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对酒当歌 当:应当 锲而不舍 锲:刻
B.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随意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
D.郯子之徒 徒:同类的人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但:只,只是
2、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不拘于时
C.圣人无常师
D.而耻学于师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不可能永远都保持好的情绪,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情绪。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消极情绪出现时,不要压抑它,而要通过如转移注意的焦点、自我安慰、适当发泄等方法调节或控制它。
①这样的人能让自己每天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②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③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慢慢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④这并不是说要压抑自已的消极情绪
⑤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并不是没有消极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⑥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并不能改变消极情绪,反而会使它在内心深处沉寂下来
A.③①④⑤⑥② B.③④⑥②⑤① C.⑤①③④⑥② D.⑤④③①⑥②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
②他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但他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办事。
③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④今天下午,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
⑤如果不未雨绸缪,将来就要被动,就难以保证明年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今年看明年”,及早准备。
⑥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称心如意了,这才摸起另一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 全,都
②秦人不暇自哀 不暇:来不及
B. ①白露横江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C. ①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识渊博
D. ①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 旧事,成例
6、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小题。
雪
鲁 彦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忙碌地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飞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 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记得某年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寓所里,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作响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上海的朋友们都像工厂里的机器,忙碌得一刻也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的房子。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①“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
但是,另一个我出现了。他是足以对回想过去的北京的我射出骄傲的眼光来的我。 这个我,某年在南京下雪的时候,曾经有过更快活的生活:雪落得很厚,盖住了一切的田野和道路。
②“没有意思!你这老年人!”我听见幼年的我对着过去的那些我这样说了。正如过去的那些我骄傲地对别个所说的一样。
不错,一切的雪天的生活和幼年的雪天的生活一比,过去和现在的喜悦是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一样,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然而对着这时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则我的幼年时候快乐的雪天生活的意义,又如何呢?这个他对着这个我,不也在说着③ “没有意思!” 的话吗?
天呵,我们不能再想了。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世界无终极之点,人类亦无末日之时。我既生为今日的我,为什么要追求或留念今日的我以外的我呢?今日的我虽说是寂寞地孤单地看守着永没有人或电话来访的房子,但既可以安逸地躲在房子里烤着火,避免风雪的寒冷;又可以隔着玻璃,诗人般的静默地鉴赏着雪花飞舞的美的世界,不也是足以自满的吗?
抓住现实。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
眼前雪花飞舞着的世界,就是最现实的现实。
看呵! 美丽的雪花在飞舞着呢。这就是我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
【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作者从眼前的雪花写起,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雪花带给人的感受,笔调优美,感情细腻。
B. 作者在文中分别详细地描写了自己某年在南京下雪时经历过的快乐生活和幼年时代下雪时的快乐生活,其中对童年下雪生活的描写是对长大后见到雪花时的喜悦之情的否定。
C. 文章描写了上海的雪,北京的雪,故乡的雪等。作者认为上海的雪最美,因为上海的雪花是作者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
D. 本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作者紧扣一个“雪”字在回忆和现实中穿梭,使我们既欣赏到雪的那份清韵,又了解到生活的一种哲理。
【2】文章第三段叙述了北京雪天怎样的情景?作用是什么?
【3】文章中三次写到“没有意思”,请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
7、补充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5)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6)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的两句是“____,_____ ”。
(3)杜甫《登高》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
(8)《陋室铭》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9)《望岳》“ _________,_______ 。”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6)《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以桑树起兴,比喻女子年老色衰,暗示女子被弃遭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采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大雪纷飞来表现戍卒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其坚持真理,追求美好的德行,纵使身死也不悔。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题。
闻邻船吹笛
(元末明初)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是杨基创作的七言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1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①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轲,驺②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注①梃:棍棒。②驺(zōu):同“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人”,周代统治者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
B.“晋国”,周朝的诸侯国,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后晋国分成韩、赵、燕三国。
C.“三代”,本文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尚书》是我国上古时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有“尚书记言,春秋记事”之说。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批评那些不施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批评了梁惠王不施仁政造成“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局面。
B.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仁政”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见梁惠王》第1段所体现的就是这种思想主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孟子说“仁者无敌”,请根据选文简要概括实现这种理想的具体措施。
14、以“有这样一位同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2)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
(3)字迹工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