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南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竦峙(sǒnɡ zhì) 发(jì) 黄(yùn) 酝(liánɡ)

    B.着落(zhuó luò) 高(miǎo) 蓄(chǔ) 应(he)

    C.淅淅沥(lì) 菜(qí) 彩(línɡ) 临(wèi)

    D.咄逼人(duō) 吝(sè) 澹(dàn) 巢(kē)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蝉(tuō)     (qiǎn)     (mì)       (zhāo)落

    B.附(hè)       (ài)            (chāi) (nüè)待

    C.干(gù) 缥(miǎo)     (shùn) (chēn)怪

    D.纯(suì)     (bǔ)乳            (huī)     (xún)职

  •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 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

    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 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 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小明这次的考试成绩有很大的进步,令他爸妈喜出望外

    B.你真是杞人忧天,即便下大雨,这地区地势高,绝不会被水淹没。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耸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每次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经典的影片,怀旧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蓑笠(suō )  黄晕(yùn) 着落(zháo)  澄清(chéng)

    B. 瘫痪(tān)   侍弄(shì) 攲斜(qī) 匿笑(nì)

    C. 倜傥(tì) 确凿(záo) 秕谷(bǐ) 攒成( zuàn )

    D. 绽开(zhàn) 搓捻(niē) 莅临(lì)   棱镜(léng)

     

  • 6、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 

    A.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B.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C.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D.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看到一岁的弟弟蹒跚学步的样子,紧跟在弟弟后面的奶奶哄堂大笑

    B.有的学生读书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C.国庆期间重庆“两江四岸”灯光秀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D.各级政府要重视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让每个人各得其所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论语》十二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乎:同“悦”,愉快

    B.不习乎:传递

    C.人不其忧:能忍受

    D.问而近思近:恳切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不愠            后狼止前狼又至

    B.我如浮云              国人道之,闻之宋君

    C.学而时习,不亦说乎    ,目似瞑

    D.逝者如斯              君子之行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儒家的主要思想。

    C.“三十而立”、“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都是出自《论语》的成语。

    D.“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都是讲学习方法的句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诗歌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

    (2) ,凭君传语报平安。

    (3)独坐幽篁里,  

    (4) ,云从窗里出。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哪一句?  

    (6)写出关于黄河的连续的两句诗。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3)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4)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5)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6)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7)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文中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品味语言。

    (1)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关键词语)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修辞方法)

    【3】第一段中“似乎”“确凿”放在一起是否矛盾?为什么

    【4】仔细阅读文中划线句,品析动词表达效果。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刀爱

    ⑴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奶奶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

    ⒃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

    (1)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2)我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3从下面(1)(2)中任选一句赏析。

    (1)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作文。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________依然》

    题目二: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风起云涌山高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