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淮安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B. 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 《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程。

    D.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董卿抑扬顿挫地朗读,感染了诗词大会现场的每一位听众。

    B.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白佛山景区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D.小明同学经常参加义务劳动,任劳任怨,赢得了全体同学的尊重。

  • 3、下列各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拙劣  浮燥  枯躁  纷至踏来 B.演绎  嫌恶  漫溢  轻歌曼舞

    C.敦实  撩望  堕落  处目伤怀 D.嬉戏  狡辨  驰骋  厉厉在目

  • 4、下列对书法标语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A.结构阔大,横细竖粗,点画较为丰厚饱满,雄壮刚强。

    B.楷行两书并用,字体美观流畅,节奏和谐。

    C.线条爽直纤细,如烟云缭绕,龙蛇飞动,潇洒飘逸。

    D.秀美而不失骨力,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其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幼立志而孜孜以求。 B. 人到中年而尚未如愿。

    C. 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 D. 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

    2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以梦境写心境,上片写梦中见到的战争情景,下片写此人梦醒后悲愤的心情。

    B. 词中回忆发生在雁门西、青海际的一场战斗,描写出当时整肃的军容和浩荡的军威。

    C. “睡觉寒灯里”这句意思是说词人从梦中回到了现实中,见到的是凄凉寂寞的情景。

    D. “鬓虽残,心未灭”对比强烈,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流露了激愤心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中借太阳升之时的水边景物来烘托环境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以声衬静”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这种手法写出山里寺院寂静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善于抓住下层劳动人民在艰难困苦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心理,揭示其为生活所迫的艰难处境。他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卖炭翁》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揭示了农民的矛盾心理。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以上选文中的父亲是__________(人名),选文出自《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温暖的村庄

    ①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村庄里的事。

    ②你端起一个异地的碗,你会想起放在家中碗柜里的碗。什么碗柜呀,就是一个搁碗的木架子,也可能炉台上有一个放碗的空间,垒炉子时就丢下的放碗的地方。筷笼子就挂在墙壁上,风吹来,筷子们像占卦人抖动的卦签,那种响动忽然就搅动了你的胃口。有时候你想城里的墙上为什么不也挂这样的筷笼子,让风也吹一吹,听听筷子的响声。这样的时候,你站到了厨房的窗前,开始望着家乡的方向。你把耳朵尽力地往窗外挪,你就会想起家乡的糊涂面条,想起放在糊涂面条锅里的红薯,想起黏在红薯上的黄豆。

    ③春节在家时,有一天儿子对你说,爷爷的手工面真好吃。儿子去老人锅里给你盛了一碗。你怔怔地捧着,自己就是吃父亲的手工面长大的啊,现在你自己的孩子也喜欢上父亲的手工面了,想起自己在城里馋时去吃街上的手工面,父亲的手工面才是最最好吃的啊。你的泪掉在了碗里。

    ④走在流浪途中的人最频繁想起的一个词,就是“村庄”。那个在某棵树下埋着自己胞衣的地方是永远忘不了的。那里才是你最终的灵魂,才是你灵魂的栖息之地。是又一次远行,背起行囊就要回家的时候你忽然地想起村庄,忽然想起“温暖的村庄”这几个字,你对村庄的温暖有了一种疼痛的体味。当脚步踏在村口的时候你的心悸动起来,那是一种远行,带着一种漂泊,一种苦寻的远行。你在村口闭上了眼睛,真的,一刹那,你竟然不敢睁着眼睛去看自己的村庄。但你实在想看看想念中的村庄,永远系着你灵魂的村庄。树叶在你离开时才刚刚成片,才刚绽出一年的旺盛,现在竟然已开始落了。时光真是无情,时光真像一把锋利的钳子,再坚硬的钢丝绳也能铰断。妻子和两个孩子站在胡同口,你看见他们了,他们手拉手看你慢慢地走近。妻子牵着他们的手不让他们跑,你倏然看见孩子们长高了。时光也真是有意思,女儿的辫子撵上妈妈的长了,儿子在用一种狐疑、期盼又调皮的眼神看着你。走近院子,你看见了父亲,父亲是越来越老了,父亲的睫毛上都结上了皱纹。父亲站着,不说话,这个一生不爱说话的老人后来说,你不是爱吃梅豆嘛,霜降后的梅豆结得稠。你这才看见满院子的青绿,梅豆枝上的白花,在白花的中间拱出豆荚,还有和梅豆争着地盘的线瓜。

    ⑤村庄是很大的,要真正走遍村庄也是不容易的,村庄好像是让你永远都不会走遍的,你长到八十岁,回头一望,你真的会有没有走过的地方,没有去过的人家。其实这就是村庄的阔大,村庄给你的念想。村庄是太大了,多少年多少代她生长了多少树多少庄稼,衍生了多少人,养过多少鸟多少牲畜,建起了多少房子,多少人走成了多少路,你怎么会把村庄走遍呢?其实,村庄是很小的,抬一抬腿就到头了,村庄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只是那巴掌一握就会把好多游子,把好多时光,把好多的梦,把多少年庄稼的长势握在手里。

    ⑥你现在又离开村庄了,你又天天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有一天你又站在阳台上,你遥望着村庄,你忽然又想起“温暖的村庄”了,你想起了一棵孤独的坟树,坟树下的母亲,坟树上留恋着悠然盘旋的鸽子。坟树,其实是你最大最痛的怀念。你想起一生都守在村庄的父亲,你想应该让父亲来这个城市走一走。站在窗口忽然想,让父亲来看看城市的模样,城市的成长,让父亲也站在楼上望一望他住了一生的村庄吧。

    ⑦你的心已经跑回村庄。

    ⑧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

    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第④段说到离开村庄的人对村庄的温暖有一种“疼痛的体味”,这种“疼痛的体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第⑤段中作者先说“村庄是很大的”,又说“村庄是很小的”,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4末段“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请说说本文以“温暖的村庄”为题,有何用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以下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月夜归航的罗汉豆,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里,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作文。

    还记得《背影》里的“父亲”吗?“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我”,“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攀爬”是最美的姿态,它或许是身体的苦旅,也或许是心灵的跋涉。

    请你以“攀爬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场景,恰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