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艰难苦恨繁霜鬓 恨:怨恨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
B.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随便 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栏杆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
D.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悄悄 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手:随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防止扩散的最有效措施。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相继曝光的隐瞒案例在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疫防控工作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
D.“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3、下列语文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教育家,著有《经典常谈》《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等。
B.朱光潜,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学者,著有《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C.周先慎,四川崇州人,中国现代学者,著有《古典小说鉴贯》《中国四大古典悲剧》等。
D.杨绛,祖籍江苏无锡,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作品有《干校六记》《洗澡》等。
4、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 吞二周而亡诸侯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 合乎
B. 金就砺则利 靠近
C.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招致
D. 而闻者彰 清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等都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一旦道德出现问题,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有人担心,用道德去支撑经济发展,甚至让道德帮助赚钱,是将道德工具化甚至亵渎了道德。其实不然,道德的存在意义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际和谐,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离开了具体的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效果,谈道德的觉悟等都只能是空谈。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客观上是不可忽视的经济要素。事实上,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含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即在本体论意义上,经济一定内含着道德,经济与道德共生共存。换句话说,没有道德视角,经济是不可能被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的,同样,没有道德理念和道德手段,经济建设也将是不完善的甚至是畸形且没有生命力的。畸形经济一定是忽视道德甚或道德缺失的经济。
马克思在撰写鸿篇巨制《资本论》的过程中,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切入展开研究,而这些商品在马克思的眼中不只是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用来买卖的劳动产品,他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内在特质和矛盾的分析,揭示出了商品内部的两个对立的经济主体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探索和揭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这是经典的阶级分析法,也是阶级道德分析方法。这就是说,唯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阶级、阶级关系乃至阶级利益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才有可能更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这说明,经济现象均可以进行道德评价,有经济必有道德问题存在着,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同时也说明,道德能以其特有角度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道德是一定经济制度或一定经济力量兴盛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换句话说,劳动工具的先进程度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先进的劳动工具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过,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而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由“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构成,而没有人及其观念导向作为“精神生产力”或“主观生产力”,生产力将是“死的生产力”,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
(选自王小锡《道德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担心,用道德支持经济,甚至让道德帮助赚钱,是亵渎了道德并将之工具化。
B. 如果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道德存在的意义就得以彰显。
C. 相对于投入、产出、效益等,人的主观因素也是更为重要的经济要素。
D. 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这说明物质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分析了经济与道德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认为道德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B. 文章在论说观点的过程中,有效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
C. 文章谈道德的存在意义,进而谈到经济一定内含道德,道德是经济发展的特殊力量,行文思路清晰。
D. 古今中外的学者都认为经济不仅是经济的现象和概念,并列举马克思的《资本论》来说明,论说客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离开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效果,谈道德的觉悟是没有意义的。
B. 畸形经济一定是忽视道德甚或道德缺失的经济,因为道德是经济制度或经济力量的重要推动力量。
C. 没有人及其观念导向的融入,生产力将是“死的生产力”,不能成为社会生产力。
D. 经济现象可以进行道德评价,如果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缺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杜甫《登高》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两句,从时空的角度,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情景交融、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4)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鮫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过秦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①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②,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听觉角度写环境,上句以钟鸣表现山寺安静,下句突出渡口喧闹,对照鲜明。
B.领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我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别。
C.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用作者行踪把二者巧妙连接在-起。
D.诗中“幽人”指庞德公,也是作者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
【2】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初事武皇,胆气智数皆过人。久在云中,谙熟边事,望烟尘之警,悬知兵势。以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复中,汴将氏叔琮来逼晋阳。时诸军未集,城中大恐,德威与李嗣昭选募锐兵出诸门,攻其垒,擒生斩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李思安之寇潞州也,筑夹城,围潞州,内外断绝。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汴军闭壁不出,乃自东南山口筑甬道树栅以通夹城,德威之骑军,倒墙堙堑,日数十战,前后俘馘,不可胜纪。
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谓庄宗曰:“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数年,又似与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由是励力坚战,竟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以功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
七年十二月,帝亲征,进薄汴营,营于野河上。汴将韩勍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金银炫曜,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德威谓李存璋曰:“贼结阵而来,观其形势,志不在战,欲以兵甲耀威耳。此时不挫其锐,吾军不振矣!”乃遣存璋谕诸军曰:“尔见此贼军否?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德威自率精骑击其两偏,左驰右决,出没数四。是日,获贼百余人,贼渡河而退。
八年正月,德威率骑军致师于柏乡,令三百骑以压汴营。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古者师行不逾一舍。今贼远来决战,纵挟糗鞴,亦不遑食。晡晚之后,饥渴内侵,士心既倦,将必求退。乘其劳弊,以生兵制之。以臣所筹,利在晡晚。”诸将皆然之。汴军自未至申,阵势稍却,德威麾军呼曰;“汴军走矣!”庄宗等因冲其阵,夹攻之,大败汴军,杀戮殆尽。
十五年,晋军将大举以定汴州。德威自幽州率本军至。庄宗使问战备,德威奏曰:“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庄宗曰:“河上终日挑战,恨不遇贼,今款门不战,非壮夫也!”乃率亲军成列而出,德威不获已,从之。谓其子曰:“吾不知其死所矣!”汴之游军入晋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庄宗恸哭谓诸将曰:“丧我良将,吾之咎也!”
天成中,诏与李嗣昭、符存审配飨庄宗庙廷。晋高祖即位,追封燕王。
选自《旧五代史(唐) 列传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B.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C.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D.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中,古郡名,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有时泛指边关。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一句中,“云中”指的是云中郡。
B.舍,舍本义是简易的居所,给人临时歇息所用。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也可用作谦辞。
C.未,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总结出十二时辰计时法,“未”对应的是十五时至十七时。
D.配飨,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在皇帝的批准下,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德威骁勇善战,不畏强敌。汴军逼近晋阳、进犯潞州时,他均主动出击,杀敌无数,锐不可当。
B.周德威忠于国家,大义当先。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感念武皇重托,全力以赴,力克强敌,与同侪尽弃前嫌。
C.周德威能谋善断,相机行事。对于炫耀军威的汴将,他伺其气势消退后出兵制胜;对于奔袭而来的汴将,他立即出兵挫其锐气。
D.周德威深为君王倚重。他为庄宗在出战时机和作战方案上出谋划策。可惜在平定汴州时,庄宗逞气使性冒然出击,最终周德威战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轻灵的一声问候是一种简单,默默的伸手相牵也是一种简单;转身的一回眸是一种简单,温馨的一句话也是一种简单;温馨如故的家是一种简单,默默无语的凝望也会是一种简单。思想简单,儿童就欢乐多多;欲求简单,老人就快乐多多;处世简单,生活就幸福多多。铸就成功的本源是追求和找到事物的本真,深刻思想的本质是从复杂回归到简单。爱因斯坦研究了十年相对论,最终只是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达了深奧的理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