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契诃夫是苏联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也是“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之一。
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和西晋李密的《陈情表》是“表”中的代表作。
C.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京派作家的代表,《边城》、《长河》是他中长篇小说的代表作。
D.《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2、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近体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词风基本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类:婉约词风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3、下列诗句中吟咏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B.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C.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D.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父亲好像安慰我似的拍了拍我的肩膀。
B.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C.一个湖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D.想想自己幼年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之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违背)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跟随)
C.令将军与臣有郤 (嫌隙)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以目示意)
D.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如果) 因击沛公于坐 (座位)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破解泛娱乐化造成的困境
王林生
①近段时间以来,娱乐泛化引发的乱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在看集些娱乐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时,尤其能感受到泛娱乐化给我们带来的喧嚣与浮华。
②在这里,“泛娱乐化”指的是消费主义时代,娱乐性的文化快餐大行其道,日常生活的娱乐化、娱乐生活的日常化正成为当下的常态,以至于严肃被消解,整个社会成为了娱乐对象。
③于是我们看到,一批形式浮华、内容空洞的产品进入文化消费市场,它们仅仅满足于吸引眼球,不求人多加恩索,表现出低劣化、庸俗化、模式化和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当此类泛娱乐化的文化产品霸屏之时,低俗的恶搞、庸俗的搞笑、媚俗的卖弄、拙劣的表演等无底线娱乐现象就会充斥各种媒介,以明星轻佻浅薄提高收视率,靠娱乐八卦新闻博人眼球,戏读历史、消解崇高、宣扬暴力成为常态,娱乐变得没有节操。
④这样的所谓娱乐,早已偏离了正常的娱乐形式和娱乐范畴,滑向价值的空心化和表现的极端化。实际上,学界对于泛娱乐化现象的警惕与批评已持续多年,特别是世纪之交时,随着消费文化的渗透,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一种现实,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消弭,人们惊呼注重感性的娱乐已经打破审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而成为资本追逐的游戏,乃至进入到资本运作层面。然而,这种理性的声音一次次被资本浪潮所淹没。
⑤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娱乐”二字原本包含在人类天性之中,是人类日常休闲生活的需求。然而随着资本的介入和推波助澜,二者结合成为一种以资本为依托的文化产品,纯粹以迎合市场和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此时文化产品及其相关内容的公共服务属性就会被遗弃。在娱乐日益走向泛化的过程中,坚持文化产品“非道德性神话”的观念一直或隐或显。在此观念的影响下,产业效益被尊奉为至上法则。诚如美国经济伦理学家理查德·T·德·乔治所言,在“非道德性神话”观念的指引下,“他们不愿将其道德化,他们讨厌伦理学家的无聊说教,当然他们也不会因为竞争激烈而用石头砸对手的玻璃窗,这一观念的本质含义是:伦理与企业经营根本就是两码事。”
⑥因此,在资本掌控娱乐,而娱乐又要娱乐化一切之时,更需强调文化产品及其相关内容的公共服务属性及其社会责任。尤其是在互联网大变革的时代,互联网对一切文化产品和文化信息的传播比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渠道都更为迅速,更为广泛。这也就意味着,娱乐化的内容具有越来越显著的公共性。忽视了这种公共性,谋利而弃义,娱乐为资本利润所驱驰,则不免有本末倒置之嫌。
⑦应该说,抵制泛娱乐化现象,提高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发展,并不单是某一两个演艺明星、综艺栏目、媒体行业、法律法规的责任,更有赖于一个良好文化创意氛围的营造。这需要在政府监管、市场运行和大众消费之间构筑良性的互动体系,才能有效深耕土壤,培育经典,不让颓废的、抑郁的、空虚的、低俗的文化价值观念乘虚而入。
(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泛娱乐化”造成的困境的一项是( )
A. 文化快餐大行其道,产品形式浮华、内容空洞。
B. 严肃、崇高被消解,娱乐滑向了价值的空心化。
C. 文化被界定成为“非道德性神话”,伦理垮塌。
D. 一味求利,文化产品的公共服务属性会被遗弃。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产品的低劣化、庸俗化、模式化和过度娱乐化,会带来社会喧嚣和浮华。
B. 学界呼吁审美生活化和生活审美化,主张要消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
C. 互联网使文化产品传播更迅速广泛,娱乐化的内容具有越来越显著的公共性。
D. 破解泛娱乐化,需要供给高质量的文化娱乐产品和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写了“____________”的细节,烘托出周瑜“____________”的年轻将领形象。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面文段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以“孔子转益多师”为例来证明自己提出的“____________”的论断,这个论断又恰与文章开篇提出的“__________”的中心观点相呼应。
