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锦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火车票记录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原沈阳至北京的T12次列车为例,1997年车次前没有字头,运行时间要10小时37分;经过几次提速后,“12次”前先后更改为“K““T”字头。2004年京沈间开通以“D”,字头开头的动车组列车,只需要3小时59分。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了中国(     

    A.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的提高

    B.铁路运输服务体系不断升级

    C.严密的铁路运输网的形成

    D.交通建设事业走在世界前列

  • 2、王阳明认为,如果所知义理为小知,行义理则为大知;如果当下所知义理为扶墙壁而起立移步,则行义理为于房屋庭院之中信步空行或于千里之外奔走往来。这一思想(     

    A.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B.首倡了经世致用的学说

    C.是对程朱理学的一种批判

    D.践行了格物致知的理论

  • 3、张帆在《中国古代经济简史》论述到: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旬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据此可知,两税法的作用不包括(     

    A.减轻了政府的人身控制

    B.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简化了税收名目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4、19世纪马克思根据产业革命的实践得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20世纪以来,这一观点仍然适用,下列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黄鹄号”的试航成功                              ②巴拿马运河的通航

    ③“埃尼阿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④“斯普特尼克1号”的成功发射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 5、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距今约 4000年,遗址发现了大量手工作坊遗址,包括玉器、纺织和酿酒作坊。城址核心区域的一座巨大金字塔,顶部为平台,四面设有阶梯,用于祭祀神灵。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姜寨聚落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红山遗址

  • 6、如表为1840~1894年中国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表。据此可知,当时买办的投资(     

    项目

    投资额(千两)

    占总教(%)

    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

    100000

    50.0

    附股于外商企业

    12000

    6.0

    投资城市房地产

    30000

    15.0

    投资商业、银钱业

    53000

    26.5

    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

    5000

    2.5

    合计

    200000

    100.0

    A.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殖民地化

    B.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C.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

    D.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

  • 7、“清华简”出,则先秦史认识别有洞天。清华简《系年》存在着“周乃亡”即幽王身死后周亡和“周室既卑”两种不同叙事。有学者指出,《左传》和古本《竹书纪年》均未直接提及幽王亡周,尤其《左传》直接以平王东迁持续周室王统,显然并不认为幽王死而周亡,其言“王嗣”“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都是说春秋周室依然是天下共主。有学者在梳理《诗经》《国语》等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周亡”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末,是当时知识分子结合历史经验对时局做出的政治预测。同时,《系年》两种叙事并存,在《国语·郑语》中也有类似情况。进而有学者研究指出,“周亡”指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的灭亡,“周室既卑”指作为诸邦之一的周邦衰落,两者并存根源于上古多邦并存的国家结构。这说明(     

    A.“清华简”对先秦史研究大有裨益,历史谜团会“迎刃而解”

    B.对文献的合理解释,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综合考量

    C.对产生的学术争论,需以新发现史料为依据终成“一家之言”

    D.涉及新发现的史料,如果颠覆传统的认识就毫无史学价值可言

  • 8、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受救济人口共104.1万,其中有工作能力的成人和他们的孩子为87.4万,占84%,济贫税支出从1748—1750年的年均69万镑飚升到1813年的665.6万镑。这说明,工业革命(     

    A.加剧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

    B.大幅提升了政府财政收入

    C.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D.导致社会运作效率的降低

  • 9、下表是云梦秦简中《效律》关于衡制和量制的部分规定。这些规定(     

    单位

    误差

    惩罚

    石(120 斤,1920 两)

    16两以上

    罚一甲

    斤(16两)

    3铢(1/8两)以上

    罚一盾

    斗(10升)

    1/2升以上

    罚一甲

    1/20升以上

    罚一盾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巩固了秦朝大一统局面

    C.利于维护市场交易公平

    D.彰显了秦朝法律的完善

  • 10、十月革命后,苏俄通过的《和平法令》提出强大民族和弱小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废除秘密外交,主张民族自决。这一法令有利于(     

    A.奠定国际法基础

    B.推进大国外交事业

    C.构建国际新秩序

    D.完善集体安全机制

  • 11、图1、图2是近代中国发生的两场战争的示意图,这两幅图中的历史信息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A.内地边疆安全遇到严重危机

    B.进出口贸易被西方列强完全垄断

    C.逐渐受制于不平等条约体系

    D.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2、194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办。这一举指(     

    A.表明中国社会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

    B.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

    C.旨在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确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13、1978年5—9月间,《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开滦煤矿按劳分配和黄埔港工人实行计件工资事迹,并陆续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马克思主义者怎样看待物质利益》。这些报道、文章有利于(     

    A.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C.树立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D.促进民众思想解放

  • 14、“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时,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中的亲英美派也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中,绝大部分地主、富农以及绅士,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同为抗战出力。”基于此,中共(     

    A.设立军政委员会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建立苏维埃政权

    D.提出“三三制”原则

  • 15、下表为江海关1861—1903年部分年份华商、洋商进出口税比例。

    年代

    进出口正税(库平银)

    洋商税占进出口税%

    华商税占进出品税%

    1861

    1,500,507

    100

    0

    1873

    1,982,361

    99.69%

    0.31%

    1883

    2,357,503

    90.58%

    9.42%

    1893

    3,674,996

    86.50%

    10.50%

    1903

    7,198,990

    94.02%

    5.98%

    (注:“江海关”即上海海关,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海关)

    可主要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A.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形成

    D.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 16、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全球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因战争、暴力和迫害等被迫流离失所的人数达到8930万,比上一年增长8%。而俄乌冲突更是引发了二战以来扩散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这表明(     

