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运用比兴手法,先说树的梢、枝、根是一体的,以引起下句“我”与延安亲人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多种修辞手法,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渲染出安塞腰鼓的野性之美。
C.“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这是说“我”要把延安看个够,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延安新面貌的赞美和欣喜之情。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流逶迤曲折之状。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越有知识的人越谦虚,只有才疏学浅的人才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B.他的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令读者印象深刻,真可谓是天衣无缝。
C.这处旅游圣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时间的巨轮无法抹去我对你的思念,纵使海枯石烂,你的身影永存我心中。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虽有嘉肴(即使) B. 不知其善也(代指“道理”)
C. 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 D. 然后能自强也(句末语气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齐鲁报社组织了近80多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的家乡,采访莫言的亲人。
B.食用巧克力虽然能够激发大脑的工作速度和记忆力,而且每周至少食用一次巧克力可以改善大脑的认知能力。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我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由冯小刚执导、严歌苓编剧的电影《芳华》正在热映,掀起全民观影热潮。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分析“浮云”“落日”这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6、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现在,他受了重伤,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了,他应该怎样来处置他自己呢?他不是已经逼得巴扎诺娃吐露了真情吗?那么往后怎么办呢?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像无底的深渊出现在他面前。
他既然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为什么还要活着呢?在现在和在凄凉的将来,他将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用什么来充实这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只作一个无用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在战斗中向前猛进吗?成为队伍的累赘吗?他应不应该毁掉这个背叛了他的肉体呢?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以往既然能够生活得不坏,现在就应当在适当的时间结束这个生命。谁能责备一个不愿意作绝望呻吟的战士呢?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的光滑枪身,指头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抽出手枪来,大声对自己说:
“谁能想到你会有今天哪?”
枪口轻蔑地对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着说:
“朋友,这是假英雄!任何一个笨蛋都会随时杀死自己!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活着有了困难—就自杀。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你已经尽了一切力量来设法冲出这个铁环吗?难道你已经忘记了在诺沃格勒-沃伦斯基附近一天作过十七次的冲锋,而终于排除一切困难攻克了那个城市吗?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有过这种念头。即使生活到了实在是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活下去,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1】“他”是谁?根据原著内容,谈谈“他受了重伤,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是怎么回事?
【2】文段写到了主人公的自杀念头,这样是否有损于英雄的光辉形象?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情节设置的理解。
【3】主人公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非只一次,请另外列举两例,并结合原著标题谈谈你的感受。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中国环境保护标志
(材料三)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关键是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B.中国环境保护(ZHB)标志中的地球、太阳、山、水代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C.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温度升高,形成全球变暖等极端天气的主要原因。
D.“低碳生活”指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增减碳排放量目标的生活方式。
【2】如何建设绿色美丽中国?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9、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里打盹,忽然一阵急促的路门声……
请以这个句子为开头,自拟题目,续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故事。
写作提示与要求:(1)故事要具有完整性;(2)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3)合理的联想与想象;(4)详略得当,重点突出;(5)请勿套作,不得抄袭;(6)文中出现真实的区域名、学校名、人名--律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