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内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       ,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①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   ②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③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   ④又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⑤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⑥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A. ④⑥③⑤②①

    B. ②①④⑥③⑤

    C. ②①③⑤④⑥

    D. ④⑥②①③⑤

  • 2、下列与课本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造”意为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宵柝”是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是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是更筹,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D. “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 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C.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 5、高中母校的校庆之日即将到来,同学们纷纷写下了对母校的祝愿,下列对联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 枝繁叶茂造福一方桑梓   天高地阔浇灌八面桃李

    B. 杏坛吐故风送济济人才   绛帐纳新云别莘莘学子

    C. 忆往昔书生意气同窗数载   看今朝赤子情怀欢聚一堂

    D. 依山观海吞吐日月真卓越   教书育人彰显师德更辉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说腊梅

    王祥夫

    北方没有梅花,要看梅花只好到公园或去面对让龚自珍生气的梅桩盆景,盆景梅花毕竟是盆景,一个人面对一盆梅花,不知是人在那里孤芳自赏还是梅在孤芳自赏?反过来说一句,真不知孤芳自赏的是人还是梅?梅花的香,细究起来,之所以让人觉着特别的香,问题在于这时候除了梅花确实还没有其他的花,既无花,何谈香哉?所以梅的香是只此一家。梅花中,我最喜欢的是白梅,当然最好是绿萼,开起来让人觉着有无限的春意在里边。朱砂梅固然好,但是太热闹,太热闹的东西我总是不太喜欢,但想起《红楼梦》中宝琴抱的那一大枝红梅,却又让人觉着好,红梅要衬着白雪才好看,但白梅亦要雪来衬着才更妙。王安石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的就是白梅,而字面上没一个白字,真是妙哉。梅与雪一色,浑然难辨,当然只能靠香气来感觉梅在雪中的傲然存在。传说中袁中郎儿歌《雪》的那首诗我也喜欢:一片两片三四片,四片五片六七片,七片八片十来片,飞入梅花都不见。也只能是写白梅。多么好的境界,那该是多么密急的雪,直飞到一大片的白梅里去。

    身在北方,看雪的机会太多,但看梅就只能对着盆梅想象江南的香雪海。今年去了一趟南京,是专门去看梅,却上了新闻媒体的当,电视画面上的梅已经是开得纷纷扬扬,但现实中的梅花却还没怎么开,要说开也只是星星点点,无论红梅还是白梅都还是满树满枝的花骨朵,倒是腊梅正开得好,腊梅真是香,离老远就能让人闻到,远远的,远远的就香过来。北方没有腊梅,远远地闻过香后,然后过去细看,却让人吃一惊。腊梅当然是黄的,颜色像是有几分透明,像是受了冻。让人吃惊的是腊梅的花瓣是十多瓣儿,分两三层,花瓣儿是尖锐的三角。这忽然让我想到了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当初看这幅画,心里还觉得十分不解,萱草和腊梅在一起开花可以让人理解,艺术既不是自然中物,时序自然可以被打破。但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徽宗笔下的腊梅怎么会是那么多瓣儿,重瓣儿梅可以多瓣儿,重重叠叠十多层都可以,但梅花的花瓣儿怎么会是尖锐的三角?当时还觉得是徽宗的笔误。殊不知却是自己的不对。艺术家的徽宗向来是重写生也提倡写生,关于孔雀升阶先举哪条腿已成艺坛佳话。看了南京的腊梅才知道徽宗的创作态度真是极其严谨。艺术从来都离不了想象,但从来都不能只靠想象来完成。

    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的那篇写他故乡花木的随笔,他说他的故乡有一树老腊梅,年年腊梅要开花的时候他会爬到树上去摘一些下来,给家中的女眷戴。而且说到腊梅中的“狗心梅”和“檀心梅”,我在南京看到的腊梅花便是檀心梅,花心着深紫色。当时摘了满把放在衣服口袋里,到第二天还在香。从南京到扬州,瘦西湖两边的腊梅也黄黄的刚刚正开,远远的香气拂然而至,让人顾不得和年轻的船娘说话。

    看了腊梅,想想自己最初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时对徽宗的不满,真是让人惭愧,艺术要的是认真,做人做事也要的是认真,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最好要亲自看看才好,“艺术”二字首先是要从眼上过然后再从心上来,做人做事也如此,先要从眼上过,再从心上来。这倒是去南京看梅花最大的收获。至于满坑满谷的梅花的那种气势倒在其次了。几百株几千株的梅花一齐开放如雪如海,当然让人感动,但要领略梅之真韵,还要一株一枝一朵地细细看来,不细看,只远远一望,岂能知道腊梅为何物,这样看,恐怕是到死不知腊梅。

    〔选自《五十年花地精品选》(散文卷上)〕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引用王安石的诗与袁中郎的儿歌,写出了作者心中对白梅的喜爱,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 作者介绍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其目的是为了证明“艺术不是自然中物,时序自然可以被打破”的观点。

    C. 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腊梅为切入点,着眼于艺术和做人做事的态度和原则,充分体现了散文的特性。

    D. 文章以议论为主,兼顾记叙、描写和抒情;语言质朴,意味隽永,如开头写道“一个人面对一盆梅花,不知是人在那里孤芳自赏还是梅在孤芳自赏”。

    2作者为什么说“红梅要衬着白雪才好看,但白梅亦要雪来衬着才更妙”?请作简要分析。

    3文章题名“说腊梅”,为何在第一段花了很多笔墨写白梅呢?请你从文章构思和主旨两方面来谈谈这样安排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致所至吟诵明月之诗,陶醉其中。

    (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群山雪后之态,接着又用“______________”一句写积雪的光彩,一句绘形,一句着色,形象生动。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得勇敢并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3)___________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____________。(《六国论》)

    (5)__________,一个空劳牵挂。____________,一个是镜中花。(《枉凝眉》)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3)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4)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吟留别》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多独登台。《登高》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  赤壁怀古》

    (7)想当年,金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8)干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从梦中惊醒,因惊惧而心跳,感慨不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既是感慨人生,无可奈何之下唯有向江月洒酒凭吊之意,也是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之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诗中描写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一文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初夏江村

    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鳬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字学迪,明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胃丘乡同隐居时。②纬车:纺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野鸭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点题,更见情趣盎然。

    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并不规范。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节选自《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辰”,古代干支纪日中的一天。

    B.“寡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

    C.“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比“子”更亲切。

    D.“右”,也称为车右,古代战斗中指挥车上负责驾车和保卫主帅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感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杞子利用自己掌管郑国北门钥匙的时机让秦国偷袭郑国,秦穆公征求蹇叔的意见,希望得到蹇叔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秦穆公坚持己见,蹇叔哭送秦师。

    B.秦国军队经过周朝国都北门,车上的武士都除去了盔甲,军容不整,并且三百辆兵车都超出乘坐人数的标准,王孙满看后认为秦军肯定会吃败仗。

    C.郑国商人弦高路遇袭郑的秦军,于是冒充郑国的代表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国的来袭。同时,他又派人回郑国禀告,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D.晋国的原轸主张伏击秦师,认为秦国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晋国攻打他的好机会,与前文中蹇叔所说的“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相呼应。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说明起点很重要,很多事实都可以佐证。

    但在一次采访中,著名作家路遥说,他写作构思的习惯常常是先以终点开始而不管起点。“如果确定不了终点,就很难寻找到人物的起点。也将很难把握他(她)们内心的流向”。这当然也很有道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