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也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句)
B.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
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D.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3、下列各项中的三个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天子气也 秋以为期 吾属今为之虏矣
B. 不吾知其亦已兮 何以解忧 大王来何操
C. 高余冠之岌岌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D. 鸡鸣桑树颠 晋军函陵 沛公欲王关中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各种玩法眼花缭乱,各种广告不厌其烦,“双11”预售已成一场需要消费者预习摸透五花八门的优惠规则,货比三家的考试。
②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果我们能有个足够宽广的胸怀,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③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改变了我国慈善的传统运作方式,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正在成为潮流,“互联网+公益”方兴未艾。
④曾经靠浩如烟海的小商品闯出一片天地、闻名世界的小义乌,如今正在借助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在世界掀起大波澜。
⑤当人们对城里出现的顶级艺术展安之若素,同时又始终保持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这便是一座城市带给市民的文化自信。.
⑥近年来,学术不端成为舆论热点问题,实现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还需要拿出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
A.①④⑤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③
5、下列有关《师说》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著有《昌黎先生文集》。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C.句读,古时指文辞休止或停顿处。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故要学习句读。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课文中指后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节日研究中,节日起源是热点,也是难点。从文化记忆的角度讲,传统节日的起源并不是“有据可查的历史,只是被回忆的历史。”出埃及是以色列人的起源神话,这与它是否具有历史真实性毫无关系。在逾越节上它被当作起源神话,它已进入到这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之中。通过回忆,历史变成了神话。由此,历史不是变得不真实了,恰恰相反,只有这样,历史才拥有了可持续的规范性和定型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才变得真实。因此,从文化记忆视角讨论传统节日起源,不在于传统节日起源的历史真实性,而是强调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如何转变成传统节日主体生活中有意义的历史,如何发挥“可持续的规范性和定型性力量”,这才是传统节日起源解释层面上的真实意图。
在民众看来,他们对于传统节日起源的解释是有意义的历史。湖南省资兴县茶坪村瑶族盘王节,是为祭祀、追忆瑶族祖先盘王而设立的。盘王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不同支系的瑶族有自己的解释,但是,盘王的来历以及围绕盘王诞生的盘王节是历史的,这些历史究竟始于何时、何地并不确定,其间贯穿了瑶族民众选择性的文化记忆。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不断被文献记录,由此成为传统节日起源的可靠性依据。比如端午节食粽子习俗最早出现在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后来又被诸多文献转录记述,于是,人们依据《续齐谐记》的记录,肯定端午节及食粽子习俗起源的明确时间。然而,文献记录的记忆只是确定端午节食粽于习俗在南朝已经出现,但并不意味着它在这一时期才诞生。
传统节日起源于民众集体性的仪式活动,以仪式为核心形成民众生产生活秩序的结构化,这种结构化的循环生活在历史延续中不断融入神话、传说及习俗,在内容上是“发生在绝对的过去”,在形式上是具有“高度成型”的庆典仪式性的社会交往和节日,媒介是以文字、图像、舞蹈等形式进行的传统的、象征性的编码及展演。这些仪式活动将生活固化在记忆里,并且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所以,每次节日活动的传统就是对于节日起源及其相关人物、事件的文化记忧的“重复”。在文化记忆作用下,传统节日的仪式、事件把民众头脑中与传统节日起源及相关的文化想象、自然地理空间凝固为具体的生活传统,不同时代的文字记录对传统节日起源的解释成为心照不宣的共识,许多确认民族、地域认同和强化身份的知识得以在传统节日活动中不断巩固,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再生产。
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常常以“实物的记忆”形式呈现,这些实物成为传统节日记忆场关系被延续和重建。与记忆场有关的事物、事件,关涉到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每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们过去的事情,过去使用过的器物、住过的房子,走过的道路,如此一来,传统节日记忆场内的物质化的景观便会延续民众的生活关系,建构、拓展和丰富区域的历史传统。
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是区域性生活的传承实践,节日仪式与群体活动记录人的生活和文化传统。比如侗族农历三月十五摔跤节只有在贵州省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和寨高村举行。摔跤节期间,两个兄弟村寨的人要“祭萨岁”。所有人在鼓楼前集合,参与节日活动的牛也被装扮一新。小伙子们摔跤较量后就要斗牛。这种以“斗”为主的传统节日成为两个村寨的特殊历史,侗族人在解释摔跤节起源的时候包含了村落、村民丰富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具有根基性。比如瑶族的“祭盘王”、彝族的“火把节”、侗族的“祭萨岁”等等,这些传统节日起源中出现的人物、事件成为关键性内容,既是传统节日中心思想的来源,又是民族基本生活传统和核心文化元素的表达,他们在传统节日活动过程中被清晰地记忆,成为民族、地方历史的根脉和文化诞生的原点,并且出现在民众的生活里,发挥着凝聚人心的作用。
