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XBB1.5毒株,我们切忌不要恐慌,也不要轻视,保持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这句话没有语病。
B.“再高的山也挡不住,再深的谷也堵不住,再危险的道也敢去涉足。”这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C.古代文人好以居士命名,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易安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
D.我国古代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社稷”指国家。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世外桃源”的故事出自《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他的诗歌《饮酒》,表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闲适心情。
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李白称其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高度评价了杜甫的诗。
C.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代表集有《女神》《星空》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天上的街市》、《石榴》、《白鹭》。
D. “高足”是敬辞,意为“高才弟子”,用于称呼别人的学生或徒弟,不能用于自己。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黄香温席”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以不情的纶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B.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而且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C. 《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一方面有着追求自己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着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着剥削者的意识,她想控制样子,成为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D.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C. 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D. 在离校前是否开展联欢活动,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5、文言文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_____
(2)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
(3)皆经浣濯者:______________
(4)而后或不然: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3】请用原文回答(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宋思颜分别针对什么来劝谏君王的。他们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
6、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B. 第一二句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静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喧闹、绝对的空旷,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C. 第三四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D. 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
【2】这首《江雪》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春晖中学学生会拟举行“青春励志”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出版一期校刊。其中有一个栏目报道青年人拼搏的事迹,请你为这个栏目取一个名称。(不超过6个字)
(2)举办一次讲座。《致我们将逝去的青春》上映后反响热烈,学生会拟邀请该片导演赵薇来校作一次讲座,希望得到学校团委的批准。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给学校团委写一份申请书。
8、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⑵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⑶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⑷畜之以道则民和,_____________。(《管子》)
⑸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⑹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张养浩《潼关怀古》)
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⑻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而言之,是为中国……(鲁迅《藤野先生》)
9、阅读下列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奥运会设7个大项,102个小项。“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是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提出的三大理念。
理念一:以运动员为中心。中国向国际奥委会明确表示,如果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秉持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把方便运动员作为首要标准,在训练、竞赛、住宿、交通、餐饮、医疗、文化交流等环节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服务,保障每个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理念二:可持续发展。中国将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冬奥会申办筹办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互动发展、共赢发展的典范,创造更多积极、持久的奥运遗产,更好地惠及公众。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点燃中国冬季运动全面发展的火炬,直接带动北京及周边地区3亿人参与冬季运动。
理念三:节俭办赛。以场馆建设、赛事运行、仪式和文体活动为重点,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采用市场化运作,合理设置场馆和活动标准,精心编制和严格执行预算。在保障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办赛成本,增加社会福利。
【材料二】
申办冬奥会成功不久,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部开工。北京新机场以及连接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大赛区的高速铁路,都预计在冬奥会测试赛前具备通行条件。据悉,2020年12月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重点配套交通基建工程——京张高铁延庆线正式开通运营,延庆站新建站房同步投入使用。同时,北京夏季奥运会后现存的体育场馆,如地标性建筑“鸟巢”体育场和“水立方”,都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再次派上用场。
在举办好一届冬季奥运会之外,让“3亿人上冰雪”,是中国政府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庄严承诺。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冰雪运动,让更多人通过练习冰雪运动受益,这个宏伟的目标也在逐渐实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明确提出全国中小学要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要开设冰雪项目运动课程。
【材料三】
第23届冬奥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将奥运会会旗交到北京市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陈吉宁手中。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体育场响起,透过舞台上的电子显示屏,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共唱国歌。随后,上演历时8分钟的“2022,相约北京”表演。整场演出一改往日成百上千人参与的庞大奢华设计思路,由象征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24名轮滑演员和24个带透明发光屏幕的智能机器人完成。该演出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科技与人文交织,完美呈现了中国人民对八方来客的美好邀请。世界上最大最轻的熊猫木偶、与人共舞的机器人……这些新技术,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科技元素也将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大亮点。
【1】下列为材料一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2022年冬奥会将践行三大理念
B.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并提出三大理念
C.2022年中国首次举办冬奥会,三大理念显亮点
D.第24届冬奥会彰显三大理念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让“3亿人上冰雪”是我国对国际奥委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参与2022年冬奥会的运动员将是最多的一届。
B.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序全面开工,目前部分项目已竣工。
C.2022年冬奥会后很多2008年夏奥会场馆将成为冰上项目永久性训练场地。
D.北方地区所有中小学要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还要开设冰雪项目运动课程。
【3】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3届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市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陈吉宁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手中接过奥运会会旗。
B.在23届冬奥会闭幕式上,中国为世界呈现了一场成百上千人参与的庞大奢华演出。
C.在第23届冬奥会闭幕式上,历时8分钟的“2022,相约北京”表演,体现出材料一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办赛理念。
D.世界上最大最轻的熊猫木偶、与人共舞的机器人这两大新技术,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
【4】请你认真阅读材料,说-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节俭办赛’的理念”是怎样在筹备过程中得以落实的?
