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西方报刊于19世纪90年代刊登的一幅名为《文明的胜利》的漫画。该漫画描绘了张牙舞爪的小龙手拿来复枪、尾巴卷着鱼雷正与手持双管火枪的巨龙缠斗;而头戴橄榄枝的西方女神则背靠机关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该漫画描绘的战争( )
A.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B.使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标志清朝宗藩体制开始瓦解
2、有人把近代中国某事件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该事件可能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言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下列观点最可能出现在《论语》中的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法治国
D.为政以德
4、“西洋之迹,著自郑和……总率巨棕百艘,发自福州五虎门,维艄挂席,际天而行。”以下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此开始了中国与欧洲间的贸易往来
B.是世界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
C.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倭寇对中国的入侵
D.促进了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5、黄宗羲提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王夫之提出“不以天下私一人”。这表明他们都( )
A.维护封建礼教
B.提倡经世致用
C.抨击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
6、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所用车马衣服器械百物称“乘舆”,所在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所至称“幸”,所进称“御”。该规定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
A.皇帝独尊
B.君权神授
C.皇权至上
D.皇位世袭
7、处于红山文化晚期的辽宁牛河梁遗址发现了用石块修筑的40多个方形积石墓。其中,大型积石墓随葬玉龙、玉龟、玉鸟等动物形玉器和玉璧、玉玦、玉镯等装饰品,个别墓葬还随葬玉人,而中小型积石墓几乎没有随葬品。据此可知,红山文化晚期( )
A.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B.具有早期国家特征
C.手工制作技术先进
D.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8、习近平在评价近代某一会议时指出:“(该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下列对该会议描述正确的是( )
A.标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B.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C.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进行了探索
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9、邵雍《观物内篇》谓:“因静照物、以物观物”,程颢《秋日偶成》中也提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全面影响了两宋画家对风俗画中配景的择取。即以“静观内省”式的造境心态,完成对于自然物象的冷静观察与平静书写。这些绘画理论( )
A.是市民阶层意志的体现
B.践行了理学的格物观念
C.反映了绘画理论的成熟
D.开始突破传统写意风格
10、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开始于
A.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1、《新唐书·宗室传赞》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作用加以区别:“建侯置守,如质文递救……救土崩之难,莫如建诸侯……削尾大之势,莫如置守宰。”据此可知,郡县制(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华夏认同的加强
D.导致了政令的渐趋弱化
12、《晋书·谢安传》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谢安被封,主要是因为( )
A.是门第高的有名士族
B.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C.促进了民族间大交融
D.推动了南方经济发展
13、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C.美国政府推行霸权主义,干涉我国内政
D.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
14、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号召人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同年,《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使陈景润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楷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迅速成为一个时代响亮的口号。这(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B.适应了工作重心转移的时代需要
C.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D.推动了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5、明清两代以北京为都城后,宫廷贵族间流行植养花在。《析津日记》截“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居人遂以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如都门。”《帝京最物略》中有京郊圃人“废晨昏者半岁,而终岁衣食焉。”这反映了京郊地区( )
A.消费观念的奢靡化
B.产品加工的专业化
C.土地利用的精细化
D.农业生产的市场化
16、汉代诗人辛延年在《羽林郎》中写道:“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诗中提到的“大秦珠”,是来自地中海一带的“蜻蜓眼琉璃珠”。从西域到内地,从宫廷到酒肆,“大秦珠”成为深受汉代女性喜爱的装饰品。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A.海外贸易非常兴盛
B.域外文化成为主流
C.中西交往已经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17、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
A.遣唐使来华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天竺
D.鉴真东渡日本
18、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已经学会用火。研究元谋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 )
A.考古发掘
B.史书记载
C.神话传说
D.学术论著
19、北宋时期,地方设路、州、县三级,中央政府曾对一级地方行政单位“路”进行过多次析分。如表为北宋时路的数量变化。这一变化说明,北宋时期( )
至道三年(997年) | 天禧四年(1020年) | 宣和末年(1125年) |
15路 | 18路 | 26路 |
A.提高了州县的政治地位
B.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
C.国家疆域范围不断扩大
D.中央强化了对地方控制
20、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战火中的西南联大( )
A.重视师生的课余生活
B.改善了中国工业布局
C.保障了抗战武器供应
D.展现了伟大抗战精神
21、在《清世宗实录》中有载,雍正十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等”。雍正十年以后则常“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的次数。这一变化表明
A.军机处地位上升
B.清廷内部矛盾尖锐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皇帝决策更好执行
22、清朝设置“十三行”后,中国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但在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质茶叶、丝绸、土布等仍大受青睐,其中茶叶的出口量位居第一。18世纪初,英商购买的茶叶不过500担,到18世纪中叶增至5万担,到19世纪初更增至20万担。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十三行”制度基本被废除
B.对外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C.英国强行打开了中国大门
D.闭关并未断绝对外交往
23、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战争”( )
A.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中国被迫签署《北京条约》
C.中国战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D.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24、下图是新疆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的唐代《双童图》,图中左边小孩手中所抱的卷毛小狗在当时被称为“拂菻狗”,这种狗于7世纪初出现在中原,是高昌王向唐朝贡献的礼物,“中国有拂蒜狗,自此始也”。这一作品印证了( )
A.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平等
B.朝贡贸易体制日益成熟
C.绘画技法深受拂菻影响
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
25、抗击倭寇: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_______。在抗倭斗争中,___________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
26、沿海危机
(1)东南沿海的“倭患”
①背景: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________盛行。
②举措:明廷派________等人平倭,戚家军。
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重创倭寇。
③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
①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________,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
②表现:
澳门:16世纪中叶,________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台湾: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________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________。
27、解读下表,不符合当时英国的是
1854一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 原材料 | 食品 | 工业制造 |
出口贸易 | 7% | 8% | 85% |
进口贸易 | 61% | 33% | 6% |
A.工业制造品拥有强大的贸易竞争优势
B.工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C.主张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D.贸易优势基于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
28、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________
29、西南
(1)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________年8月,________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
(2)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________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
(3)1885年3月,清军在________率领下取得________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这时,清廷下达停战令。
(4)6月,________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________占领越南。
30、民族分化政策“________”。
(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内容:
等级 | 名称 | 民族 |
第一等 | 蒙古人 | 蒙古族 |
第二等 | 色目人 | 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回回人等 |
第三等 | 汉人 |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 |
第四等 | 南人 |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
(3)结果: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________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31、洋务派人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他们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32、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___和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33、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__________ 。明成祖设立__________。
34、________
(1)概况: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________。
(2)影响: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35、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是怎样的?
36、“四个现代化”提出的时间和作用是什么?
37、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社会背景有哪些?
38、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从外交、经济和发展等思考)
39、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诸多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