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和二十年(496 年)正月,北魏孝文帝下诏: “魏之先祖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主元也,宜改姓元氏。”此举意在 ( )
A.促进北魏统一北方
B.消除民族间的隔阂
C.弘扬儒家先进文化
D.维护政权正统地位
2、有历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在缺少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忽然到来,匆匆催生了民主共和,却不可能为这个崭新的共和国准备下新型的官员和现代公民,仍然上演着皇帝时代为王牧民的官员与千百万草民的旧戏”。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
A.君主专制制度仍留有残余
B.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C.彻底批判旧思想的必要性
D.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变革
3、1860年以后,湘、淮集团的首脑人物担任了战区各省的督、抚大员。他们重组地方政权,将辖区内布政使、按察使两司降为督抚属官,由其部将担任。这一变化表明清朝( )
A.选官制度发生变革
B.内忧外患局势缓和
C.中央权力逐渐下移
D.大力推进洋务运动
4、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5、《易经》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坤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时( )
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
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
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
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
6、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
A.降低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减少了决策失误
D.提高了工作效率
7、下列方框内的措施或内容反映了( )
※迁都洛阳 ※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 ※统一说汉话 ※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
A.秦国商鞅变法
B.北宋王安石变法
C.东汉光武中兴
D.北魏孝文帝改革
8、明代内阁辅臣的选任,大多采用由皇帝直接下令决定某人入阁的形式,叫“特简”。后来,也可以由阁臣会同非内阁的廷臣推荐候选人供皇帝选择;皇帝若拿不定主意,可以抽签决定,叫“枚卜”。从阁臣的产生可以看出(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内阁辅臣德才兼备
C.内阁辅臣权力膨胀
D.利于皇帝控制内阁
9、2020年12月4日,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建成放电,标志我国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再到如今最高参数“人造太阳”的建成,均得益于( )
A.国际形势趋向和平发展
B.和平利用核能技术提升
C.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D.国家高度重视核能利用
10、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① |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 |
② |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
③ | 秦汉时期北方地区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 |
A.食物物种交流地域特色鲜明
B.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C.古代中国食物种植生产分布
D.灌溉农业水利系统领先发达
1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文中所说的“进步”是指( )
A.洋务事业由军事发展到教育、交通和民用工业
B.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C.近代化的路径由实现国家富强到争取民族独立
D.社会变革方式由中体西用到维新改良再到革命
12、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
杏坛讲学图
A.政在大夫
B.学而优则仕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内圣外王
13、南宋风俗宝典《梦粱录》有云:“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在南宋都城临安府,小商贩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看的,其方式都是“歌叫关扑”。所谓“歌叫”,就是用唱腔来叫卖,吆喝出来如同唱歌。至于“关扑”,则类似于有奖促销。这反映出宋代( )
A.城市商业的发展
B.市民文化的丰富
C.经营模式的突破
D.音乐艺术的革新
14、2023年12月14日,香港政府统计处报道:第三季香港本地居民总收入为8605亿元,同比上升9.6%;同季以当时市价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估计为7671亿元,同比升幅为6.4%。中国内地继续是香港初次收入总流入的最主要来源地,占当季总流入的47.9%。这说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全面形成
B.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推动香港发展
D.香港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15、明代的内阁大臣有代替皇帝发言的职能,即进行草拟圣旨、票拟批答、拟定遗诏等,这些诏书有时是皇帝亲授,有时是通过宦官传达。这一职能( )
A.使内阁成为正式机构
B.是君主意志的反映
C.易导致权臣干政现象
D.说明内阁制约皇权
16、宋朝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大城市消费水平的高涨、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达,都达到空前水平;国内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陕、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这主要得益于( )
A.政府放松对市场时空限制
B.长途贩运贸易的快速发展
C.信用货币交子的流通使用
D.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17、汉初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汉承秦制”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实行两种制度并行。这里的“秦制”是( )
A.行省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8、有学者认为,东吴时南方地区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后又出现“三熟之稻”……双季稻与三季稻的出现,主要是利用南方炎热的气温、充沛的日照和雨水,同时也需要栽培技术与之配套。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当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优良品种引进
C.北方人民南迁
D.社会相对稳定
19、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了( )
A.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西学东渐逐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20、据宋人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谓之契丹官,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谓之汉官,南枢密、南宰相”。这一官制对应的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21、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实难任天下之事,渐次形成的内阁、司礼监成为皇帝的左右手,然而皇帝往往更依赖后者,所谓“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司礼之批红”,宦官势力突破了内廷,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系统渗透。由此可知,明朝的宦官专权( )
A.使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是中枢机构异变的结果
C.导致内阁失去了决策权力
D.促使中央权力体制平衡
22、重庆谈判前,蒋介石的智囊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蒋介石接受了这一建议。这说明( )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C.中共获得国际主流支持
D.国民党假和谈真备战险恶阴谋
23、“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如出现社会分工;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
A.北京山顶洞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
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C.山西陶寺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
D.河南仰韶遗址出土几何图案的陶器
24、唐朝时,西州(今吐鲁番)是诸国入唐的桥头堡,兴胡麋集之所。古城遗址出土了当时大量的汉字文书和相当数量的藏文、回鹘文、梵文、中古波斯语、叙利亚语等非汉字文献。这反映了唐代( )
A.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中原文化受到了推崇
C.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D.外重内轻的局面形成
25、经过
(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________率领联军从________向北京进发,在________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2)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________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3)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________”的决定。
(4)7月14日,________陷落。
(5)8月中旬,________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26、由____________开始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体制,__________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______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强化了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重要影响。
27、随着________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________的持续发展,创建________的问题提到历史日程上来
(1)1920年初,________和________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
(2)同年4月,________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8月,________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28、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________
29、13世纪初,英国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_____________,以限制王权。实质是解决_______与封建贵族的矛盾斗争。影响:逐渐形成召开由国王和贵族院、平民院组成的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后来,《大宪章》里的封建贵族权利逐步演化成普通的宪法权利。
30、土地改革
(1)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_之下。
(2)________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
(3)到________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________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4)农民从封建________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_______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31、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_______年6月,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_______,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_______、_______,揭开了______________的序幕。
3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33、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________,支持________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34、太平天国颁布的________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35、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1901年列强为侵略中国,发动了哪几次主要侵略战争?(需列举4次,可以不写时间)
(2)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掀起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阶级 | 反侵略求民主的事件(每格填一件大事) | 最终结果 |
农民阶级 |
|
|
资产阶级 |
|
|
无产阶级 |
|
|
(4)综合表格中的各项信息(尤其是“最终结果”),你能获得什么认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内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在当时雅典40多万人口中,只有4.2万人享有公民权,其中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公民总数的1/6左右,其余9/10的居民,包括11.5万奴隶、2.85万外邦人和占人口一半的妇女,都被剥夺了民主权利,据此,该观点认定雅典民主仅仅是奴隶主阶级的少数人民主,从而给予了否定和批判。
很显然,这种以现代普选制民主为参照系的结论是有悖于历史主义原则的。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本是一个逐步扩大的长期缓慢的过程,即使作为民主宪政先行国的英国,晚至1831年时也只有土地贵族和商业贵族才拥有选举权,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4.4%。选民比率还不及古代雅典的一半。因此客观地说,在2500年前能有1/10以上的居民享有民主权利已经难能可贵了,……确信雅典是19世纪以前世界上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
——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遇上这种情况,适用什么法律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两种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写出一种观点的理由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罗马人怎样解决“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的问题?简述罗马法对近代的影响。
37、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8、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各是什么?
39、应当如何看待明朝统治者“下西洋”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