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鞍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流之远   信效其忠

    B.斯亦伐根求木茂   欲出力助上抗之

    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度   则智者尽

    D.根不固求木之长   议法度修之于朝廷

  •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长笑于大方之家

    A.而燕陵之耻除矣 B.君既若

    C.生孩六月,慈父 D.兰芝初还时,府吏丁宁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 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C. 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度过难关。

    D.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可谓好学也已

    C.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5、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留侯论》

    A.迎接 B.向相反方向活动 C.抵触 D.背叛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日前,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中国低碳型经济的发展之道时如此认为。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斯特恩指出,走向低碳经济可以有各种发展方向,如开发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或者发展碳搜集和埋藏技术,具体选择可以由各国根据国情做出。目前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式赶超世界的契机。他建议,提高能效,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如对碳排放征税和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及全球联合对高新去碳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

    斯特恩称,估计减少排放只需花费占全球GDP1%的成本,但不行动导致的损失将达到全球GDP的5%-20%。因此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完成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而且发达国家由于自工业革命以来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责任者,因此应对减排资金的提供承担主要责任。他同时呼吁,中国应在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到大国表率作用。他预测,中国要在2050年之前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年经济增长率(GDP)可能下降2%~3%个百分点。但是,这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1下列不属于低碳经济发展之“道”的一项是

    A.全球联合对高新去碳技术,诸如对碳搜集和埋藏等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

    B.建立对碳排放征税和进行碳排放交易等内容的强有力的价格机制,以提高能效。

    C.开发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形式的能量。

    D.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中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但定会下降年经济增长率(GDP)。

    B.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今后50年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是环境恶化与能源短缺。

    C.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D.发展低碳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的保障;也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

    3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写无身体优势的蚯蚓,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是因为用心专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用心浮躁。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从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反衬了诗人当夜的孤寂。

    (3)苏轼在《赤壁赋》冲描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江山如画,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阿房宫赋》用“____”两个对偶句写出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暗写诗人出塞时惆怅、抑郁的心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起行动的句子是:修我矛戟,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4)古诗词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如《春江花月夜》开篇用“____________”勾勒春江水势浩荡的壮丽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描写水波动荡生起烟雾的景象。

    (5)“鸟”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不同的鸟,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以鸟作比,表达自己对往日山林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蜀 道难》中李白借黄鹤飞不过去反衬蜀道之高,又借“悲鸟号古木”和“___________”的鸟叫声,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庸之道》)

    (2)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诲人不倦》)

    (3)瞻之在前,忽焉在后。__________________,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高山仰止》)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现集会当天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人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将世人大体分为“静者”和“躁者”两类,并形象地概括这两类人的生活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这一思想倾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白居易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

    (注)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运用设问手法,通过故意发问引起读者对李景俭卓越才能的关注。

    B.颔联称颂李景俭是一个写文章的高手,而且像谈笑却秦军的鲁仲连那样有善于计谋策划、排难解纷的军事才能。

    C.尾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虽被贬官,职微位轻,但仍不想蹉跎岁月,渴望在不惑之年能获得着红色官服位居司马之职的成就。

    D.白居易的这首七律诗,语意明晰,遣词贴切,充满了对李景俭的称羡之意。

    2试对诗歌颈联进行赏析(6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途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苏辙《六国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B.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C.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夭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D.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

    B.山东之诸侯   蔽:掩护

    C.彼安得不而入于秦哉? 折:受挫折

    D.之以蔽其西   藉:登记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怪天下之诸侯”起笔,引出对六国旧事的思考,提出论点“不知天下之势”,行文自然、文辞晓畅。

    B.文章结合正反两方面引例论证,阐明在七雄相斗的形势下,韩、魏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天下之势”。

    C.作者从各诸侯国着笔,紧扣当时的形势行文,为各诸侯国构想了“厚韩亲魏以摒秦”的“自安之计”。

    D.相对于苏洵《六国论》,本文更着眼于政治形势,批评屈辱苟安的国策,层层解剖,鞭辟入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2020年,当我们再一次面临疫情的考验时,钟南山再一次成为了一名“逆行者”。1月18,他一边告诉群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挤在高铁餐车的一角,昼夜兼程地赶往武汉。——《钟南山:疫情下的“逆行者”》

    (2)学习本来就不应止于教学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可在疫情中学习和实践健康教育内容,亦可从疫情中学会思考、学会敬畏、学会尊重以及培养同理心,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抗疫。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不只是一句口号,怎么教、怎么学应该有明确的规划。对于骤然而来的时期的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师生共同探索。——《停课不停学,怎么学应有明确规划》

    上述报道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又从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战疫”中收获了哪些感悟与启示?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