(摘编自王丹《传统节日研究的三个维度——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视角》)
材料二:
皇姑信仰及其皇姑节是云南文山广南壮族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民间信仰和地方节日,其崇拜和祭祀的对象皇姑是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胞妹安化郡主。
相传清顺治八年,清军攻占肇庆,永历帝向广西、云南败退,其年方十六的胞妹安化郡主不愿降清,随兄西逃,入滇途经广南并患病。安化郡主被广南壮族民众安顿在城西郊区的火烧寨治病,永历帝离开广南赴黔,安化郡主抱病送其胞兄至现今广南城区的马蹄井,之后天天到马蹄井遥思胞兄,终因病情不断加重而逝于井旁,“火烧寨”群众根据郡主生前请求,死后将其安葬于寨旁的山丘上。说来也怪,从此以后,火烧寨就一直风调雨顺、平安无事了,“火烧寨”也从此改名为“太平寨”。大家认为这是皇姑保佑的原因,修建了皇姑庙,并商定在每年农历四月皇姑去世的那一天举行隆重的接皇姑仪式活动,以此来纪念和感恩皇姑,祈求皇姑保佑,于是就产生了“皇姑节”。从此,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寅日,太平寨的壮族群众身着盛装,抬着一乘空轿,敲锣打鼓来到马蹄井祭拜,之后到皇姑庙纵情对歌,欢庆皇姑节。
(摘编自黄彩文、于霄《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以广南壮族皇姑节为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记忆中传统节日起源的历史不一定具备历史的真实性,它可以是被回忆的历史,也可以是神话传说。
B.理解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如何转变成节日主体生活中有意义的历史,是节日起源解释层面上的真实意图。
C.文化记忆视角下的传统节日起源无法确认其具体时间,比如端午节食粽子习俗的出现可能在南朝之前或后
D.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借助活动、仪式等物质性的或者象征性的形式保存、传播、延续它联结着历史与未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节日的起源若能进入到这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中,它便拥有了可持续的规范性和定型性力量。
B.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不断地被文献记录,这就决定了传统节日被后人原样保留并得到传承。
C.文化记忆中传统节日的起源不是一种空幻的文化想象,而是一种基于共同体认同下的文化信仰。
D.要研究民族、地方历史的根脉和文化诞生的原点,可以将节日起源的关键性内容作为重要对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节日文化记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瑶族描述祖先盘王事迹的歌谣
B.汉族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
C.横店影视城的明清宫苑建筑群
D.黄帝故里河南新郑轩辕桥的遗迹
【4】请从文化记忆角度谈谈广南壮族皇姑节的意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7、完成下列古诗文默写。
(1)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____________”,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2)羁鸟恋旧林,____。(《归园田居(其一)》)
(3)_______,心念旧恩。(《短歌行》)
(4)在《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是对当时在士大夫阶层盛行的庄子虚无主义思想的批判。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人短暂渺小的诗句是____ ,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
(3)《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 ______,____。
(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______,_____?
(5)《诗经·采薇》中既写出柳枝随风摇曳之状,又表现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写生命短暂与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由描写美丽的秋景过渡到回忆不平凡往事的两句是:“ 。 。”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 “ , ”两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在青草中驾船寻梦的画面。
(3)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2、阅读下面两首诗,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情方法奇特,备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13、阅读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2)自引而起,绝袖
(3)秦王还柱而走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秦王还柱而走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秦武阳色变振恐
【3】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愿大王少假借之 少:稍微。
B.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发:发放。
C.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B.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而乃以手共搏之
C. 愿大王少假借之 群臣怪之
D. 而乃以手共搏之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央视《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在节目中曾说:决定我们一生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董卿的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这段话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