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些什么?
B.“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丑行金奖获得者谈元说,师傅经常教导他不要轻视丑角这一行当,“无丑不成戏。”
C.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D.他17岁就应征入伍,参加了玉树大地震的抗震抢险工作,立过二等功,退伍后分到我们工厂保卫科;对他的情况我就知道这么多。
2、下列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4年的抗战史,充分 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抗战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大刀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作品,从不同角度 了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赴国难”的英勇抗争群像,充满浓郁的家国情怀。
A.显现 弘扬 雕刻
B.彰显 表扬 雕刻
C.彰显 弘扬 刻画
D.显现 表扬 刻画
3、下列各项,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是( )
A.郢人垩漫其鼻端 漫:布满 措杯水其肘上 措:安放
B.尔于中也殆矣夫 殆:危险 莫不厌若鱼者 厌:不喜欢
C.饰小说以干县令 干:讨好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
D.见利轻亡其身 轻:轻易 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累:拖累,祸害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致其性焉尔(尽) B.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治,统治)
C.空中而多窍(天空中) D.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谨慎)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把思念托付给明月,让那皎洁的月光带着问候飞向那身处远方也在想念我们的亲人。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固然喜欢独处的生活,但是也不拒绝来客,今有好友来访,心中也是满心喜悦。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暮色降临,月光浮起,微霜点点,远行之人投进旅店,以缓解那行路的颠簸、前程的忐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学教师
[法]巴比塞
天气很热,可以听见苍蝇在飞。除了苍蝇嗡嗡地叫之外,还有一种有节奏的、单调的嘈杂的低语声传到墙外。这是一所小学,这所小学的内部和世界上所有的小学内部一样:一排排黑色的小书桌,许多个小脑袋也是黑的(在桌子的方形上露着小脑袋的圆形)在这些中间,一个男子好似巨人样出现在那儿:那是小学教师。
像世界上所有的小学教师一样,他施展着出奇的技巧和耐心,以吸引和集中三十个小脑袋的注意力,并要把现实世界的广阔形象往这些小脑袋里面灌输一部分。
这位小学教师名叫巴多梅罗·佐里。他是一个安详,淳朴而又温和的人。全村人都说他认真仔细,在村子这狭小的圈子里,他那严格守时的习惯人人称暖。要是万一他上课迟到,人们就会下这样一个结论:那一定是时钟跑快了。
他在思想上也像在生活上一样以严正的态度要求自己。他的一些主张并非是大家都欢迎的,特别是那些有关于团结与合作的主张。所以有些人说他是一个赤色分子,有些人在他们内心里,在他们那可怜的奴隶的内心里感到奇怪:一个人竟然同时又是赤色分子,又这样诚实。但就是这些人也不禁对巴多梅·佐里肃然起敬。
卡瓦达的两位重要人物,两位穿黑袍的人,神甫和他的助理,他们却别有看法。他们挑不出一点可以攻击小学教师的地方——除了他对于自由以及大众福利的魔鬼般的见解之外——因此就越发怀恨他。
神甫和神甫助理监视着小学校——这是塑造下一代的车间。假如要想掌握未来,就应当先把学校抓在自己手里。
神甫和他的影子——神甫助理对这个过于诚实、过于独力自主的小学教师怀有不共戴天之仇——特别是由于小学教师得到大家的同情,他的危险性也就愈大。然而因为在他的行为和言论中找不到一点真正具有破坏性的东西,那就得想别的办法来整他了。
在今天这个不幸的西班牙,教士们有权闯进学校,监视教学活动。
我说的那天,正在上着课,门忽然开了,阴暗的课堂里显出一小块亮光。两个穿黑袍的人就从那块亮光中走了进来。接着,他们便站在那里,听起课来。
佐里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他正在向小儒昂尼托提问,这孩子挺胆怯,也许是没有好好听讲,结结巴巴地说:“正义……平等……”
神甫向前跨了两大步,蓦地站在孩子面前,怒气冲冲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儒昂尼托被问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班上最好的学生,十四岁的路易士想显示下他刚才好好听讲了,并且记住了教员的话,便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背了一通:“神甫大人,人是平等的。”
“岂有此理!”那穿黑袍的人大声喊道。他一边往前冲,一边把拳头一直伸到这好学生的鼻子底下。“岂有北理!这是违反教义的。上帝从没有说过人是平等的,而且圣·保罗倒是以上帝的名义说过人是不平等的!”他叫喊着。鬓角上暴起一根青筋,嘴角流出-些唾沫。这时,指手划脚的神甫助理,把双臂向天举起。
小学教师平静地、坚定地走过去说:“神甫先生,请允许……”
教士怒吼道:“允许你什么!允许你撒谎,并且教这些孩子们也撒谎吗?孩子们,你们听我说:你们的老师对你们撒谎!”
