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乐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 河内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增加

    B. 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   或:也许

    C.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是:判断动词

    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D.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然而不王者   然而:这样却

  •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 3、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人生大舞台上,人人都得粉墨登场,要勇敢面对,不必畏首畏尾。

    B.清朝初年,几代皇帝励精图治。终于光风霁月,出现了康雍乾盛世。

    C.白居易所写的诗,不但风格清新婉丽,而且文字平易近人,老妪都解。

    D.近来,国际上唱空中国经济的各色人物甚嚣尘上,以房价回落、人民币贬值等问题炒作,散布中国经济“崩溃论”,这是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严重误判。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有活用现象,其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侧身西望常咨嗟   食埃土,饮黄泉

    B.且夫天下非小弱 吾从而

    C.使人听此朱颜   外连衡而诸侯

    D.学而大遗       是故益圣,益愚

  • 5、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中的晋侯、秦伯,“侯”“伯”是战国时期晋文公和秦穆公的爵位特有称呼。

    B.鸿门宴上,座次有讲究。刘邦、张良、项羽、范增的座次依次为北面、西面、东面、南面。

    C.“陛”最初的意思是宫殿下的高高台阶,古代臣子在面对帝王时,为了表示尊重,不能看帝王的脸,要看到宫殿台阶的下面,所以称皇帝为“陛下”。同理,殿下、阁下、足下等都是对不同身份的人的尊称。

    D.“西取由余于戎”中的“戎”是古代对南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说或诗歌的利器是以虚构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或构建出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表达作者意图,小说家或诗人拥有天马行空的便利,手里握有足以达到“新”和“异”的密器,而散文的基本伦理是真实,这种不得虚构、不得“欺瞒”的规定性,许多时候限制着散文作为文学所应该拥有的陌生化、精神性或超越性的发挥,但这不应该成为散文拒绝求新求变的理由。

    散文要出新,首先要淬炼思想性。对生活有新的发现,对人性有新的洞察,对世象有新的思考,以此作为散文的使命,文学最大的力量是深刻的、独特的思想,陈言之务去,首先是去除陈旧的思想、陈旧的观念。如果对生活缺乏新的发现,散文必定会丧失其思想力量;如果散文走市场,其思想格局必定会变“小”、变“浅”、变“淡”,在小格局中难以出新。而“大散文”要求有文化意识,有宇宙情怀,篇幅巨,话题大,情绪饱满,则要避免越写越沉,越写越矫情。散文“大”还是“小”也许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如果散文创作者只满足于写一己生活点滴,沉溺于“物”的赏玩,不再追求大我,私我写作泛滥,作品与时代、政治、社会的关联度就缺失了。作家对社会与未来缺乏明确的价值评判与前瞻意识,必然难以从原有的思维窠臼中跳出来,更谈不上思想性的突破。散文创作者必须提升学养与思想境界,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实现自我与当下现实的某些深刻连接。

    散文之新,当然要讲求表达之新。写散文同样要有诗心,追求诗化的表达,以小说家的灵动征服题材,以观察世界的卓异眼光挖掘素材,讲求意境、胸怀与看取事物角度的独特性,对同样的事物,相似的经历,能够从不角度去探查,诠释出新意。散文表达的那些见解应该是不同于他人的发现,那种把见解埋藏在画面背后的表达,让人们在形象背后能悟出道理,这才是更高级的表达。“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苏东坡活得不好,文字却可以有感染力,这得自他既境界高拔又能够贴近人心,心灵气度宏阔又细腻温婉,善于思考自己与时代相濡的关系,又能拉开一点距离。这样的精神样态对他处理笔下的文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家自身的精神生活、坚实追求、作家对自己的要求,会对题材的处理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另外,散文表达求意趣,这个意趣也要新。意要新在意境上,趣要激活生活、心灵之况味。发现并表达生活中微小而可爱的隐秘,人的心灵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人与人关系之中的微妙韵致,历史发展中浮现过的纷繁烟尘,这些新意趣新境界就是散文诗意的外现。

    散文之新,更要体现在文字上。文字作为表达体系,是思想的直接显示,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更是作者深层文化取向、气质取向、审美取向的外化,要提倡从中国文字的传统中寻找语言灵感与精气神,去除翻译腔影响。散文语言之美之新,不单在于打破语汇和句法上的常规,更要在民族民间化,在语言思维方式上求新求异。像贾平凹说的那样,将精美与拙美结合起来,将不同职业人群的语言、不同地域语言提炼萃取出来,融汇乡间的青草和泥土,城市的纷扰与现代,需要语言上的“去知识分子化”,去过分书面化,将语言组合为有意味的形式。出新意味着探索、试错,对语词玩味后的制约,找寻对象与词语最大的贴合中有所突破。

    (摘编自梁鸿鹰《散文的旧与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家以虚构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从而创造出虚幻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意图。

    B.散文创作只要走出自我生活的圈子,就能跳出窠臼,在时代的大格局中推陈出新。

    C.尽管散文与诗歌、小说不同,但散文创作也要有诗心,以小说家的灵动征服题材。

    D.散文语言求新求美要注重将精美和拙美相结合,去除过分书面化和外国散文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对比说理,指明了散文创作的局限性,引出了散文创作应求新求变的论题。

    B.文章在论证散文出新要淬炼思想性时兼顾“小”和“大”两个方面,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三段举苏东坡散文创作的实例,有力论证了“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的观点。

    D.文章从思想淬炼、见解表达和文字运用三个方面论证了散文创作出新的重要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穷而后工,生活境遇不好的人,其文字都能够像苏东坡那样有艺术感染力。

    B.古人论诗曰“水中着盐不知,饮水乃知盐味”,散文也应同诗歌一样追求含蓄美。

    C.散文求新不应颠覆传统、否认古代文化知识,而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D.如果只追求语言精美,但思想肤浅、观念陈旧,那散文求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这一年秋被远贬江州。此诗即写于江州。②水蘋:水中的萍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中“乱点碎红”与“平铺新绿”,偶对天成,一“点”一“铺”,一“红”一“绿”,相对而生。

    B.颈联中“舌涩黄鹂语未成”句,借黄鹂鸣叫生涩来渲染环境氛围,与《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句作用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的前六句通过几个最具早春特征的意象,把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生动地刻画出来。

    D.诗歌整体意境清新脱俗,语言清新明丽。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选词用字,是诗歌显著的亮点。

    2作者在表达情感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B.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C.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D.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2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 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C. 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D. 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3)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荆轲刺秦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科学家发现,极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强烈的紫外线可能击毙所有生命。

    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化学合成物质的世界。你看,“吃”化学添加剂,“ 穿”化学纤维,“用”合成塑料;“化学”与“ 合成”充斥着世界:化学农药、化学食品、合成肥料、合成树脂……而电视、汽车这类工业文明的产物,简直就是一堆“化学”与“合成”。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一位官员说:“ 如果达尔文生活在今天的话,他的工作可能会集中于物种讣告,而不是物种的起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已经伤痕累累,我们是轻轻地抚平其创伤,还是在创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请以“ 人类•科技•环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