(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细丝比喻不间断的箫声;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以私语声比喻琵琶声。
(2)杜牧《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描写内外大臣们为报答先帝厚遇而毫不懈怠、舍生忘死为国情形的两问是“_______,_______”。
(2)《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观点。
(3)苏轼的《赤壁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对人生苦短和自然永恒的感叹。
12、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劝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直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
(3)在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九日置酒
宋祁①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②,促饮争吹酒上花③。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④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注)①宋祁:北宋诗人。晚年外放,历知寿、陈、许、郑等军州。②落风前帽:用孟嘉事,《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③酒上花:指菊花。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俊逸流畅,属对工巧,首联与尾联遥相呼应,具有生活气息。
B.首联破题,点明节令,音调高扬,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C.颔联承上,形象鲜明,极具画面感,巧用典故,写了重阳节“饮酒登高”的典型风俗。
D.颈联转写登山所见之景,整体意境开阔,与“绿杨烟外晓寒轻”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请结合诗歌颈联和尾联所写的内容做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元裕,字景圭,其先盖渤海人。第进士,累辟节度府。以右补阙召,道商州,会方士赵归真擅乘驿马,元裕诋曰:“天子置驿,尔敢疾驱邪?”命左右夺之,还,具以闻。敬宗视朝不时,稍稍决事禁中,宦竖恣放,大臣不得进见。元裕谏曰:“今西头势乃重南衙,枢密之权过宰相。”帝颇寤而不能有所检制,人皆危之。俄换侍御史内供奉,士始相贺。李宗闵高其节,擢谏议大夫,进中书舍人。郑注入翰林元裕当书命乃言以医术侍注愧憾及宗闵得罪元裕坐出饯贬阆州刺史。注死,复授谏议大夫、翰林侍讲学士。庄恪太子立,择可辅导者,乃兼宾客。进御史中丞。即建言:“纪纲地官属须选,有不称职者,请罢之。”于是监察御史杜宣猷、柳瑰、崔郢、侍御史魏中庸、高弘简并夺职。故事,三司监院官带御史者,号外台,得察风俗,举不法。元和中,李夷简因请按察本道州县。后益不职。元裕请监院御史隶本台,得专督察。诏可。累擢尚书左丞,领吏部选。出为宣歙观察使,入授吏部尚书。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封渤海郡公,奏蠲逋赋甚众。在镇五年,复以吏部尚书召,卒于道,年七十六,赠尚书右仆射。元裕性勤约,通经术,敏于为吏,岩岩有风采,推重于时。自侍讲为中丞,文宗难其代,元裕表言兄少逸才可任,因以命之,世荣其迁。少逸,长庆末为侍御史,坐失举劾,贬赞善大夫,累迁谏议大夫,乃代元裕。稍进给事中,出为陕虢观察使。中人责峡石驿吏供饼恶,鞭之,少逸封饼以闻。宣宗怒,召使者责曰:“山谷间是饼岂易具邪?”谪隶恭陵,中人皆敛手。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元裕始名允中,大和中改今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注入翰林/元裕当书命乃言/以医术侍/注愧/憾及宗闵得罪/元裕坐出饯/贬阆州刺史
B.郑注入翰林/元裕当书命/乃言以医术侍/注愧憾/及宗闵得罪/元裕坐出饯/贬阆州刺史
C.郑注入/翰林元裕当书命/乃言以医术侍/注愧憾/及宗闵/得罪元裕/坐出饯/贬阆州刺史
D.郑注入/翰林元裕当书命乃言/以医术侍/注愧/憾及宗闵/得罪元裕/坐出饯/贬阆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古代人才举荐制度,指帝王或公府召见并授与官职,又称辟除、辟召等。
B.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宾客,古代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为太子东宫属官,掌调护、侍从、规谏等。
D.文宗、宣宗为庙号,是皇帝退朝后人们所称呼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元裕忧心国事,敢于进言。敬宗不准时上朝听政,在宫中决断事情,高元裕以枢密使的权力不能超过宰相劝谏皇上。
B.高元裕心有百姓,关心民瘼。高元裕由吏部尚书拜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在任期间奏请朝廷减免了许多百姓拖欠的赋税。
C.高元裕身怀正气,受人推崇。高元裕任御史,士人庆贺,李宗闵赞赏他的气节,提拔他为谏议大夫,又升任中书舍人。
D.高元裕精通经术,颇有才华。高元裕胜任翰林侍讲学士,也很受文宗赏识,升任御史中丞后文宗却不肯让他前去赴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三司监院官带御史者,号外台,得察风俗,举不法。
(2)中人责峡石驿吏供饼恶,鞭之,少逸封饼以闻。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法国大作家左拉曾长期生活贫困潦倒,但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写出了许多名作。左拉有一个习惯,每当他构思小说情节的时候,总会到卢森堡公园,坐在公园安静的长椅上,闭上眼睛尽情地遐想。
有一年圣诞节前夕,左拉又来到了公园的椅子上。正当他凝神思索时,一个衣着单薄、浑身发抖、面黄肌瘦的少女走到他面前,她泣不成声地对左拉说:“先生,可怜可怜我吧!我一文钱也没有了,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左拉睁开眼睛,看了看那位少女,回答说:“我也和你一样。”但是他说完话后,马上站了起来,很快把自己唯一的一件外套从身上脱下来,递给了那位少女,并真诚地对她说:“拿去吧,也许可以换一点东西吃。”说完,左拉迎着刺骨的寒风朝家中奔去,身上只有一件破旧的衬衫。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心得体会,请以“生活中的小善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的汉字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