    A.联合国难民署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B.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成为时代主题

    C.难民问题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D.跨区域人员大规模自由流动已实现

  • 17、启蒙运动时期,德国的一些新大学成为新思想发展和传播的中心,社会热点问题纳入大学课堂讨论,增强了大学课程的实用性;大学课程中法学、自然科学、医学等成为最受欢迎的科目。这表明(     

    A.启蒙运动促进近代科学的普及

    B.德国政府重视高等教育发展

    C.启蒙思想提升了德国国民素质

    D.思想解放推动高等教育变革

  • 18、《唐会要·舆服上》规定:“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这说明(     

    A.住宅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

    B.民居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

    C.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D.民居建造体现居住地自然环境

  • 19、阅读下表。由此可推知,辽朝的科举制(     

    辽太宗

    在燕云十六州地区设科考试,专为汉人而设,无固定的科考时间规划

    辽圣宗

    开科取士每年一次,分诗赋、经义、法律三科,不允许契丹等北方部族人参加

    A.继承了九品中正制的做法

    B.完成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增强了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 20、《伤寒杂病论》流传至宋代时,由林亿等人整理校汀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共收录方剂269方,使用的药物多达214种,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由此可知,《伤寒杂病论》(     

    A.系统总结了我国中医药学成就

    B.无愧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

    C.说明我国中医学缺乏创新精神

    D.可佐证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 21、如下图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若干重大文化文件、文化活动。这主要着眼于 ( )

    2006年:《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

    2011年:《关于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2011—2015年总体规划》

    2004—2012年:在世界108个国家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

    A.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B.拓宽中国文化宣传范围

    C.争取国际竞争主动权

    D.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 22、有学者研究“敦煌”得名考原。从史书遗留的河西民族的词汇分析,先后生活于敦煌一带月氏、乌孙、匈奴所操的语言皆为突厥语。突厥语tawuz一词意为“瓜”,敦煌自古以来产瓜,且长期被命名为瓜州。从大概率讲,“敦煌”之名亦应为突厥语。这说明(     

    A.遗址是历史考证的主要依据

    B.敦煌郡是汉朝河西四郡之一

    C.敦煌是汉朝民族交融的典例

    D.音韵学是历史考证唯一方式

  • 23、1797年,西班牙的美利奴绵羊被带入澳大利亚。由于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欧洲羊毛供应短缺,英国开始大量接受来自澳大利亚的羊毛,到19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已成为英国最大的羊毛供应地。这反映了(       

    A.澳大利亚日益成为英国经济的附庸

    B.战争促进了不同文化交融

    C.羊毛贸易促成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圈地运动推动大洋洲开发

  • 24、在12世纪的意大利,大教堂及其钟楼仍是城市的象征,而从13世纪后期开始,市政厅从建设伊始就占据了更中心的地位。大教堂的重建虽然也在进行中,但更多是一种辅助工程,是市政府和市民用来宣扬城市荣耀的手段。这反映当时的意大利(     

    A.宗教改革动摇基督教会地位

    B.商贸中心转移改变贸易格局

    C.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布局

    D.文艺复兴传播人文主义思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 26、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 27、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 “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 28、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 29、___________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30、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 31、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 32、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①:

    ②:

    ③:唐朝

    判断依据

    ④:

    ⑤: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⑥:

    ⑦:

    ⑧: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 33、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 34、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 36、阅读下列两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出合理解读。

    图1美国,1947年

     

    图2捷克斯洛伐克,1949年

     

  • 3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年),近代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主持河北定县翟城村平民教育实验区的全面工作。开始工作时,实验区全面经费只有3600元,经晏阳初赴美募捐,资金困境得以改善,而人才的解决主要依靠晏阳初的人格魅力和引领作用。晏阳初要求博士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尽量“农民化”。在晏阳初指导下,洋博士们用在灯笼上写字的办法培养农民识字兴趣;在农药的配水比例上,技术人员掌握好“药”与“水”比例后,再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告知农民,以药瓶瓶盖为单位进行配药,使老百姓很快就掌握了喷洒农药的技术。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运动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皆有参加机会。平教会主编的《农民报》每期所登内容,农民投稿竟占一半。由洋博士主导的定县实验,由河北而湖南、四川,由中国而菲律宾、泰国、印度、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

    ——摘编自薛伟强《一场泥腿子与洋博士的完美邂逅》

    (1)根据材料,指出定县平民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影响。

  • 38、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对法国及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革命的真正结束不是在“雾月政变”这一天,而是在1804年3月21日《法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

    ——杨鹏《拿破仑法典二百年祭》

    材料二对这个非凡人物的评价,……在他做皇帝这件事情上我并不准备责备他。在资产阶级已在法国确立了统治而人民又漠不关心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别的出路,因为资产阶级从不关心公共利益,只要他们私人的事情进行得顺利就行,而人民看不到革命对自己有根本的好处,他们只具有战争的热情

    ——恩格斯《给“北极星报”编辑的第一封信》

    材料三下图为德国漫画:《拿破仑年表》。图片右侧用一半的面积和一系列动态的画面,表现拿破仑如何被欧洲各国打败:告别西班牙、败退俄国、逃离德意志、法国崩溃,体现了当时德国人将拿破仑作为“欧洲公敌”。

    ——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学历史-社会-地理课教材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法国革命真正结束的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不责备拿破仑做皇帝”的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图片左侧反映的重大活动。为什么拿破仑被视作“欧洲公敌”?

     

  • 39、阅读下列材料: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阶段、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回答。)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主要不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