证煤灰突变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家蚕养殖的过程中,发现某条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幼虫形成红棕色的头部,选用红棕色头部的雄性个体与正常头部的雌性个体交配,产生的后代雄性全为正常头部,雌性全为红棕色头部(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判断蚕虫的性别决定方式及理由:__________

    4)一对雌雄均为褐色正常头部家蚕杂交,在F1中发现头部红棕体色煤灰的幼蚕,则亲本____(填“全”或“不全”)为杂合子,该幼蚕的性别为_______F1雄性个体中出现赤褐色正常色头部的概率为_____。若F1中全部黑色正常头的成体随机交配,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 27、水稻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E和e基因分别控制抗病和感病性状,而B和b基因分别控制宽叶和窄叶性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某品种水稻自交,所得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是抗病宽叶:感病宽叶:抗病窄叶:感病窄叶=5:3:3:1。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三体抗病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如下图)。假如该水稻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其中随机两条进入一个子细胞,则产生异常的配子,这种异常的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但是雌配子能正常参与受精作用;另一条染色体进入一个子细胞,则产生的是正常配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实验中,亲本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子一代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亲本产生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花粉不育,子一代抗病宽叶植株中基因型为双杂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该三体水稻产生雌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处于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__个四分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以该三体抗病水稻(EEe)作母本与感病水稻(ee)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

    (3)如果用三体抗病水稻(EEe)自交(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则F1中抗病水稻:感病水稻=____________

     

  • 28、如图表示某种植物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④表示物质或结构。Ⅰ、Ⅱ、Ⅲ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过程Ⅰ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Ⅲ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④结构中________(填序号)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2)①~④结构中_________(填序号)中含有核糖结构,另外上图___________中也含有核糖结构。

    (3)由图可知,④所携带的氨基酸为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Ⅲ合成的肽链中第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丙氨酸,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由于(4)所述的替换使得某植株表现为罕见的红花性状,而其自交后代中只有部分植株具有红花性状,则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植株连续自交3次,并逐代淘汰白花性状个体,则最终获得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

  • 29、济南章丘区的白云湖湿地公园,因上世纪80年代湖内大规模发展湖滩养殖,湖外废旧塑料产业急剧扩张,湖区水质深受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投资3.5亿元,对湖内1500家鱼池和管理房、105处违章建筑实施集中清理清退,完成退渔还湖1.6万亩,开展大规模清淤疏浚,扩大水域4000余亩,湿地生态得到有效恢复,湖区湿地率达到83.2%,具有很好的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促淤保滩、提供野生生物良好栖息地等功能。下图是湿地及两侧陆地和水域,回答以下问题:

    (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构成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 这是实现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的主渠道。

    (2)治理之前,严重的水华引起了沉水植物大量死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湿地公园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促淤保滩、提供野生生物良好栖息地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3)若要调查水体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法,从湖近岸区到湖心区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型,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4)在该湿地中小球藻、水虱和河蚌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假设小球藻同化的能量中比例为A的部分直接提供给河蚌,要使河蚌同化的能量增加 B kJ,至少需要消耗小球藻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__kJ(用含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5)当地将白云湖湿地公园出产的芦苇压成饼块喂猪或种蘑菇,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

  • 30、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有时并不是直接的。一个物种会通过与第三个物种的作用而影响第二个物种,这种效应称为间接效应。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下图表示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的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化对蚂蚁相对数量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实验区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______。从种间关系考虑,在第一年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2)生态学家对蚂蚁相对数量减少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探究。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则偏爱小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与小粒种子植物相比更具有生存优势。据此,尝试用间接效应的观点解释蚂蚁种群相对数量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

  • 31、下表表示某地一些环境因子的日变化以及紫藤和国槐胞间C02浓度的日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刻

    光照强度/μmolC02m-2s1

    温度/

    湿度/%

    空气中CO2浓度/

    μmolC02m-2s1

    紫藤胞间CO2浓度/

    μmolC02m-2s1

    国槐胞间CO2浓度/

    μmolC02m-2s1

    8:00

    593

    304

    499

    381

    3295

    2145

    10:00

    1385

    31

    518

    295

    678

    7706

    12:00

    1473

    324

    383

    343

    2056

    2056

    14:00

    1042

    324

    295

    248

    3146

    2206

    16:00

    832

    327

    289

    246

    3352

    2342

    18:00

    97

    288

    249

    260

    3501

    2501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为   用化合物和箭头表示).

    28:00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其原因是   ,此时植物光合作用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310:00时,两种植物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远低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其原因是此时 已知两种植物均在10:00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则它们的光饱和点均为

     

  • 32、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影响人体蛋白酶活性的因素,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A

    B

    C

    D

    E

    实验处理

    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等量酶溶液

    实验温度

    25℃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请用2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方法1____________

    方法2____________

    (4)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