10、阅读《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史载:l933年2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地区突然发生里氏7.5级地震,顷刻间,叠溪四周峰塌坡裂,岷江三处水流受阻,水位疾升300余米,形成11个海子。其后,一个海子突然决口,沿岸村寨全被吞噬。这里的“海子”就是堰塞湖。
②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qì)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藏东南峡谷地区八宿县的然乌错(“错”,藏语“湖”的意思)是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波密县的古乡错是冰川泥石流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和镜泊湖都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熔岩堰塞湖。最新的堰塞湖则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
③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就是由许多堰塞湖所构成的,这种地质地貌也是历史上的无数次地震自然形成的。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给人类带来了婀娜多姿的自然美景,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灾难。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而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这是因为堰塞湖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水深几乎都在百米以上,加之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一旦崩塌,高悬的湖水就会奔腾而下,不要说洪水会将下游淹没,就是在水流到达之前的空气压缩波就足以将所有的建筑物摧毁。
④历史上很多堰塞湖形成后是要溃决的。堰塞湖的溃坝分为瞬时全溃、瞬时部分溃决、逐步溃决三种。相对来说,瞬时全溃危险性最大,而逐步溃决危险性最小。因此,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非常重要。如果堆积体以石灰岩为主则相对比较稳定,而以松散土为主相对容易溃决。只有在第一时间去堰塞湖现场,才能较准确地了解堆积体的情况,但往往产生堰塞湖的地方都是徒步难以到达现场的。运用我国开发的三维电子江河与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堰塞湖形成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大体测定堆积体的体积、水体体积、汇流面积、可能溃坝的最大洪量及影响范围等。在此基础上,实施控制性泄洪。另外,在排险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利用遥感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和预警,开展堰塞湖风险评估分析,预测堰塞湖渍决时间及泛滥范围,从而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根据《光明日报》、“中国百科网”、“世界科技报道网”等相关内容编写)
【1】第①段叙述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②段和第③段都举了堰塞湖的例子,请分别说说两处举例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3】第③段中说“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联系下文,具体说说这种“不稳定”体现在
哪些地方。
【4】请说出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大体”一词的表达作用。
【5】阅读第④段,说说如何减轻堰塞湖带来的灾害。请分4条概括,每条不超过12字。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人物扫描】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已经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作者访谈】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经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了。
【文章呈现】
木鱼馄饨
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的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冬季里的一天,天空中飘着无力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使人觉得格外空灵,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声敲得十分沉重有力,从满天的雨丝里飞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地,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小灯,随着道路的起伏,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敲奏木鱼,他的回答竟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于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大众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于是我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亚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卖馄饨的信号是别具匠心的。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至于吵醒熟睡的人们的工具,而且在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一样大声叫嚷,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既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又不至于打断熟睡者的美梦。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和他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中尽人皆知的人物,他显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里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叫卖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已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于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未睡者的心灵。
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选自《读者》,有改动)
【网友评论】
“清”,是清丽;“玄”,有禅意。看他的散文,是从一堆废弃的书堆里找到的一本长江出版传媒出版的《林清玄散文精选》,直到前几天,才粗略地翻了一下。
林清玄的散文平直朴实,清新易读,引人思考,有正能量。从书中读到的信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旧式文人,国学底子厚重,字里行间诗词掌故,禅宗智慧,机锋接引,信手拈来。他热爱传统国学,汉语言文学之美深深地融化在他的血统中。
他的写作套式并不新颖,基本上都是以小见大,或类似于比兴手法,即由此物到彼物,逐渐衍生出禅意或哲理。面也较窄,多如花鸟虫鱼,吃喝品茗,民间杂艺,修佛类,绕来转去即成人生顿悟,机杼自见。文风太过清丽、矫情,个别地方显得圆滑、世故、牵强,然而,哪怕世上最知名的写手,写出的不一定篇篇可读,挑可看的看。毕竟生命很宝贵。
——知乎网友评论
林清玄的散文多取材身边的小人物,有流浪汉、街头艺人、小商贩、种树人等,用他独特的视角关注这些小人物,从他们身上发掘人间的真善美。例如在《好雪片片》中写了一个衣着污秽、行动不便的街头流浪汉,这样一个生活困顿的老人,却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为所有买他奖券的人套上一个“祝君中奖”的红色封套;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用不灵便的手,为作者扣扣子。这暗示读者无论处境如何,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浴着光辉的母亲》则写在公共汽车上,一个母亲因担心弱智的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不断疼惜呵护儿子,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作者因此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林清玄正是用他独特而真实的笔触和眼光来写这些普通的小人物,呼唤起人们内心最美好的感情,从而引领读者感悟人间最真最淳最美的人情,享受人间醇美真情带来的温暖。
——瑞文网网友评论
【1】读【作者访谈】,说说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下列对【作者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B. 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仙与俗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
C. 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D. 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E. 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
(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为什么说读不读经是无关紧要的事)
【4】“林清玄的散文多取材身边的小人物,从他们身上发掘人间的真善美。”读《木鱼馄饨》简要品析“老人”身上的“真善美”。
【5】试探究标题“木鱼馄饨”的好处。
【6】【网友评论】中提到“以小见大”是林清玄散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请结合下面知识卡片中的相关知识,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访谈】中林清玄曾说过:“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经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了。”结合《木鱼馄饨》一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按要求作文
成长就是一段旅程。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牌的书香,还有……
请以“成长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