“佳嘴!”小学教师说。他脸色变得很苍白,目不转睛,双手有点发抖。
可是对方咆哮得更凶了。
小学教师倒退了两步,脸色比方才越发惨白了,眼睛瞪得更大了。孩子们站了起来,骚动起来了。小学教师感到自己完蛋了,结结巴巴地说:“你是个卑鄙的家伙。”
他刚喃喃地说出这句话来,神甫助理就向他扑去,抓住他的双臂。同时,神甫举起手来就要打他。
可是枪声响了两下,神甫摔在地上,神甫助理也倒下去下了。
神色凶猛的小学教师从自己的疯狂行动中惊醒过来,又开了第三枪,倒在两个教士身旁。
1926年,一位敢于对孩子们讲正义的小学教师就这样死去了。
(王尚民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写小学教师时用“一个男子好似巨人一样出现在那儿”,既表现出他和坐在教室里的小学生比身材高大,也暗含其人格高大的意思。
B.神父和他的助理之所以怀恨小学教师,与小学教师有不共戴天之仇,是小学教师对于自由和大众福利的见解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对二人形成了威胁。
C.“鬓角上暴起一根青筋,嘴角流出些一唾沫”,这里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神父在面对一个十四岁的小学生回答问题后气急败坏的神情。
D.小说在刻画主人公时既有正面描写,如佐里在课堂上的讲课,面对教士蛮横态度时的神情;也有侧面烘托,如他万一上课迟到时村民的态度。
【2】小说的前半部分以介绍人物为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如何理解小说结尾“1926年,一位敢于对孩子们讲正义的小学教师就这样死去了”这句话?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含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即要学思结合。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在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通过描写女主人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玉案∙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面对世人责难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在世间,他可谓没有什么追求。
(2)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刘裕北伐中原收复河山的雄壮气势。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_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 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1)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2)顾吾念之,______,______。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
(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
(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______,______?
(6)志士仁人,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3)杜牧《阿房宫赋》中讽刺秦朝统治者建造的房子用的材料比谷仓中的粮食还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空缺部分。
(1)《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旁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3)《归去来兮辞》中听家人谈谈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侣,也足以乐而忘忧的两句是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出国关①
吴兆骞
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②喧喧驿骑尘。
敢望余生还故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③雪,柳色初开紫塞④春。
姜女石⑤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注)①诗人流放宁古塔县途经山海关时所作,②筚篥(bìlì):军中乐器。③黄龙:边塞名,措指宁古塔。④紫塞:此指山海关。⑤姜女石: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出关数里有姜女祠,祠前土丘为姜女坟,望夫石在其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山海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行至此处回望,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
B. 首联中的“边楼”“嶙峋”“筚篥”就写出了山海关崇山峻岭;有戍边的将士把守的情况。
C. 第二句写出了边塞军乐喧闹,驿马奔驰,飞尘四起,一片热闹繁忙的关外景象
D. 第四句写作者因对连累双亲而自责,抒发了不忍离开故土,挂念衰亲的情感。
【2】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为?”门者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①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者,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
梦登之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梦登罢官,窭②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③金为治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于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 ②窭(jù):贫穷。 ③醵(jù):凑钱,集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若可恃 恃: 依赖,仰仗 B.无何,卒用公式劾免 用:使用
C.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 比:等到 D.以书徧抵同官 徧:同“遍”,遍及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B.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C.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D.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梦登廉政清明,亲近百姓。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
B.李梦登为人正直,不通官场世故。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
C.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
D.李梦登不迎合,也不攀附上司。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其实过于耿直,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
(2)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爸爸百忙之中抽空去观看了孩子班级的戏剧表演,却发现自己的儿子扮演了一块没有一句台词、一动不动的“大石头”。爸爸中途离场,并给老师发去短信:凭什么让我的孩子演一块默默无闻的石头?老师告诉孩子的爸爸,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这位爸爸还是难以理解:为何老师不给孩子换个角色?既然能自由选择,孩子为什么不选个好点的角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