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海北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________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________要惜时如金、________、心无旁骛,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________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A.吸取     不但     不知疲倦     浮躁

    B.汲取             孜孜不倦     浮躁

    C.汲取             不知疲倦     烦躁

    D.吸取     不但     孜孜不倦     烦躁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D.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要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 3、下列修辞手法使用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

    B.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了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C.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下了一下,蜷曲的手脚,哗啦啦一下子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D.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 4、下面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雏形   磅礴   轻歌曼舞   海枯石烂

    B.贪婪   裹藏   小心翼翼   闲情意致

    C.诅咒   暄嚣   恍然大悟   花枝招展

    D.憔悴   菡萏   兴高彩烈   怡然自得

  • 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如“能够”“可能”“应该”等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后面;“上来”“回去”“起来”等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面,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B.《金色花》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代表作《飞鸟集》、《吉檀迦利》。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儿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依恋。

    C.《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小说,作者:让•乔诺,法国作家。用第一人称叙事,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告诉人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坚持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

    D.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如:拜读、奉陪、垂青、屈尊、雅正。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如:家兄、舍妹、拙见、犬子、寒舍。

  • 6、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凭阑人·金陵道中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选出对上面两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两首元曲都描绘了一个沦落天涯、落魄困顿的游子形象。

    B. “枯藤”“柳花”,两首曲都通过对秋天植物的描写烘托思乡愁绪。

    C. 诗中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

    D. “断肠”二字为诗眼,直接抒发了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 .读书_ _.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维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__ _中国人的血脉里。

    A.期许   融入   滋养

    B.期许   滋养   融入

    C.融入   期许   滋养

    D.滋养   融入   期许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由俭入奢易,由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旦愚无旦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周怡《勉谕儿辈》)

    【注】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非学/无以广才

    D.险躁/则不能治性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语。

    ①非宁静无以( )

    ②非学无以广( )

    ③由入俭难( )

    ④不馋不寒(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4)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对孩子寄予的希望有什么异同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12分)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2)   ,禅房花木深。

    (3)《龟虽寿》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4)《过故人庄》中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写农家的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5)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咏雪的诗句,请默写连续两句咏雪的诗句。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永远执著的美丽》节选

    ①袁隆平没有丝毫犹豫地说出了这个大出我意料的答案:“大约我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直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②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儿时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可见那片花艳果丰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曾多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的心。

    ③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梦幻,使袁隆平从此与“农”结下不解之缘。

    ④但当他第一次真的来到农村时,不禁大吃一惊:难道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向往的最美的梦境?

    ⑤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让寻找美丽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却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定要走到底。”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hàn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⑥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中。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水稻而运转。在他研究的最初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须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⑦这样巨大的付出,在他几十年的育种研究生涯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可能遇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智。如果他仅仅是美丽的欣赏者,也许他早就被沉重的现实消磨一空;但作为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

    ⑧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⑨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⑩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儿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

    (1)根据第⑤段拼音写出汉字

    hàn_____

    (2)第②段划线句是人物的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

    (3)体会第⑥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4)选文第①段叙述袁隆平6岁郊游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5)从选文看,袁隆平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梦想:

    ①童年梦:_____

    ②青年梦:_____

    ③老年梦:_____

    (6)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题“永远执著的美丽”的含义。

  •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迷路

    刘国芳

    ①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②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③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④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⑤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⑥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⑧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⑨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⑩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⑪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⑫我迷路了。

    ⑬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⑭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⑮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写“我”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以小见大,揭示了出于自私和玩弄等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害人,最终也会害己的道理。

     

    B. 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开头写“我”坚信自己认识回家的路,与后来“我”却迷了路形成对比等,使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显得跌宕起伏。

     

    C.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反映了“我”自私自利,品质败坏。

    D.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2请根据小说内容补全下列情节。(每项情节不超过10个字)

    开端:“我”在河堤上玩。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外婆说明原因,“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迷路。

    3标题《迷路》有何含义?

    4读完全文,你肯定发现了生活中也有类似文中的故事,也有很多“迷路”的人和事。请联系社会现实或自身生活经历举一例说明,并谈谈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疼痛

    身体上的疼痛来了,扛过去,你会更加健康;心灵上的疼痛来了,扛过去,你会更加成熟。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够表达真情实感。③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