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跻身 杀手锏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B.艺苑 入场券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C.彗星 白炽灯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D.精湛 孵化器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 古之学者必有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迪士尼动画影片《疯狂动物城》不仅故事有趣,动物主角可爱,情节引人入胜,而且能将哲理意义、文化内涵自然巧妙地融进精彩的故事情节中,给人以启迪。
B. 在第 53 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 2016 年“国际安徒生奖”,开创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C.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D. 我国即将实施的首部慈善法对慈善活动进行了明确界定,同时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开展慈善服务等方面也做出了规定。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漫江碧透(满,遍) ②虽有槁暴(晒干)
③小学而大遗(丢弃)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平常)
B.①见贤思齐焉(贤能的人) ②君子不齿(不耻)
③君子生非异也(天资) ④假舆马者(凭借,利用)
C.①金就砺则利(靠近) 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多)
③其曲中规(符合) ④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D.①文胜质则史(虚浮) ②作《师说》以贻之(遗留)
③郯子之徒(同类人) ④今之众人(一般人)
5、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又郊败之。
B.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C.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D. 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多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辞典》,有删改)
材料二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既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
诗人王久辛说,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辞,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诗人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他们多以19世纪以前的西方诗歌为参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这没什么意义。
(摘编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断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
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典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
然而,必须正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对这两种状态下的诗歌,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评价体系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多年来,诗歌界有这么一个共识,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诗歌,无疑为中国新诗提供了转型契机,但这种转型不是分阶段的蜕变,而几乎是共时性完成的。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时反复挑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
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列的国际军团——从20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的普吕多姆,到爱尔兰的叶芝,再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姆……多国联军步步进逼,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
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不必执念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
最后,还涉及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问题。当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持否定态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诗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
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没有必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
C.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D.于坚认为对新诗的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
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是为了证明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
C.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
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新诗音乐性的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
【3】应如何评价百年新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一定会热切殷切地接待贤才,表达了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2)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一句借昆虫来慨叹生命的短暂,“_______”一句直接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统治者掠取珍宝时丝毫不剩,耗费起来毫不在意的情形。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点评了几位弟子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下了登楼引起的个人的身世之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兰亭集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批评态度。
(2)“易水诀别”是《荆轲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正面说明忧困、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4)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阐明“学”与“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国家可能灭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一诗中点明诗人身处尘世却没有车马喧嚣的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书项王庙壁
王象春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注]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注]定陶美人: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刘邦进入秦都城咸阳以后,与百姓约法三章,秦川一带的百姓如久旱逢雨。
B.前三句以龙、虎为喻,分别喻指刘邦、项羽,因为明显刘的政治策略要高于项。
C.中三句运用对比手法,写项羽看重情意,刘邦不顾亲情,诗人称赞项而贬斥刘。
D.本诗题为“书项王庙壁”,却平分笔墨写刘、项二人的种种做法,有些文不对题。
【2】在成败殊途的刘邦和项羽身上,诗人认为他们二人有怎样的共同点?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轼以按盛崇仁赃罪,被诬下吏,事白,还职。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降。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贼势日炽。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轼至,以便宜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B.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C.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D.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等。
B.“入”在文中是“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而京官调任地方官则用“出”。
C.“户部”是“六部”之首,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户籍财经祭祀等事务。
D.“乘传归”在文中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帝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轼判案能力很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洗血了冤情。
B.王轼关心民生疾苦。在发生饥荒时,他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
C.王轼用兵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根据当时形势布置作战计划,最终取得了胜利。
D.王轼深受重用。他曾受命与刑部一起制定条例,因有战功受重赏,最后因病请求退休。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以按盛崇仁赃罪,被诬下吏,事白,还职。
(2)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贼势日炽。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谈到青少年和年轻人应该如何去选择未来的专业和职业,现今社会上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种认为择业的根基应该是兴趣爱好;另外一种则完全相反,认为择业应该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前景为导向。
对于未来的专业和职业选择,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身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