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庆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舞台上,她的歌唱得栩栩如生,好听极了。

    B.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各尽其能的那一天。

    C.我们的老师很严厉,讲课时总是咄咄逼人的样子。

    D.轩轩的散文总写得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去公园赏桂。

    B. 她说话总给人一股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C. 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D. 他态度恶劣,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理想》作者流沙河,用比喻形象的阐述了理想的重大意义,鼓励人们为理想而奋斗!

    B. 《行道树》作者周素姗,台湾著名女作家,本文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

    C. 《白兔和月亮》告诉我们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能抱有占有的态度。

    D. 《我的信念》作者居里夫人,曾两侧获得诺贝尔奖。

     

  • 4、下列各句中括号内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安静地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加点词“到”的词性为动词)

    B.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共产党员要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加点词换为“坚强”语意不改变)

  •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好像在试探什么。

    D.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B.“斟”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Z”,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斗”。“义”字的笔画顺序第二笔是撇,“为” 字的笔画顺序第二笔也是撇,而“及”的笔画顺序第一笔是撇。

    C.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请人原谅说包涵,求给方便说借光。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作者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父亲的悉心教导,使我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

    B.在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我们听到了同学们嘹亮的歌声和美丽的笑脸。

    C.临近春节,商场里新增了糖果、速冻饺子、山核桃等年货食品专柜。

    D.全班同学不仅知道了这件事,而且张民也知道了这件事。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言文阅读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   大兄何见事晚乎

    B.稍稍宾客   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与蒙论议,惊曰   兄何见事之晚乎

    D.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士别三

    【2】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B.余闻之/也久。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稍稍宾客其父(渐渐)

    B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C.及鲁肃寻阳 (到)

    D当涉猎(但是)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细读甲乙两文,谈谈方仲永、吕蒙两人的经历对你有哪些启发(至少说出两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对照别人的短处改正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现在,“落日六号”内部已完全处于失重状态,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②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飞船上有一个中微子传感眼镜,这个装置使她同地面世界多少保持着一些感性的联系。但这种如同生命线的联系不能长时间延续下去,飞船里中微子通信设备的能量最后耗尽,这种联系在两个月前就中断了,具体时间是在我从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途中。

    ③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④我听到了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录音,这时来自地心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⑤“……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⑥在以后的岁月中,地球常常在我脑海中就变得透明了,在我下面6000多公里深处,我看到了停泊在地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感受到了从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听到了她吟唱的《月光》。

    ⑦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材料二】在叙述特征上,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例如,小说《流浪地球》综合了自然灾害、技术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题,写出了地球因为太阳的毁灭而必须进行逃离太阳系的悲壮远征。在人物方面,刘慈欣的小说继承了古典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规律,即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普通人,他们一定要在社会的变革中被推向改变世界的精英舞台。

    【材料三】《流浪地球》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在太阳氦闪引发爆炸之前,去往比邻的星系。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成长,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电影颇具观赏性。

    在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1】品读【材料一】最后一段画线句,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

    【3】剧组如果把《带上她的眼睛》拍摄成科幻电影,你认为可以借鉴电影《流浪地球》的哪些成功经验?

    请结合上述材料作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多晒太阳,预防近视

    ①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近视是遗传因素导致的,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近视的发病率会如此快速地发展。以前,人们很明确地认为,是环境因素影响了视力,而其中的罪魁祸首是人们花在阅读、写作和屏幕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②然而,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明亮的阳光有助于调节正常的眼睛发育,在室内呆得太久——无论是学习、玩视频游戏还是做其他事情,都会破坏眼睛的发育过程。新观点的提出为防治近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当初提出减轻学业负担的观点相比,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这一做法更简单也更实用。

    读书会变近视吗

    ③许多证据都表明,上学时间越长,越可能近视。这也意味着,接受教育越多,伏案工作的时间也就越长,从而导致近视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深入研究近视的案例,这个结论似乎不太站得住脚。有证据表明,是否近视取决于户外活动的时间,而不是伏案工作的时间。

    ④2007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研究,这是最早支持“户外时长理论”的研究之一。通过调查分析514名小学生和家长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一旦考虑户外活动时长和父母的近视情况,阅读时长的影响就不重要了。

    增加户外活动

    ⑤所有的视觉都是从光开始的,瞳孔扩张和收缩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显然,户外活动对眼睛的健康有所帮助。

    ⑥近视学界公认,经常在户外活动能提高孩子接收光线的强度,这会促进视网膜产生和释放多巴胺,抵消让眼球变长的信号。虽然关于光如何影响眼睛生长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但在面对近视率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临床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测试用光预防近视的方法了。临床试验发现,每三天额外获得40分钟强制户外时间的儿童眼睛更健康,比一般儿童患上近视的可能性低了23%。

    ⑦阳光可以保护儿童的眼睛,防止出现近视。把孩子带到户外去,就是“最便宜,最简单的选择”。

    (节选自《环球科学》2017.3,有删改)

    链接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宁利教授发现,对尚未近视的孩子来说,充分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而对已经近视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的缓解效果不明显。“这就是一个阀门,一旦打开了,近视就像洪水猛兽一样来了。”预防近视,一定要从小开始,在幼儿园阶段就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

    虽然,目前更加细致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但专家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要使户外活动发挥作用,每天至少要在室外活动2个小时。另外,一些研究还认为,跟一口气在户外待2小时相比,间断性的户外活动,效果可能更好。台湾的研究就采用了这个方法:20分钟课间,一天4个课间,80分钟。一些动物实验也证实了,短时间户外活动,反复刺激带来的保护效果,可能比持续的户外活动更好。

    (摘自《户外运动能治近视吗?》)

    链接二: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其《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到,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该书指出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生活被“去自然化”的事实及可怕后果,并以多项研究成果和多人的亲身体验告诉人们,人与自然的联系会对其心理、生理和精神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实际上,5%这个数字对于孩子们乃至整个中国的未来,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家长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调查总人数:166人)

    项目

    非常了解

    很了解

    一般

    不了解

    没必要了解

    人数

    12

    23

    93

    23

    15

    百分比

    7.23%

    13.86%

    56.02%

    13.86%

    9.03%

    调查显示,家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家长是否让孩子走进自然。

    (摘自《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链接三: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到:“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摘自《“自然缺失症”正蔓延》)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认为,当前近视的发病率快速发展的原因是父母遗传。

    B.试验发现,额外获得40分钟强制户外时间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患上近视的可能性低了23%。

    C.研究和实验表明,孩子每天至少要活动2个小时,间断性的活动对视力的保护效果更好。

    D.调查显示,大多数家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给孩子走进自然增添了一定的阻力。

    【2】下列对“自然缺失症”危害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生活被“去自然化”,对其心理、生理和精神健康都会起消极作用。

    B.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使孩子呆在室内的时间更多,这样会破坏眼睛的发育过程。

    C.研究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能轻而易举地在网络上获得知识。

    D.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智力、体质以及性格上的缺陷。

    【3】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这就是一个阀门,一旦打开了,近视就像洪水猛兽一样来了。

    【4】材料表明,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对防治近视更实用。请结合材料给学校提一条建议。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标题:写给我十四岁孩子的一封信

    要求:(1)书信格式正确;(2)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